不必受持方等經,解第一義明因果
出自宋代釋遵式《十六觀經頌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方等經,解第一義明因果。
紫金臺現(xiàn)命終時,自見身于臺上坐。
注釋參考
不必
不必 (bùbì)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need not;not have to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啤ろn愈《師說》受持
佛教語。謂領受在心,持久不忘。《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如彼外道,聞他邪説,心生惑著,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吾嘗夢梵僧告予曰:‘世且亂,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難,能日誦千聲,可以免矣?!崾且允艹帧!?清 惲敬 《金剛經書后》二:“若復有人聞是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受持誦讀,為人解説。”
方等
佛教語。方正平等,謂所說之理方正而平等。為一切大乘經教的通名?!栋儆鹘洝熁寄_付二弟子喻》:“方等學者非斥小乘,小乘學者復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南朝 梁 惠皎 《高僧傳·譯經上·帛遠》:“﹝ 法祖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壇經·機緣品》:“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p>
第一義
(1).佛教語。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稱第一義諦、真諦、勝義諦。與世諦、俗諦或世俗諦對稱?!洞蟪巳肜阗そ洝ぜ磺蟹鸱ㄆ贰罚骸暗谝涣x者是圣樂處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義者是圣智內自證境,非言語分別智境。言語分別不能顯示?!薄秹洝じ秶谄贰罚骸澳苌品謩e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愿聞第一義,迴向心地初?!?/p>
(2).泛指最為重要的道理。 明 羅洪先 《論學書》:“力行是 孔 門第一義?!?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五》:“我有一位朋友說得好:‘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4嫖覀儯拇_是第一義?!?/p>
因果
因果 (yīnguǒ) 原因和結果,合起來說,指二者關系 cause and effect 因果關系 今生種因,來生結果。指事物的起因和結果,種什么因,結什么果 preordained fate;karma 因果報應釋遵式名句,十六觀經頌上品中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