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在沙漠上風(fēng)一吹,看那沙塵滿天飛旋,在這茫茫的沙磧上怕是永遠看不到草木生長了吧。不能說塞北沒有春天到來,但由于遍地風(fēng)沙,不見青草,縱有春天到來,一切沒有變化,又從哪里看到春天呢?
在破訥沙漠上大雁正在飛翔,在鸊鵜泉上戰(zhàn)勝了敵軍的將士們剛剛歸來。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zhàn)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
注釋
⑴破訥(nè)沙:系沙漠譯名,亦作“普納沙”(《新唐書·地理志七》)。
⑵沙旋移:沙塵飛旋,沙丘移動。
⑶不省(xǐng):謂未見過。唐杜甫《見王監(jiān)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br />⑷莫言:不要說。一作“無端”。塞北:指長城以北,泛指中國北邊地區(qū)。到:一作“色”。
⑸總有:雖然有;即使有???,通“縱”。
⑹沙頭:沙漠上。
⑺鸊(bì)鵜(tí)泉:泉水名。唐時在豐州西受降城北(今內(nèi)蒙古河套西北部)。據(jù)說唐代豐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鵜泉號稱最大。
⑻平明:猶黎明。天剛亮的時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
⑼磧(qì):水中沙堆,引申為沙漠。鐵衣:用鐵甲編成的戰(zhàn)衣?!稑犯娂?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問答
問:《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的作者是誰?
答: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的作者是李益
問: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是唐代的作品
問: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zhàn)初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zhàn)初歸 出自 唐代李益的《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
問: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zhàn)初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zhàn)初歸 的下一句是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問:出自李益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益名句大全
度破訥沙二首·其二 / 塞北行次度破訥沙賞析
第一首詩是用詩的語言記錄了自己親歷的一場沙塵暴。首句“眼見風(fēng)來沙旋移”,高屋建瓴,氣勢逼人,僅一個“旋”字,足見風(fēng)沙來勢之猛烈。正因為有了這樣震撼人心的親歷,詩人才會有“經(jīng)年不省草生時”的聯(lián)想,在這茫茫的沙磧上怕是永遠看不到草木生長了。但是,詩人襟懷博大,生性樂觀,接下兩句,詩意為之一轉(zhuǎn):“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边@兩句用以退為進的筆法,表現(xiàn)塞北終年無春的特征。
第二首詩頭兩句寫部隊凱旋越過破訥沙的情景。從三句才寫“平明日出”可知,這時黎明還沒有到來。軍隊夜行,“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時而兵戈相撥,時而錚鏦之鳴響。棲息在沙磧上的雁群,卻早已警覺,相呼騰空飛去。“戰(zhàn)初歸”是正面寫“度破訥沙”之事,“雁正飛”則是寫其影響所及。首句先寫飛雁,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這兩句與盧綸《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異曲。不過“月黑雁飛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單于的驚懼同工;“雁正飛”措詞較從容,顯示出凱旋者的氣派,兩者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寫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zhàn)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而整個沙原上,沙礫與霜華也閃爍光芒,鮮明奪目。這是一幅極有生氣的壯觀景象。風(fēng)沙迷漫的大漠上,本來很難見到天清日麗的美景,而此時這樣的美景竟出現(xiàn)在戰(zhàn)士的眼前。同時,戰(zhàn)士的歸來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個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們的甲胄發(fā)出。這里,境與意,客觀的美景與主觀的情感渾然一體,物我不分。
