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春山景色美不勝收,直至夜幕降臨后仍留戀不已,忘記歸去。
捧起山泉,月影閃爍在手掌間;撥弄山花,香氣滲透著衣衫。
游興頓起,不會在乎路途的遠近;想要離去,總難舍下花草的深情。
翹首南望鐘聲悠揚之處,翠微深處,樓臺掩映。
注釋
春山:一作“春來”。
掬(jū):雙手捧起?!抖Y記·曲禮上》云:“受珠玉者以掬?!?br />鳴鐘:一作“鐘鳴”。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處,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云:“游客值春暉,金鞍上翠微。”
春山月夜問答
問:《春山月夜》的作者是誰?
答:春山月夜的作者是于良史
問:春山月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春山月夜是唐代的作品
問:春山月夜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出自 唐代于良史的《春山月夜》
問: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的下一句是 掬水月在手,**。
問:出自于良史的名句有哪些?
答:于良史名句大全
春山月夜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百七十五。詩的開頭二句點出:春天的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顧迷戀玩賞,天黑了,竟然忘了歸去。這兩句,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率全篇。以下六句,具體展開對“勝事”與“賞玩忘歸”的描述。一、二句之間,有因果關(guān)系,“多勝事”是“賞玩忘歸”的原因。而“勝事”又是全詩發(fā)脈的地方。從通篇著眼,如果不能在接著展開的三、四句中將“勝事”寫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寫“賞玩忘歸”的筆墨,勢將成為架空之論。
在這吃緊處,詩人舉重若輕,毫不費力地寫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此處描寫堪稱恰到好處:第一,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自然圓到。一、二句波紋初起,至這兩句形成高潮,以下寫賞玩忘歸的五、六兩句便是從這里蕩開去的波紋。第二,這兩句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神完氣足,人情物態(tài),兩面俱到。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所寫“勝事”雖然只有兩件,卻足以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第三,“掬水”句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藝術(shù)形象虛實結(jié)合,字句安排上下對舉,使人倍覺意境鮮明,妙趣橫生。第四,精于煉字。“掬”字,“弄”字,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確是神來之筆。
詩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興所適,根本不去計算路程的遠近。而當要離開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懷依依惜別的深情。這就是詩人在寫出“勝事”的基礎(chǔ)上,接著鋪寫的“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詩意。這兩句寫賞玩忘歸,“欲去”二字又為折入末兩句南望樓臺埋下伏筆。
正當詩人在欲去未去之際,夜風送來了鐘聲。他翹首南望,只見遠方的樓臺隱現(xiàn)在一處青翠山色的深處。末兩句從近處轉(zhuǎn)向遠方,以聲音引出畫面。展示的雖是遠景,但仍然將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愛憐的筆觸輪廓分明地勾勒了出來,并與一、二、三句點題的“春山”、“夜”、“月”正好遙相呼應(yīng)。
綜上所述,可見三、四兩句是全詩精神所在的地方。這兩句在篇中,如石韞玉,似水懷珠,照亮四圍。全詩既精雕細琢,又出語天成,自具藝術(shù)特色。
- 黃寺丞挽詩白鹿人先去,西坡事又非。客情何所向,老淚不禁揮。日短輀車急,山寒冢未腓。猶聞辭楚辟,來救越民饑。
- 田南樹園激流植援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不同非一事,養(yǎng)痾亦園中。中園屏氛雜,清曠招遠風。卜室倚北阜,啟扉面南江。激澗代汲井,插槿當列墉。羣木既羅戶,眾山亦對牕。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峯。寡欲不期勞,即事罕人功。唯開蔣生徑,永懷求羊蹤。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 詩王韓獨何人。翱翔隨天涂。
- 減字木蘭花仙姝麗絕。被服紅綃膚玉雪?;瘕R堆盤。常得楊妃帶笑看。勞生重馬。遠貢長為千古話。林下甘芳。卻準幽人饜飫嘗。
- 青門引 棋白日沉西永。棋局閑尋清興。兩賢既不為山河,強令南北,黑白交分陣。雌雄未決誰能省。勢若曹劉競。英雄到底誰是,勸君動也何如靜。
- 昭州峽束江盤天影隨,輕船雙下幾危機。初晴古木猿三叫,未晚陰崖日半規(guī)。篁竹數(shù)家何處縣,清溪一曲幾篇詩。
- 齊天樂(澤國樓偶賦)湖光只在闌干外,憑虛遠迷三楚。舊柳猶青,平蕪自碧,幾度朝昏煙雨。天涯倦旅。愛小卻游鞭,共揮談塵。頓覺塵清,宦情高下等風絮。芝山蒼翠縹緲,黯然仙夢杳,吟思飛去。故國樓臺,斜陽巷陌,回首白云何處。無心訪古。對雙塔棲鴉,半汀歸鷺。立盡荷香,月明人笑語。
- 病間寄郡中文士盧橘含花處處香,老人依舊臥清漳。心同客舍驚秋早,跡似僧齋厭夜長。風卷翠簾琴自響,露凝朱閣簟先涼。明朝欲醉文中彥,猶覺吟聲帶越鄉(xiāng)。
- 贈彈琴者至音淡薄誰曾賞,古意飄零自可憐。不似秦箏能合意,滿堂傾耳十三弦。
- 連夕大風,凌寒梅已零落殆盡三絕玉雪飄零賤似泥,惜花還記賞花時。賞花不許輕攀折,只許家人戴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