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韓愈《歸彭城》:
天下兵又動(dòng),太平竟何時(shí)。
訏謨者誰子,無乃失所宜。
前年關(guān)中旱,閭井多死饑。
去歲東郡水,生民為流尸。
上天不虛應(yīng),禍福各有隨。
我欲進(jìn)短策,無由至彤墀。
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上言陳堯舜,下言引龍夔。
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一讀已自怪,再尋良自疑。
食芹雖云美,獻(xiàn)御固已癡。
緘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昨者到京城,屢陪高車馳。
周行多俊異,議論無瑕疵。
見待頗異禮,未能去毛皮。
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歸來戎馬間,驚顧似羈雌。
連日或不語,終朝見相欺。
乘閑輒騎馬,茫茫詣空陂。
遇酒即酩酊,君知我為誰。
注釋參考
言詞
(1).說話或?qū)懳恼聲r(shí)所用的詞句。 晉 陸云 《登臺(tái)賦》:“肅言詞而述業(yè)兮,乃啟行乎北京?!?唐 韓愈 《歸彭城》詩:“言詞多感激,文字少葳蕤?!?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孫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所為文章,所發(fā)言詞,謙虛信實(shí),若有不足,若有不勝,使人讀起來,有咀嚼回味的馀地。”
(2).指言論。 唐 韓愈 《韓滂墓志銘》:“ 老成 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詞為世軌式?!?/p>
多感
(1).謂易傷感;多感觸。 唐 徐魁 《閑游賦》:“傷孤雁之失伴,懷哀鵠之離羣;何物類之多感,□□逸而心廣。”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員外》詩:“聞君亦多感,何處依闌干?” 宋 陸游 《浪跡》詩:“山川慘淡秋多感,燈火青熒夜少眠。” 元 郝經(jīng) 《癸酉閏六月十三日夜病中聞笛》詩:“怨曲人多感,離腸恨易生?!?/p>
(2).猶多謝?!端疂G傳》第四一回:“自從刺配 江州 ,經(jīng)過之時(shí),多感 晁頭領(lǐng) 并眾豪杰苦苦相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多感,多感!一樣的同窗,也該記念著我的冷靜。”
文字
文字 (wénzì) 記錄語言的符號(hào),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瑯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characters;script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墩f文解字?jǐn)ⅰ? 文章;作文 writing 文字通順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written language 文書;公文 documents 行文字 密信 secret letter 得此文字葳蕤
葳蕤 (wēiruí) 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 hanging down in clusters 上葳蕤而防露兮?!冻o·七諫·初放》 羽蓋葳蕤?!獜埡狻稏|京賦》 葳蕤自生光。——《玉臺(tái)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委頓;委靡不振 weary韓愈名句,歸彭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