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無意縫制春衫,春來一副愁苦樣態(tài)。已經(jīng)過了元宵燈節(jié),仍然有襲人的寒氣在。霏霏細(xì)雨家家門簾虛掩,深巷寂寂無人影,卻早有杏花兒叫賣聲。
白發(fā)潘郎的我,腰身瘦損寬衣帶,害怕看那蒼翠的遠(yuǎn)山,那會讓我憶起她的眉黛。綠草茵茵,像她拖到地面的長裙。迷蒙的云煙,令人想起她如云的雙鬢。故鄉(xiāng)二月二的挑菜節(jié)又快到了,常想起和她相見的情景。
注釋
夜行船:此調(diào)又名“明月棹孤舟”。雙調(diào)五十五字或五十六字,仄韻格。
剪:裁剪。
收燈:宋代習(xí)俗,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前后數(shù)日燃燈縱賞,賞畢收燈,市人爭先出城探春。過收燈:指過了收花燈的時間。
白發(fā)潘郎:潘岳中年鬢發(fā)斑白。潘郎:借指婦女所愛慕的男子。
寬沈帶:指沈約因瘦損而衣帶寬,此句為自指。
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因此稱眉為“眉黛”。
挑菜:唐代風(fēng)俗,農(nóng)歷二月初二曲江拾菜,士民觀游其間,謂之挑菜節(jié)。
夜行船 聞賣杏花問答
問:《夜行船 聞賣杏花》的作者是誰?
答:夜行船 聞賣杏花的作者是史達(dá)祖
問:夜行船 聞賣杏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夜行船 聞賣杏花是宋代的作品
問:夜行船 聞賣杏花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不剪春衫愁意態(tài)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不剪春衫愁意態(tài) 出自 宋代史達(dá)祖的《夜行船 聞賣杏花》
問:不剪春衫愁意態(tài)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不剪春衫愁意態(tài) 的下一句是 過收燈、有些寒在。
問:出自史達(dá)祖的名句有哪些?
答:史達(dá)祖名句大全
夜行船 聞賣杏花賞析
【評解】
本詞因聞賣杏花而引起懷人之幽思。上片著意描繪杏花春景。初春季節(jié),微雨輕寒,深巷無人,聞賣杏花。下片寫故園之思,懷人之情。常記故園挑菜,憶他眉黛春山,鬢影裙腰。而今潘郎憔悴,往事不堪回首。全詞生動而又細(xì)膩地描繪了明媚的春光,如絲的細(xì)雨,懷人的意態(tài),綿綿的相思。寫得工麗倩巧,柔媚多姿。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著意在結(jié)句。杏花時節(jié),正故園昔日挑菜良辰,頓憶鬢影裙腰之當(dāng)年情侶,乃芳序重臨而潘郎憔悴,其感想何如耶?上闋詠賣花,款款寫來,風(fēng)致?lián)u曳,春陰門巷,在幽靜境中,益覺賣花聲動人凄聽也。
薛礪若《詞學(xué)通論》:其詞境之婉約飄逸,則如淡煙微雨,紫霧明霞;其造語之輕俊嫵媚,則如嬌花映日,綠楊看雨。他將這三春景色寫得極細(xì)致而逼真。
賞析
梅溪曾是權(quán)相韓侂胄門下掾吏,極受倚信,韓伐金敗后,梅溪亦受牽連被貶出京,作者正當(dāng)中年,故詞中多悱惻悲怨之情。但這首詞卻寄托杳渺,以思念情人寫出,令人不知所指,只在片言只語中見出其落寞情懷。
首句極寫春日無聊況味 ?!安患舸荷?”,有兩重意:一是無人為剪春衫,一是無意出外春游。作者在《 壽樓春·尋春服感念 》詞中寫道:“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比缃裥氖轮刂兀馊に魅?,唯有閉門不出 。“愁意態(tài)”三字,補(bǔ)足句意。次句轉(zhuǎn)接得極妙。仿佛是由于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覺渺遠(yuǎn)?!笆諢簟保未?xí)俗,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前后數(shù)日燃燈縱賞,賞畢收燈,市人爭先出城探春。可是,作者卻無心探春,只輕點一筆“ 有些寒在”,便把詞人難以為懷的境況托出 ,為下片追憶往事作了鋪墊。接以“小雨”三句,寫聽到賣杏花的情景。盡管詞人意緒寥落,不愿出門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還是傳到這無人的深巷中。寫杏花之詩,宋人多有佳句,陳與義云:“杏花消息雨聲中”,陸游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皆膾炙人口,而本詞云“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 ”,馀韻悠長,卻是典型的詞語。在惱人的春寒中,簾外,飄灑著絲絲細(xì)雨,深巷里闃寂無人,忽然,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勾起了詞人無名的悵惘 。情與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轉(zhuǎn)入感慨與追憶。
