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姜夔《湘月》:
起幽適。
丙午七月既望,聲伯約予與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shí)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
山水空寒,煙月交映,凄然其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彈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
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diào)中吹之。
鬲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
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
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fù)清景。
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
倦網(wǎng)都收,歸禽時(shí)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與,畫橈不點(diǎn)清鏡。
。
誰解喚起湘靈,煙鬟霧鬢,理哀弦鴻陣。
玉塵談玄,嘆坐客、多少風(fēng)流名勝。
暗柳蕭蕭,飛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鱸魚應(yīng)好,舊家樂事誰省。
注釋參考
過腔
由此調(diào)轉(zhuǎn)入另一調(diào)。 宋 姜夔 《湘月》詞序:“鬲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 夏承燾 箋引《舒藝室馀筆初稿》:“ 晁氏 不云過入何調(diào),依此鬲指推之,則過入高大石也?!?/p>
無咎
沒有禍殃;沒有罪過?!蹲髠鳌ふ压荒辍罚骸白颖貋?,我受,其無咎?!?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 鄒陽 之説 吳梁 ,喻巧而理至,故雖危而無咎矣。”《清史稿·后妃傳·太祖繼妃富察氏》:“今我順天命,安疆土。彼糾九國以虐無咎之人,天不佑也?!?/p>
(1).無災(zāi)禍;無過失。《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孔穎達(dá) 疏:“謂既能如此戒慎,則無罪咎?!?漢 劉向 《列女傳·魯宣繆姜》:“終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
(2).謂過由自取,無所怨咎?!兑住す?jié)》:“六三,不節(jié),若則嗟,若無咎。象曰,不節(jié)之嗟,又誰咎也?” 孔穎達(dá) 疏:“哀嗟自己所致,無所怨咎,故曰無咎也。”
姜夔名句,湘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