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柳
隋堤上,曾見幾番。
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
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正午的柳蔭直直地落下,霧靄中,絲絲柳枝隨風擺動。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jīng)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臺向故鄉(xiāng)瞭望,杭州遠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厭倦,可有誰知道我心中的隱痛?在這十里長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條有上千枝,可總是年復(fù)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著閑暇到了郊外,本來是為了尋找舊日的行蹤,不料又逢上筵席給朋友餞行。華燈照耀,我舉起了酒杯,哀怨的音樂在空中飄動。驛站旁的梨花已經(jīng)盛開,提醒我寒食節(jié)就要到了,人們將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滿懷愁緒看著船像箭一樣離開,梢公的竹篙插進溫暖的水波,頻頻地朝前撐動。等船上的客人回頭相看,驛站遠遠地拋在后面,端的離開了讓人愁煩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喲,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是一片蒙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慘,堆積的愁恨有千萬重。送別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靜。春色一天天濃了,斜陽掛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攜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們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橋頭,聽人吹笛到曲終……唉,回憶往事,如同是一場大夢。我暗中不斷垂淚。
注釋
蘭陵王:詞牌名,首見于周邦彥詞。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陰直:長堤之柳,排列整齊,其陰影連綴成直線。
煙:薄霧。絲絲弄碧:細長輕柔的柳條隨風飛舞,舞弄其嫩綠的姿色。弄:飄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煬帝時所建,故稱。是北宋是來往京城的必經(jīng)之路。
拂水飄綿:柳枝輕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飛揚。
行色:行人出發(fā)前的景象、情狀。
故國:指故鄉(xiāng)。
京華倦客:作者自謂。京華,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師,有厭倦之感,故云。
長亭: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別的地方。
“應(yīng)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別之習(xí)。
柔條:柳枝。過千尺:極言折柳之多。
舊蹤跡:指過去登堤餞別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飲酒時奏著離別的樂曲。趁:逐,追隨。哀弦:哀怨的樂聲。
離席:餞別的宴會。
“梨花”句:餞別時正值梨花盛開的寒食時節(jié)。唐宋時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百官,故有“榆火”之說。
寒食:清明前一天為寒食。
一箭風快:指正當順風,船駛?cè)缂?br />半篙波暖:指撐船的竹篙沒入水中,時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遞:遙遠。驛:驛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離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
望人:送行人。
凄惻:悲傷。
漸:正當。別浦:送行的水邊??M回:水波回旋。
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
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動的樣子。春無極:春色一望無邊。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臺上的敞屋。
露橋:布滿露珠的橋梁。
蘭陵王·柳問答
問:《蘭陵王·柳》的作者是誰?
答:蘭陵王·柳的作者是周邦彥
問:蘭陵王·柳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蘭陵王·柳是宋代的作品
問:蘭陵王·柳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出自 宋代周邦彥的《蘭陵王·柳》
問: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的下一句是 隋堤上,曾見幾番。
問:出自周邦彥的名句有哪些?
答:周邦彥名句大全
蘭陵王·柳賞析
【評解】
此詞以“柳”為題,托物起興,抒寫離情。全詞首段寫景,二段寫別時的感想,三段寫別后的愁懷。通篇構(gòu)思工巧、嚴謹,各段之間,既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前后呼應(yīng),渾然一體。詠柳和送別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由虛入實,情景交融,恰當?shù)乇磉_出詞人纏綿憂傷的情懷。
【集評】
毛《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jié)歌者。其譜傳自趙忠簡家。忠簡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遇宣和大晟府協(xié)律郎某,叩獲九重故譜,因令家伎以習(xí)之,遂流傳于外。
陳延焯《白雨齋詞話》:美成詞極其感慨,而無處不郁,令人不能遽窺其旨。如《蘭陵王》云:“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二語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密處。故下文接云:“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柳過千尺”。久客流留之感,和盤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憤懣矣。
美成則不然,“聞尋舊蹤跡”二疊,無一語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約略點綴,更不寫淹留之故,卻無處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筆云:“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遙遙挽合,妙在才欲說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無窮。
周濟《宋四家詞選》:客中送客,一“愁”字代行者設(shè)想,以下不辨是情是景,但覺煙靄蒼茫?!巴弊帧ⅰ澳睢弊钟然?。
梁啟超《藝蘅館詞選》:“斜陽”七字,綺麗中帶悲壯、全首精神振起。
陳洵《海綃說詞》:托柳起興,非詠柳也?!芭獭币涣簦觥八宓獭?;“行色”一留,卻出“故國”;“長亭路”應(yīng)“隋堤上”,“年去歲來”應(yīng)“拂水飄綿”,全為“京華倦客”四字出力。
譚獻《譚評詞辨》:“斜陽冉冉春無極”十字,微吟千百遍,當入三昧,出三昧。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首詞以柳為題,但它是托柳起興,用來寫離情的,是一首很能代表周邦彥詞的特色的作品。
賞析