“白發(fā)潘郎寬沈帶 ”,是關(guān)鍵之筆。晉潘岳《秋興賦》中說自己三十二歲時便鬢發(fā)斑白,南朝梁沈約在寫給徐勉的信中說自己因病消瘦,腰帶也覺得寬了。潘鬢沈腰 ,是詩詞中常用的典實。點出愁怨與無奈,芳節(jié)重臨,年華荏苒,索居憔悴,往事凄迷——“怕看山、憶他眉黛 ”,至此方轉(zhuǎn)入正題,點出佳節(jié)不出的真正原因,與上文“不剪春衫 ”等語相呼應(yīng)?!段骶╇s記》描寫卓文君“ 眉色如望遠(yuǎn)山”,故詩詞中常將佳人之眉與青山互喻。作者《綺羅香》詞云“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 ”,而本詞說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當(dāng)有同樣的感受。末三句,盡態(tài)極妍,辭情俱到,誠為妙筆。念念不忘的是伊人當(dāng)年在故園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綠如芳草的羅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艷陽,透過煙靄,斜照著她如云的鬢發(fā)。結(jié)句為全詞著意所在。二月二日 ,為“ 挑菜節(jié) ”,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園林中游現(xiàn)戲樂,這也是男女約會幽歡的好時機(jī)。題中“聞賣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燈之后,再過十多天便是挑菜節(jié),賣花聲聲,觸起心中的隱痛,中年情懷,就更是難堪了。上下片今昔對比 ,均以清麗之筆出之,寫芳春景物情事,風(fēng)致嫣然,唯于兩片首句略點愁意,正見梅溪詞筆高處。張镃評梅溪詞“ 奪苕艷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秦,有環(huán)奇警邁,清新閑婉之長,而無論蕩汙淫之失”,至為切當(dāng)。
- 秋懷十首自分為人類魯皋,幾將心事泛吳舠。手搏日月供宸筆,揀盡金雞玉兔毫。
- 西江月 人西山路石徑云梯路險,攀蘿攬葛難行。洞天深處水山明。遠(yuǎn)卻塵寰視聽。土洞安眠穩(wěn)坐,松巖耳靜心清。不須更羨許由名。便是超凡入圣。
- 木芙蓉本自江湖遠(yuǎn),常開霜露余。爭春候秾李,得水異紅蕖。孤秀曾無偶,當(dāng)門幸不鋤。誰能政搖落,繁彩照階除。
- 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yīng)制東山有謝安,枉道降鳴鑾。緹騎分初日,霓旌度曉寒。云蹕巖間下,虹橋澗底盤。幽棲俄以屆,圣矚宛馀歡。崖懸飛溜直,岸轉(zhuǎn)綠潭寬。桂華堯酒泛,松響舜琴彈。明主恩斯極,賢臣節(jié)更殫。不才叨侍從,詠德以濡翰。
- 金陵雜興二百首桃花園作芳林苑,蒙汜池通祓禊堂。前以驕奢為晉宋,后無規(guī)鑒亦齊梁。
- 重游(一作過)曲江追尋前事立江汀,漁者應(yīng)聞太息聲。避客野鷗如有感,損花微雪似無情。疏林自覺長堤在,春水空連古岸平。惆悵引人還到夜,鞭鞘風(fēng)冷柳煙輕。
- 浣溪沙(題馀干傳舍)畫楯朱欄繞碧山。平湖徒倚水云寬。人家楊柳帶汀灣。目力已隨飛鳥盡,機(jī)心還逐白鷗閑。蕭蕭微雨晚來寒。
- 守洛久玷疇咨地,新蒙策免恩。往非堪咋舌,來寵夢驚魂。病與疑弓釋,身隨散櫟存,惟馀太陽照,終不礙孤盆。
- 清明日青龍寺上方(得多字)上方偏可適,季月況堪過。遠(yuǎn)近人都至,東西山色多。夕陽留徑草,新葉變庭柯。已度清明節(jié),春愁如客何。
- 秋夜獨坐(一作邢邵詩)危弦斷客心,虛彈落驚禽。新秋百慮凈,獨夜九愁深??菖钗ㄖ鸫?,墜葉不歸林。如何悲此曲,坐作白頭吟。
- 山容似畫屏環(huán)立,世事如棋局幾新——— 李曾伯偕張總干章帥機(jī)同游檀溪登極目和韻
- 云容將雨露,山意自風(fēng)霜——— 張耒春寒二首
- 欲知別后真消息,莫惜頻書寄海鴻——— 戴復(fù)古別鐘子洪
- 黃云卷盡綠針齊,夏木陰陰滿古堤——— 陸游過鄰曲
- 牡丹花,深紅淺,忍把金刀枝上剪——— 宋太宗緣識
-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張謂代北州老翁答
- 武夷仙仗知回也,各下禪云到地迎——— 釋重顯送通判學(xué)士歸南國
- 唯見盧門外,蕭條多轉(zhuǎn)蓬——— 高適宋中十首
- 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 佚名杜蕢揚觶
- 魚鳥細(xì)看自足樂,芋栗可收猶未貧——— 喻良能次韻王侍郎寄題亦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