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后起念時,覺此而已矣
出自宋代王洋《還自伊山過金城宿覺慧寺贈始寧禪師》:
家山三百里,處處逐流水。
舟行鑒影中,塵埃不須洗。
人言田間苦,我言田舍好。
濁醪三兩杯,沈憂積如掃。
昨與田父言,別白皆有證。
丈夫幸聽之,物物保性命。
歸來過山僧,僧始見客喜。
試與語艱難,不貪亦不止。
我徐覺言煩,乃靜觀厥理。
僧言禍與福,皆其自取爾。
吾師有明言,報應(yīng)有彼是。
所作既不同,所遭亦如此。
君言君自憶,我初不到耳。
及君受報時,何用乏吾事。
去年梁宋災(zāi),載尸滿城市。
今年江淮南,囷窌有馀米。
善惡無兩岐,末流見殊致。
君后起念時,覺此而已矣。
再拜謝高僧,師言誠有味。
解榻借僧綢,不覺已鼾鼻。
展轉(zhuǎn)未厭眠,雞鳴喚客起。
注釋參考
起念
(1).產(chǎn)生某種想法;起欲念?!段饔斡洝返诰湃兀骸捌鹉顢嗳挥袗郏羟楸囟ㄉ鸀?zāi)。”《快心編三集》第二回:“不比 再思 是近日起念的,只為家中眼目多,小姐們規(guī)矩重,就是二娘,也狠端方,不敢做出那等虛頭霍臉的事來?!?/p>
(2).著眼;著想。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故替圣人爭分兩,若不從軀殼上起念,即 堯 舜 萬鎰不為多, 孔子 九千鎰不為少?!?/p>
而已
而已 (éryǐ)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that is all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王洋名句,還自伊山過金城宿覺慧寺贈始寧禪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