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魏了翁《張隱君挽詩》:
觸事無非學(xué),非儒果誤身。
體中識(shí)天地,筆底定君臣。
安樂堂前月,希夷枕上春。
是應(yīng)家有子,不止活千人。
注釋參考
觸事
(1).猶遇事。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xùn),旁味方言,復(fù)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燕石之瑜,補(bǔ)琬琰之瑕?!?明 張居正 《答符卿徐繼齋書》:“茍生竊祿,無所建明,觸事感時(shí),憮然自失?!?清 紀(jì)昀 《<考工記圖>序》:“觸事廣義,俾古人制度之大,暨其禮樂之器,昭然復(fù)見於今茲?!?/p>
(2).謂擔(dān)任職司。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愛才不擇行,觸事得讒謗。” 唐 張鷟 《游仙窟》:“余答曰:‘下官是客,觸事卑微,但避風(fēng)塵,則為幸甚。’”
無非
無非 (wúfēi) 不外;沒別的 nothing but;only;no more than;simply 他無非就有三板斧功夫誤身
貽誤自身。 唐 杜甫 《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唐 劉長卿 《西庭夜燕喜評(píng)事兄拜會(huì)》詩:“棘寺初銜命,梅仙已誤身?!?/p>
魏了翁名句,張隱君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2鮮肉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