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dāng)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發(fā)時下難久居?!?/p>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
回到家進門惆悵悲愁。
米罐里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
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
“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xiàn)在這樣做不對!”
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發(fā)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注釋
東門行:樂府古辭,載于《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中。東門:主人公所居之處的東城門。
顧:念。不顧歸,決然前往,不考慮歸來不歸來的問題。不歸:一作“不愿歸”。
來入門:去而復(fù)返,回轉(zhuǎn)家門。
悵:惆悵失意。
盎(àng):大腹小口的陶器。
還視:回頭看。架:衣架。
“拔劍”句:主人公看到家中無衣無食,拔劍再去東門。
兒母:孩子的母親,主人公的妻子。
他家:別人家。
哺糜(bǔmí):吃粥。
用:為了。倉浪天:即蒼天、青天。倉浪,青色。
黃口兒:指幼兒。
⒀今非:現(xiàn)在的這種冒險行為不對頭。
⒁咄(duō):拒絕妻子的勸告而發(fā)出的呵叱聲。
⒂行:走啦!
⒃吾去為遲:我已經(jīng)去晚啦!
⒄下:脫落。這句說:我頭上常脫落白發(fā),這苦日子難以久挨下去。
東門行問答
問:《東門行》的作者是誰?
答:東門行的作者是佚名
問:東門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東門行是兩漢的作品
問:出東門,不顧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出東門,不顧歸 出自 兩漢佚名的《東門行》
問:出東門,不顧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出東門,不顧歸 的下一句是 來入門,悵欲悲。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東門行賞析
《東門行》描繪了一幅凄慘又壯麗的畫面。主人公走出家門,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兒女又難以割舍。一進屋門,家徒四壁,生活無望,又拔劍出門,妻子生怕出事,一邊哭泣一邊勸阻,但主人公仍感到無路可走,終于揮衣而去。
詩的前半寫主人公要去“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寫他下了決心走出東門,詩中卻說“出東門,不顧歸”?!安活櫄w”,是說原本下了決心,不打算來歸,但又不得不歸,因為心中畢竟有所顧念。所顧念的自然是妻子兒女??梢韵胂螅褐魅斯跂|門外踟躕、扼腕,過了好一會,終于又腳步沉重地走回家來。然而,家中的景況,對于他來說,不啻當(dāng)頭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兩句說,“來入門,悵欲悲”?,F(xiàn)在他清醒地意識到:除了那一條路,別無他路可尋。心中悲酸,都系于一個“悵”字,這并非平常的悵然之嘆,而是一種絕望之感。擺在他面前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睙o衣無食,這比出去干那樁事更可怕。要么凍餒待斃,要么拚作一腔熱血,同命運作最后的決斗。如取后者,尚存萬一生的希望,頂多犧牲個人,卻可能救活可憐的一家老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明擺著的事。這一段,通過主人公復(fù)雜心理活動的描敘,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頂點。詩中入情入理地寫出此君之所以走上這樣一條可怕的道路,乃是為貧窮所逼。詩的主題建立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就不致使人產(chǎn)生倫理上的厭惡之感。這便是此詩的不可動搖的美學(xué)價值。
這六句在煉意上頗有獨到之處。一個本來安分的人怎樣走上那條危險之路,這是一個很復(fù)雜的過程。而詩人則緊緊抓住主人公幾度徘徊,歸而復(fù)出這一心理和行為的激烈矛盾,就寫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兩句。盎中無米,架上無衣,都是主人公眼見的事,可是,詩人卻將“視”字屬下句。這樣,在表現(xiàn)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無米,架上無衣,是悲感之所由發(fā),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得不去冒險的根本原因。這是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如說“視盎中無斗米儲”,就將本句與上句隔斷,從而使語勢陡然轉(zhuǎn)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卻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像詩中這樣將“視”下屬且加“還”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義:吃沒吃,穿沒穿,還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讀者的不可辯駁的力量。
