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出自兩漢 劉向《戰(zhàn)國策·中山·犀首立五王》:
摘自《戰(zhàn)國策·中山·犀首立五王》
解釋:有相同欲望的人會(huì)相互嫉恨,而有同樣憂慮的人則會(huì)相互親近。
原文摘要:
附焉。是君為趙、魏驅(qū)羊也,非齊之利也。豈若中山廢其王而事齊哉?” 田嬰曰:“奈何?”張登曰:“今君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中山必喜而絕趙、魏。趙、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為君難其王,則中山必恐,為君廢王事齊。彼患亡其國,是君廢其王而亡其國,賢于為趙、魏驅(qū)羊也?!碧飲朐唬骸爸Z?!睆埑笤唬骸安豢?。臣聞之,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今五國相與王也,負(fù)海不與焉。此是欲皆在為王,而憂在負(fù)海。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奪五國而益負(fù)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國,四國寒心,必先與之王而故親之。是君臨中山而失四國也。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jì)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碧飲氩宦?。果召中山君而許之王。張登因謂趙、魏曰:“齊欲伐河?xùn)|。何以知之?齊羞
注釋參考
同欲
(1).同心;同一愿望。《左傳·襄公二十年》:“書曰:‘ 蔡 殺其大夫 公子燮 ’,言不與民同欲也?!薄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扒蟪鸯度耍豢?;與人同欲,盡濟(jì)?!薄秾O子·謀攻》:“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shí)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
(2).有共同愿望的人。《左傳·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jì)同欲焉?!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巴瑦合嘀?,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p>
相憎
相互憎恨。《戰(zhàn)國策·中山策》:“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魯迅 《二心集·<現(xiàn)代電影與有產(chǎn)階級>譯者附記》:“換言之,亦能引導(dǎo)全世界人彼此之相愛,及世界人類彼此之相憎?!?/p>
同憂
(1).一同憂慮;一同憂愁。《逸周書·大戒》:“連官集乘,同憂若一?!?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朝無死難之臣,外無同憂之國?!?宋 陳師道 《寄潭州張蕓叟》詩之二:“賦詩真有助,弔古不同憂?!?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二折:“我和他一處行,一處歇,戚同憂,喜同悅?!?/p>
(2).謂遭遇相同。 明 何景明 《嗟哉行》:“同病者憐,同憂者嘆?!?/p>
相親
相親 (xiāngqīn) 互相親愛;相親近 be deep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定親前家長或本人到對方家相看婚姻對象是否合意 have a traditional blind date before engagement劉向名句,戰(zhàn)國策·中山·犀首立五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天神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