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胡寅《和彥沖三日飲》:
名園直萬金,一頃連芳蔭。
秀巒千尋矗,石井百尺深。
花殘尚聞鶯,林勝不留鵀。
時來覓清暑,卻扇涼沉沉。
三杯有道通,萬戶無法禁。
平生師洙泗,正爾戒已甚。
相彼無漏學,亦復忌疏滲。
紅顏不肯駐,白發(fā)來寖寖。
洗心聆妙語,至味良足飲。
常聞麗澤兌,美潤相灌浸。
淡交那甘壞,諒直靡讒譛。
此歡屬吾輩,端匪異人任。
又憐囁嚅子,有口終自噤。
不若更歌呼,醉挽溪流枕。
注釋參考
囁嚅
囁嚅 (nièrú) 想說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 speak haltingly 口將言而囁嚅。——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有口
敢言善辯?!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 孝惠帝 時, 呂太后 用事,欲王諸 呂 ,畏大臣有口者?!薄稘h書·陸賈傳》引此文, 顏師古 注曰:“有口,謂辯士?!薄赌鲜贰な捗憘鳌罚骸?脩 中直兵參軍 陳晷 甚勇有口,求為覘候,見獲,以辭烈被害。”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書,偶不在室, 淮 戴其紗帽,束其帶,正在室中搖擺作勢, 殷 猝至, 淮 不知帶插橫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師父還繫玉帶哩,此銀帶何足貴?’ 殷 笑而釋之?!?/p>
胡寅名句,和彥沖三日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