后半,“拔劍東門去”承上句而來,是主人公由猶豫、反復(fù)到下定最后的決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架勢。但詩中這樣處理,卻異常真實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決絕而無反顧。以下妻子牽衣哭勸一段文字,是對主人公這不顧一切的行動的戲劇性烘托。妻子說,別人富貴我不羨慕,我甘愿和你喝稀飯。這是自欺欺人的話。家中灶下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大約她也覺出自己的話沒有說服力,就又說:你看在老天爺?shù)姆稚习?。這話當(dāng)然也不會生出什么效果。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爺了。她又讓他為兒女著想,而他正是為了兒女才這樣做的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層:一旦事敗,觸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還會將他們投入更深的深淵。這句話對前面主人公的極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腳;同時前后照應(yīng),加深了此詩悲劇的內(nèi)涵。主人公的行為不免飲鴆止渴,又勢在不得不飲。最后妻子無可奈何地說,“今時清,不可為非?!保ㄓ喙谟⒄J為“今非”中似有脫文,應(yīng)作“今時清,不可為非”)主人公這樣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為遲!”兩個單字句,一個四字句,短促有力,聲情畢肖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決難回轉(zhuǎn),他是就要去拚命了。“咄”在這里是急叱之聲,吆喝他的妻子走開,不要攔阻他。他說現(xiàn)在去已經(jīng)為時太晚,并非指這次行動,而是說先前對自己的可悲處境尚不覺悟,對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認識?!鞍装l(fā)”一句,可能是漢代的俗語,意思大概如今天說的“誰知還能活幾天”。表明主人公把這罪惡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說人的年齡。
這篇詩歌雖然采取了雜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簡練,句子長短相濟,讀來有頓挫流離之感。
樂府中有兩篇《東門行》歌辭,這里用的是本辭。另一篇為晉樂所奏,共四節(jié),較本辭有所增衍。其中最顯眼的是“今時清廉,難犯教言”之類的句子。這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加以粉飾。盡管作了這樣的改動,基本思想內(nèi)容還是不能改變,最后只好予以排斥。這篇民歌的遭遇,見諸《古今樂錄》所引王僧虔《技錄》的記載:“《東門行》歌古‘東門’一篇,今不歌。”
- 意行意行行到野人家,門帶清溪石徑斜。落日輕煙山可畫,短籬頹塹菊能花。歸遲悮客頻敲竹,坐久勞人再煮茶。那得寬閒無點事,日搔短發(fā)問桑麻。
- 偈六十九首數(shù)聲歸笛離春浦,一片孤帆過洞津。到岸舍舟常式事,何須更問渡頭人。
- 和王文舉別館初夏薰風(fēng)酣綠樹,午日思黃鸝。的的羅窗夢,西鄰可得知。
- 守歲階前爆竹作驚雷,從俗何妨進酒杯。微醉偶便深閣坐,好春先入小瓶梅。焚香靜閱年光轉(zhuǎn),不寐頻聞夜漏催。明日買臣當(dāng)五十,卻思上印故鄉(xiāng)回。
- 趙叔魯端行胡象德攜酒見雇一賢二分子,枉駕瓜廬丘。烹魚載美酒,竟夕為我留。評詩仍和曲,舉白不計籌。情忘覺歡暢,禮厚愧莫酬。今朝風(fēng)雨橫,欲謝出無由。
- 水調(diào)歌頭祓奉陪判府府判諸丈為淡巖之游,回視融之仙巖,全之礱巖,殆相長雄。使祓向不以罪斥,則安知天下有此清勝。謹以小詞紀其實。祓皇恐再拜。自古清勝地,江帶與山篸。夸娥擘此石EC4C,不獨嶺之南。初見仙巖第一,再見礱巖第二,今見淡巖三。邱壑皆有分,品第不須談。望前驅(qū),陪后乘,破晴嵐。出城一舍而近,峭壁與天參。不使塵埃涴腳,忽覺煙云對面,鶴馭可同驂。杖履從歸去,此樂□湘潭。
- 菩薩蠻(次韻秀倅·送別)玉卮細酌流霞濕。金釵翠袖勤留客。行色小梅殘。官橋楊柳寒。賜環(huán)宣室夜??绰浣鹕彏?。人記海聽康。流風(fēng)秀水旁。
- 壽徐倉使四明山水遠且清,秀氣鐘作千人黃。南州高士真濟美,天地正粹涵中襟。學(xué)問淵源派伊洛,文章典麗鏗{徑去彳加音}韺。射策丹墀壓群彥,聲名一日蜚玉京?;洀哪娛司脫P歷,政事所至皆有稱。讎較蕓編上群玉,蕃宣茹水騰頌聲。凝旒簡眷異儔正,追班文石煥郎星。清規(guī)屹立朝譽振,儒術(shù)既行邦計贏。論思獻納眾所矚,其奈宵旰懷遠氓。咨諏出攬澄清轡,肅持庾節(jié)赒列城。視時斂散民食足,觀風(fēng)按察吏膽驚。側(cè)聽賜環(huán)驲騎速,行看荷橐天衢亨。節(jié)過清明才六日,欣逢吉夢葉長庚。和氣卻隨春氣足,福星還并壽星明。己聞好語日邊至,莫辭爛熳罍觥。自慚小草依松柏,臭味相投意甚真。矢詩不但為公壽,八荒壽域更躋民。
- 縣齋對雪密雪夜來積,起見萬物春。山川忽改色,草木一以新。古邑失荒穢,王路覆平均。從茲慶豐年,蹈詠慚小臣。
- 鄭北山之元孫扁其樓王適莊為書北山之英四字北山之高,屹屹南州。北山之英,爾公爾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