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丹山碧水含離恨,有腳陽春難駐。
芳草渡。
似叫住東君,滿樹黃鸝語。
無端杜宇。
報采石磯頭,驚濤屋大,寒色要春護。
陽關(guān)唱,畫鷁徘徊東渚。
相逢知又何處。
摩挲老劍雄心在,對酒細評今古。
君此去。
幾萬里東南,只手擎天柱。
長生壽母。
更穩(wěn)步安輿,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問答
問:《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作者是誰?
答: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的作者是李昴英
問: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是宋代的作品
問: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怪朝來、片紅初瘦,半分春事風雨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怪朝來、片紅初瘦,半分春事風雨 出自 宋代李昴英的《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問:怪朝來、片紅初瘦,半分春事風雨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怪朝來、片紅初瘦,半分春事風雨 的下一句是 丹山碧水含離恨,有腳陽春難駐。
問:出自李昴英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昴英名句大全
措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賞析
王子文,名埜字子文,號潛齋,浙江金華人,是南宋后期主戰(zhàn)派官員。在理宗淳祐年間,先后任職于隆興、鎮(zhèn)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等職。他憂國憂民,為人所景仰。而本詞的作者李昴英也是個不畏強御、直言敢諫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權(quán)臣賈似道,被理宗稱為“南人無黨 ”,所以詞中每多以國事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王埜即將赴任的太平州在長江南岸,居南北交通沖要,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 ,當時又臨近前線 ,因此地位相當重要。王埜之出知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國防、江防的重任?!肮殖瘉?、片紅初瘦,⋯⋯”以“怪”字領起,表達自己驚詫之情,一下子便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是什么令他感到意外呢?噢,是春天的繁花開始飄落了?;▋何x用“瘦”字去形容,使人仿佛看到一個娟美俏麗的人兒忽然顰眉蹙額,清減了幾分。接著,作者以“半分春事風雨”倒點原因,解開前面自設的疑團?!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原來昨晚一場摧花的風雨將春色大大損毀了。“半分”,說明了摧損程度 。這就是詞家的所謂“逆筆”,目的是使重點突出。
三 、四句正式點明“離恨 ”,轉(zhuǎn)入送別的主題。“有腳陽春 ”。(一本作“有腳艷陽”)是對能施“惠政”的官員的傳統(tǒng)稱頌語,意思是說他所到之處,如陽春之和煦 ,能令百姓昭蘇 。但現(xiàn)在“陽春難駐”,王埜大人要調(diào)走了 ,因此連山水似乎也充滿離愁別恨 。讀到這里 ,我們頓悟前面寫春殘景象不只是為了烘染離別的氣氛,而是對“陽春難駐”作形象的說明?!胺疾荻?。似叫住東君,滿樹黃鸝語。”寫渡頭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樹上的黃鶯正在啼囀,仿佛是懇請即將離去的春天再多留駐一會兒。黃鸝即黃鶯,鳴聲婉轉(zhuǎn)悅耳。這里“芳草”兩句也是融情于景,借啼鳥之惜春,比喻自己對王埜的依依惜別。
然而王氏的調(diào)動是國家的需要、時局的要求,所以感情盡管上難以割舍,也只能分手了。在詞中,這一轉(zhuǎn)折是由“無端杜宇”四字開始的。無端,即沒有來由,無緣無故;這里含有無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聲與“不如歸去”相近 ,所以又名“催歸”。這里說“報采石磯頭 ,驚濤屋大 ,寒色要春護”的是杜鵑鳥 ,其目的是與上句的“黃鸝”相照應 ,扣緊暮春景色,讓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個上半闋的意境更顯渾成。采石磯,在安徽當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長江中 ,奇險雄偉,“驚濤屋大”是說長江風急浪高。后三句意思是說,當涂江面一帶,風狂浪惡,滿目寒涼,正需要春陽的呵護。意思是那里位置的重要和形勢的艱危險惡 ,須由豪杰之士去支撐局面 。我們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國滅亡后,次年蒙古兵即大舉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時烽煙四起。
