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
出自兩漢 劉安及其門客《淮南子·汜論訓(xùn)》:
摘自《淮南子·汜論訓(xùn)》
解釋:治理國家有不變的法則,但最根本的是讓人民獲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緊要的是讓政令暢通無阻。
原文摘要:
禮樂者。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禮樂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以知榘彟之所周者也。魯昭公有慈母而愛之。死為之練冠,故有慈母之服。陽侯殺蓼侯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先王之制,不宜則廢之;未世之事,善則著之;是故禮樂未始有常也。故 圣人制禮樂,而不制于禮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jīng),而令行為上。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故圣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wù)于治。王道缺而《詩》作;周室廢、禮義壞而《春秋》作?!对姟贰洞呵铩罚瑢W(xué)之美者也。皆
注釋參考
國有
國有 (guóyǒu) 為國家政府所擁有 state-owned 國有化 土地國有 鐵路國有 國有企業(yè)利民
(1).有利于民?!兑葜軙ね跖濉罚骸巴跽咚逶诘?,德在利民?!?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舜 之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頗形於言矣?!?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九回:“ 孫洪伊 哼了一聲道:‘足下既有偉大的議論,何妨先向總理陳明,俟總理提出會議,果可利國利民,我等無不贊成?!?/p>
(2).古代指工商業(yè)者?!渡叹龝と姟罚骸皬妵龜?shù):竟內(nèi)倉口之?dāng)?shù)、壯男壯女之?dāng)?shù)、老弱之?dāng)?shù)、官士之?dāng)?shù)、以言説取食者之?dāng)?shù)、利民之?dāng)?shù)、馬牛芻藳之?dāng)?shù)。” 高亨 注:“靠營取利潤以謀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業(yè)者?!币徽f,指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
政教
政教 (zhèngjiào) 指刑賞與教化 penalty and civilized intercourse行為
行為 (xíngwéi) 行偽。謂舉止行動;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外表活動 action;behavior;conduct劉安及其門客名句,淮南子·汜論訓(xùn)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NOW健康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