此詞寫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時 。詞中托柳起興,抒寫了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嘆。詞寫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發(fā)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回環(huán)往復(fù)之致,具沉郁頓挫的風格。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寫的是作者此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 。所謂“柳陰直”,極類繪畫中的透視畫面: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而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 ,劃出一道直線 。“煙里絲絲草碧”轉(zhuǎn)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象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它們的美,而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
隋堤上 、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為汴河是隋朝開的,所以稱隋堤?!靶猩?,行人出發(fā)前的景象。柳“拂水飄綿”如送行色。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tài)。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xiāng),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xiāng)情。
這個厭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 ?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
接著,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惫艜r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 ,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shè)想,在長亭路上,年復(fù)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
“尋 ”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 。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而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 ,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坝志瞥冒?,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意思是:想當初在寒食節(jié)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這里的“又”字是說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的回憶 ,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袄婊ㄓ芑鸫吆场睂懨髂谴勿T別的時間。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一天 ,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jié)后另取新火。唐制 ,清明取榆 、柳之火以賜近臣 ?!按吆场钡摹按摺弊钟袣q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 ?!边@四句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 ?!俺钜患L快 ,半篙波暖 ,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 ”,風順船疾 ,行人本應(yīng)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仡^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 ,只見一個難辨的的身影 ?!巴嗽谔毂薄蔽遄?,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第二疊寫乍別之際,第三疊寫漸遠以后?!捌鄲?,恨堆積!”“恨”在這里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 ,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 ,也不想排遣?!皾u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 。“漸”字也表明已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 ,那里水波回旋?!敖蜍笔嵌煽诟浇氖赝?。因為已是傍晚 ,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fā)襯出自身的孤單 。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 ,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p>
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想到這里 ,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傷。
此詞在構(gòu)思和章法布局上頗具匠心。全詞由實入虛 ,實虛不斷轉(zhuǎn)換 。開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對往昔送別的回憶和久離京師的身世之感,又由回憶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離席;由離席再生發(fā)開拓出去,預(yù)為行者設(shè)想別后愁思,又由預(yù)為行者設(shè)想為歸入現(xiàn)實中自己的別后之思;最后,又由現(xiàn)實引發(fā)出對昔日相聚時的回憶。未別之時,回憶離別之苦;己別之后,則又回憶相聚時的歡樂,而詩人的久客淹留之感,傷離恨別之情,完全在這種回旋往復(fù)的描敘中展示出來。
- 贈道士阮太虛何存齋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煩惱。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相逢不下馬,各自尋蓬島。前生非親契,今生如何好。本來無因緣,安得有果報。來非人捉來,到是天送到。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齊倒。春風縛不住,秋月蝕愈皎。莫登時貴門,談天恨欠早。對面不相識,開口便激惱。譬如弄雜劇,徒取傍人笑。道我是風顛,知我已明了。莫愁我饑渴,天廚食天飽。真宰善解家,未敢與道。
- 定風波把酒花前欲問君。世間何計可留春。縱使青春留得住。虛語。無情花對有情人。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紅顏能得幾時新。暗想浮生何時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
- 偶書巧者多為拙者資,良籌第一在乘時。市門逐利終身飽,谷口躬耕盡日饑。瓊玖鬻來燕石貴,蓬蒿芳處楚蘭衰。高皇冷笑重瞳客,蓋世拔山何所為。
- 挽饒武博二首內(nèi)集儕甥舅,同登齒弟兄。忘年情好密,開口肺肝傾?;袪柾炎?,傷哉隔死生。朔風吹老淚,哀些不成聲。
-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隔仗爐光出,浮霜煙氣翻。飄飄縈內(nèi)殿,漠漠澹前軒。圣日開如捧,卿云近欲渾。輪囷灑宮闕,蕭索散乾坤。愿倚天風便,披香奉至尊。
- 游連山涌泉觀次文與可韻得得朱輸?shù)酱松?,遲留共愛此幽閒。人生勝事惟行樂,休問黃梁一爨間。
- 答宋之問時既暮兮節(jié)欲春,山林寂兮懷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悵緬邈兮象欲紛。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風颼颼吹日晚。不見其人誰與言,歸坐彈琴思逾遠。
- 大庭庫朝登大庭庫,云物何蒼然。莫辨陳鄭火,空霾鄒魯煙。我來尋梓慎,觀化入寥天。古木朔氣多,松風如五弦。帝圖終冥沒,嘆息滿山川。
- 道邊松撼雨號風太古音,道中豈作買臣吟?;鹪普粲隉o逃處,乞與行人數(shù)畝陰。
- 憶舊游乍梅黃雨過,偏倚層樓,時舞垂楊。暗綠知誰換,似煙濃霧薄,望眼偏妨。昔人畫鷁無數(shù),相引入橫塘。縱細切香蒲,重開絳蕊,懶向清觴。凄涼。舊游地,謾賦減蘭成,才退周郎。總把芳辰誤,念紗窗深靜,冰簟流光。鳳箋試寫新句,青羽碧天長。又隱隱城頭,隨風斷角斜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