上闋借景抒寫惜別之意,情緒一波三折,從開頭至“陽春難駐 ”,是一開 ;“叫住東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護 ”又是一開。”將戀戀不舍而又不得不舍的心緒描繪得細膩傳神。
下闕以送別情景過渡 ,然后再轉(zhuǎn)入臨別贈言 ?!瓣栮P(guān)唱 ,畫鷁徘徊東渚?!比藗兂鹆梭P歌,遠行的船只即將啟航了 。臨別之際 ,人們自然希望后會有期 ,但何時何地才能見面呢?世事實在難以預料,不過 ,既然已經(jīng)以身許國,個人的事亦無需多慮了?!跋喾曛趾翁帯币痪洌磉_了詞人這種復雜的心情。于是,在餞別的酒筵上,兩人同抒壯懷,細評今古?!澳﹃蟿Α?,如同詩詞中常見的“撫劍”、“看劍”一樣,表明詞人渴望施展抱負;“劍”而說“老”,則表明他們經(jīng)過千磨百折而雄心猶存,不是難能可貴嗎?“君此去 。幾萬里東南,只手擎天柱?!边@是作者對友人的殷殷囑望,希望他負起拱衛(wèi)東南的重任,做撐持時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見兩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詞寫到這里,一氣呵成,情郁而辭暢,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但下面收束處出語涉腐,令全篇有所減色。
“長生壽母。更穩(wěn)坐安輿,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边@是順帶為王埜之母祝壽,并表王之孝順。安輿,也叫“安車 ”,是婦女、老人乘坐的小車。三槐堂 ,是有關(guān)王姓的典故。這里用典為王氏祝壽之詞。彩衣舞,用老萊子七十娛親的故事。這種詞句象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指出的,“乃獻壽俗套諛詞”,算是敗筆。
總之,除結(jié)尾之外,全詞大體寫得不錯,而尤以上半闋為佳:跳蕩轉(zhuǎn)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闋上半則富雄直之氣,大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之概。作為一首送別詞。它密切結(jié)合當前景色與情事,大處著眼,細心落筆,將私人離合之感與整個社稷安危連系起來,融“小我”入“大我 ”,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氣勢和較高的格調(diào),應當說是頗為難得的。這正是作者胸襟抱負與藝術(shù)手腕的完美結(jié)合。
- 遂安同官蔣主簿滿秩歸宜興相見杭都以詩別之溪閣小亭樂有馀,分攜萬里意何如,卻憐倦鳥投林后,尚及棲鸞振翼初。發(fā)白相看無可奈,眼青如舊未應收。熟聞陽羨佳山水,會許扁舟問所居。
- 皇城中花園譏劉白賞春不及五鳳樓西花一園,低枝小樹盡芳繁。洛陽才子何曾愛,下馬貪趨廣運門。
- 送王深道赴荊門教授蒼龍掛秋漢,涼風鼓吾祛。夜中不能寐,慷慨悲有余。美人背我去,山川渺盤紆。平生嵇叔夜,龍性不可拘。以茲直諒益,弱念咸刊除。四海豈無交,誰為真丈夫。溫蜀本兄弟,不過姓氏殊。臨分悄無言,執(zhí)手空踟躕。世事舉目知,安能共淪胥。君理江介枻,我念苕濱廬。后會難前期,且復立期須。努力崇明德,歲寒盟可淪。
- 訴衷情玉爐金鼎虎龍蟠。紅焰滿周天。溫涼自然水火,晝夜轉(zhuǎn)烹煎。精郁郁,*綿綿。養(yǎng)胎仙。功成遷轉(zhuǎn),寶輦香車,捧上瑤天。
- 過隆興第八十四臨江久徘徊,再讀徐孺碑。交游颯向盡,到今耆舊悲。
- 撲蝴蝶近/撲蝴蝶分釵綰髻,洞府難分手。離觴短闋,啼痕冰舞袖。馬嘶霜滑,橋橫路轉(zhuǎn),人依古柳。曉色漸分星斗。怎分剖。心兒一似,傾入離愁萬千斗。垂鞭佇立,傷心還病酒。十年夢里嬋娟,二月花中豆蔻。春風為誰依舊。
- 慶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神入和怪,天日淑清。王母來燕,必壽而名。琨庭璈音,五云佩聲。勉勉我皇,遹昭厥成。
- 眠輕眠輕夢不定,晨戶入疏風。清坐一遐想,古人皆大空。少言訓俗客,忍事付天公。只了此生足,不嗟吾道窮。
- 拜新月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籠桂,虛弓未引弦。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始安臺,蛾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花風露清。月臨人自老,人望月長明。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昔年拜月逞容輝,如今拜月雙淚垂。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閨年少時。
- 西江月小鹢載池心月,長虹夸水中天。主人情重客留連。便欲乘風寒殿。霜竹且傳秋信,鏡蕖不作春妍。夜涼正好倒金船。朔飲而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