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
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
落日暴風(fēng)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太湖岸邊的景物一片凄涼,明凈的湖水環(huán)接著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見魚龍的蹤影,它們被鎖在彌漫的煙霧里。正想起范蠡和張翰的時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載著鱸魚,迅速駛來,撇開重重波浪。傍晚,暴風(fēng)雨突撲面而來,只好沿著小洲彎處回航。
胸懷著干一番事業(yè)的大志,如今正當身強力壯的年華,恥于投閑置散隱居水鄉(xiāng)。為什么壯年時就面容憔悴,容顏變得衰老,白發(fā)蒼蒼?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釣,但是又擔心鷗鳥猜疑妒忌,使魚兒都不肯游近釣絲旁。還是劃著小舟穿過蘆荻去,默默地觀看湖面浪涌濤蕩。
注釋
淡佇:安靜地佇立著。
洞庭山:太湖中的島嶼,有東洞庭、西洞庭之分。
渺彌:湖水充盈彌漫無際。
陶朱:春秋越國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鑒于勾踐難于共富貴,遂棄官從商。
張翰:字季鷹,吳(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xué)家。齊王(司馬囧)執(zhí)政,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在洛。知囧將敗,又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彼烀{便歸。不久,囧果被殺。
撇浪:搏擊風(fēng)浪。
汀灣:水中港灣。
寒潭:指在丹陽的小潭。此時作者人在蘇州。
鷗鳥相猜:《列子·黃帝》篇載,有人與鷗鳥親近,但當他懷有不正當心術(shù)后,鷗鳥便不信任他,飛離很遠。這里反用其意,借鷗鳥指別有用心的人。
青綸:青絲織成的印綬,代指為官身份。
刺棹:即撐船。
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問答
問:《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的作者是誰?
答: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的作者是蘇舜欽
問: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是宋代的作品
問: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出自 宋代蘇舜欽的《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
問: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的下一句是 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問:出自蘇舜欽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舜欽名句大全
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賞析
全詞寫作者被貶謫而壯志難酬的彷徨和憂心。上闋寫作者隱逸于太湖旖旎風(fēng)光的樂趣,下闋寫作者深感歲月蹉跎而志向難伸的苦悶和惆悵。
從滄浪亭極日遠眺,一覽太湖風(fēng)光。虬風(fēng)物瀟灑,澄靜深遠,煙波浩淼,水流曠遠。作者完全沉浸在與天地同樂的沉醉中。其在《滄浪亭記》中說:“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弊髡咦蕴枴皽胬宋獭?,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經(jīng)達到“樂天”的程度(觀代哲學(xué)家馮友蘭言人生有四種境界:知天、事天、樂滅、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突然,某種意識發(fā)作猛然將作者拉回到現(xiàn)實中,某種生命的憂思和煩惱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還”更是展現(xiàn)了一種意識的時間之流。扁舟急槳,撇浪載鱸,在天地歸一的境界中驚現(xiàn)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艱難?!奥淙毡╋L(fēng)雨,歸路繞汀灣”則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風(fēng)雨猝然與曲折蜿蜒。上闋之轉(zhuǎn)折在于“忽”字,將自我生存的意識喚起,從而使得作者脫離歸隱自然的混沌狀態(tài),而有意識于生存意義的危機。
“滄浪亭”取意于屈原《漁父》所載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達了古代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態(tài)度。故而可以看出,蘇舜欽始終擺脫不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情結(jié)。很自然響應(yīng)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精神。蘇舜欽被削職時正值人生壯年(37歲),因此對“華發(fā)改朱顏”有深切的擔憂。欲對歷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闋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憑臨寒潭隱居,卻擔心不被鷗鳥信任和接納自然是托辭,生命看不到出路,時間正黯淡著光芒,未來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負的機會太渺然,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詞以那種看似閑適卻以充滿反抗與無奈情緒的“無語看波瀾”的情景收場。正點出這句真理:所謂波瀾便是世間,世間便是波瀾。
這首詞雖側(cè)重寫太湖風(fēng)景,抒發(fā)作者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讒而退隱,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隱,由憂讒畏譏轉(zhuǎn)為憤世嫉俗,進而轉(zhuǎn)為疏狂的心路歷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處逆境、不甘沉淪、奮力抗爭的積極人生觀。劉熙載有言:“一轉(zhuǎn)一深,一深一妙,此騷人三昧。”(《藝概·詞曲概》)蘇舜欽這位倚聲家深得其妙。詞中,他由“煙霧深鎖”轉(zhuǎn)為“落日暴風(fēng)雨”,而至“刺棹穿蘆荻”。由“方念陶朱張翰”轉(zhuǎn)為“擬借寒潭垂釣”。再到“無語看波瀾”,一轉(zhuǎn)一深,越轉(zhuǎn)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從而揭示出詞作的底蘊。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劉瓛先生天下士,偶迫詔書行。勿謂無奇對,惟言在孝經(jīng)。
- 和范君武出郊九月天高客喜晴,籃輿因興度溪行。身逢樂歲留漳浦,心逐秋風(fēng)入渭京。日暖登聲多稼熟,桑陰具餉野盤盈。豐年社后多余酒,處處神林簫鼓聲。
- 野水野水光如壁,澄心不覺勞。與天無表里,共月見分毫。綠好磨長劍,清宜泛小舠。淡交今已矣,惆悵越波濤。
- 橫吹曲辭。折楊柳沙塞三河道,金閨二月春。碧煙楊柳色,紅粉綺羅人。露葉憐啼臉,風(fēng)花思舞巾。攀持君不見,為聽曲中新。
- 壽史丞相君不見唐朝郭元振,退朝愉色奉溫清。又不見國初王文康,黑頭拜相歸捧觴。臺袞崇嚴親壽考,歷數(shù)古今良亦少。而況二老偕耆頤,如二公者那易有。四窗爽氣舒云霞,相業(yè)這盛專一家。父子弟昆踵科級,到公名業(yè)尤榮華。蔡州擒吳抑何半,開幕江淮護諸將。手提黃鉞卻欃槍,即軍中冊右丞相。我乘馳驅(qū)亦勞止,袞衣趣覲天顏喜。垂紳列弁競趨迎,恩遇之隆昔無比。
- 感事死生契闊強兄弟,南北分張友朋。戰(zhàn)國幾人成漢鬼,劫灰今日信胡僧。翰林身后詩千首,工部丘前米五升。山路陰寒魚雁絕,舊游何處寄椷藤。
- 南園叔祖生日
- 3隨手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