這第二首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zhàn)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xiāng)思;后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xiàn)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清人吳喬曾說:“七絕乃偏師,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保ā秶鸂t詩話》)這首詩主要贊頌邊塞將士的英雄氣概,不寫戰(zhàn)斗而寫戰(zhàn)歸。取材上即以偏師取勝,發(fā)揮了絕句的特長。
- 醉蓬萊正香琴茱試紫,琴嫩菊敷黃,九秋佳致。峻岳生申,運啟千齡瑞。玉宇澄清,金盤沆瀣,融結(jié)鍾沖粹。地位須還,粉垣薇省,木天蓬秘。錦政慈祥,琴堂安靜,萬里豐年,一同和氣。斗大雷琴,難久蒙私惠。半刺平分,剡琴交上,逸駕開驊驥。來歲稱觴,人歸清禁,班聯(lián)丹陛。
- 競渡歌標簽:端午節(jié)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quán)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 讀維摩經(jīng)白衣毛心出家,毛從古推凈毛名。無疾毛現(xiàn)有疾,特地真機生。佛欲遣人間,指示轉(zhuǎn)分明。宜是諸大士,辭屈不能行。文殊末后往,萬眾心已傾。箭鋒相注處,妙義益崢嶸。芥子容須彌,毛孔受四溟。此理自灼然,學(xué)者疑且驚。更談不二門,法法俱見成。一默豈無語,其聲如震霆。
- 太師中書令魏國公冊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趙挽君恩雖聽罷居留,官拜維師命更優(yōu)。異物忽隨黃石葬,晚年終負赤松游。憑誰借筯論歸馬,無復(fù)停車問喘牛。唯有功名書信史,肯同塵土一時休。
- 九日黃應(yīng)時寒蕊拆秋含,晃耀良金色可參。似遇道人殷七七,故開佳切日三三。
- 偈頌一百六十首今夜喚明朝作來,明朝喚今夜作去歲。即稱來年今夜合來,既號去歲明朝合去。來年今夜不見來,去歲明朝定不去。既不來,又不去,業(yè)識茫茫無本據(jù)。大圓鏡里絕纖塵,個別豈著閑家具。是則是,別又別,爍迦晃破秋天月。龐公不昧本來身,大似飛龍成跛鱉。爾諸人,瞥不瞥,靈利漢須看時節(jié)。五九盡處又逢春,衲僧腦后三斤鐵。
- 懷李商叟好在半村宅,竹添桐長枝??沼嘞鄳泬簦灰娂膩碓姟?喙?jié)君耆舊,卑官我判司。因來貴溪水,一為洗塵緇。
- 蝶熠耀非吾族,蟏蛸莫我知。韓憑飛處妒,莊叟夢時疑。瓊玉含芳細,絲篁度曲遲。自當同羽化,蟬范任冠緌。
- 夜坐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階影,蟋蟀近床聲。曙傍窗間至,秋從簟上生。感時因憶事,不寢到雞鳴。
- 聲聲慢(壽吳憲·四月十三)洞賓仙客,誕節(jié)明朝,方齊自號今日稱觴。為月金丹,希年近也康強。平生鐵石肺腑,肯依阿、貪戀朝行。芹溪上,把等閑出處,付與滄浪?;ㄖ裎鐦虼屹?,身退靜、功名大耐偏長。濟世經(jīng)綸,暫時收斂何妨。黃扉有分須到,況玉皇、久待平章??禃r了,萬千年、姓字彌香。
- 離人見衰鬢,獨鶴暮何群——— 皇甫曾秋興
- 一水不相見,千峰隨客船——— 劉長卿宿懷仁縣南湖,寄東海荀處士
- 乍見華書眼似獐,低頭慚愧紫荷囊——— 范成大耶律侍郎
- 山肋盤紆一徑斜,水煙深處梵王家——— 金君卿游陽府寺
- 素娥已自稱佳麗,更作廣寒宮里人——— 鄭獬雪中梅
- 試向道人問實相,指我自求無言師——— 李復(fù)和李教授攄游溪阻風(fēng)
- 誰道梳風(fēng)洗雨,不許調(diào)脂弄粉,容易涴天姿——— 李處全水調(diào)歌頭(前遍既出,諸君皆有屬和,因自用韻)
- 吾今意何傷,顧步獨紆郁——— 杜甫畫鶻行(一作畫雕)
- 荔子佳名聞自昔——— 劉子翚荔子歌
- 況有甘滋玉鉉,佳名算、合在金甌——— 黃公度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