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想二江遺跡,更起三閭忠憤,此日最為宜
出自宋代魏了翁《水調(diào)歌頭》:
江水自石紐,灌口怒騰輝。
便如黑水北出,迤邐到三危。
百尺長(zhǎng)虹夭矯,兩岸蒼龍偃蹇,翠碧互因依。
古樹百夫長(zhǎng),修竹萬竿旗。
畫堂開,風(fēng)與月,巧相隨。
史君領(lǐng)客行樂,旌纛立披披。
慨想二江遺跡,更起三閭忠憤,此日最為宜。
推本美功意,禹甸六章詩(shī)。
注釋參考
二江
(1).指 四川 境內(nèi)之 郫江 、 流江 ?!妒酚洝ず忧罚骸?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張守節(jié) 正義引 任豫 《益州記》:“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晉 左思 《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抗 峨眉 之重阻?!?唐 杜甫 《大雨》詩(shī):“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hào)?!?/p>
(2).借指 成都 一帶?!端鍟び谖闹賯鳌罚骸?王謙 竊居二江,叛換 三蜀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 蜀王 扶天茂績(jī),命世雄姿,八國(guó)二江,早列封圻之內(nèi); 黔 城 楚 硤,皆歸陶冶之中?!?/p>
(3).相當(dāng)于 北宋 的 江南東路 與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shī)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p>
(4). 四川 宜昌 段 長(zhǎng)江 中有 葛洲壩 和 西壩 兩個(gè)洲,將 長(zhǎng)江 分成三條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兩洲之間。
遺跡
遺跡 (yíjì) 前人留下的痕跡 historical remains;vestige;trace 瞻顧遺跡?!鳌?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三閭
指 屈原 ?!逗鬂h書·孔融傳》:“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錯(cuò) ,竊位為過,免罪為幸?!?李賢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故 夷 、 皓 有安歸之嘆, 三閭 發(fā)已矣之哀。” 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泛湘江》詞:“喚起九歌忠憤,拂拭 三閭 文字,還與日爭(zhēng)光。” 清 黃遵憲 《將應(yīng)順天試仍用前韻呈靄人樵野丈》:“轍亂旗翻屢敗車,行吟憔悴比 三閭 ?!?/p>
忠憤
忠義憤激?!段簳さ鬀_傳》:“ 沖 乃抗表極言其事。辭旨懇直,文義忠憤?!?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書說》:“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亂,作詩(shī)獨(dú)出忠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茍?!?明 楊慎 《歲享旌忠廟碑記》:“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憤之氣,凜然千載?!?章炳麟 《雜感》詩(shī)之一:“羣公辛苦懷忠憤,尚憶‘ 揚(yáng)州 十日’不?”
魏了翁名句,水調(diào)歌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