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問答
問:《木蘭花令》的作者是誰?
答:木蘭花令的作者是王觀
問:木蘭花令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木蘭花令是宋代的作品
問:木蘭花令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銅駝陌上新正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銅駝陌上新正后 出自 宋代王觀的《木蘭花令》
問:銅駝陌上新正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銅駝陌上新正后 的下一句是 第一風流除是柳。
問:出自王觀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觀名句大全
木蘭花令賞析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所詠之物為柳,突出柳的風流本性,全詞遂以擬人的方法從各方面來表現它的風流。
洛陽古都銅駝街的柳自漢代以來便很著名。據古文獻《洛陽記》云 :“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俗語曰 :‘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集少。’”(《太平御覽》卷一五八引)銅駝街在洛陽城南,與城西之金谷園都是人們游樂的勝地。唐駱賓王詩說“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詞人提筆即謂“銅駝陌上”,令人聯想到柳的風姿,十分切題 。“新正”即新春正月。詞人以贊美的語氣強調新春到來之時,最顯得俊俏風流的應是葉芽青嫩 、柔條迎風而舞的柳了?!暗谝弧笔钦f除柳之身姿俊俏裊娜可稱第一而外,它還是最先向人們報告春的消息的。三、四兩句由新春的柳而聯想到梅柳爭春。柳雖得春意之先,而人們常以梅為東風第一枝 ,詞人在此試圖給它們以公允的評判。
他以為柳雖不如梅花之嬌艷,但在送別的場合,柳的作用遠過于酒了,當然也就更勝于梅了。這里非常巧妙地用一舊典。漢代都城長安東門外的灞橋柳色如煙,都城人們送別親友至灞橋而止,折柳枝為贈。此后折柳贈別成為我國民俗 ,故南朝范云詩有“ 春風柳線長,送郎上河橋”之句??梢娕c梅比,柳是更為多情的。
過片兩句是贊賞柳的裊娜輕盈的美姿,以為春天之神東君好似對柳特地寵愛和遷就,以致嬌縱得它的身材苗條、腰肢柔細了。以柳條之柔細比喻婦女之腰肢是古詩詞常用的典型意象 。唐代白居易《楊柳枝》的“柳裊輕風似舞腰”和溫庭筠《南歌子》的“娉婷似柳腰 ”,便都是以柳喻美人腰肢的。這里作者卻能以故為新 ,脫去用比痕跡 ,寫出柳如美人之天生麗質。結拍兩句也是舊比翻新而表現得更為曲折。唐宋詞人已慣用柳葉比喻婦女之秀眉,如“人似玉,柳如眉”(溫庭筠《定西番》)或“玉如肌 ,柳如眉”(歐陽修《長相思》),都屬常見。這里作者卻以表現柳性之風流多情,它好似女子一樣,因對離人的思量,愁眉難展,老是皺著。這種句式設疑自釋,曲折地暗用舊比而全不落俗套。
王觀的詞,工細輕柔,新麗清新,當行入律,通俗自然,“其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王灼《碧雞漫志》),與柳永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處,本篇即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藝術特色。
- 何處難忘酒十首何處難忘酒,窮才世不知。出門無直道,開口礙當時。白發(fā)無端速,青山不忍期。此時無一盞,何以慰憂思。
- 鷓鴣天(月夜諸院飲酒行令)寶篆煙消香已殘。嬋娟月色浸欄干。歌喉不作尋常唱,酒令從他各自還。傳杯手,莫教閑。醉紅潮臉媚酡顏。相攜共學驂鸞侶,卻笑廬郎舊約寒。
- 通山我愛通羊好,回環(huán)云水間。重巒與疊嶂,真是翠屏山。
- 分水縣舍夜遇大雪揮扇解衣真早計,果然一夕變春陰。屋頭瓦裂風掀戶,床上珠跳雪滿衾。我自不妨高枕臥,人今更有惜花心。此行特地非乘興,明日扁舟興亦深。
- 宣城道中躍馬上宣城,千山翠欲顰。蕙風輕卷舌,櫻雨細沾唇。柳絮難驅臘,榆錢不買春。何如澆一斗,爛醉石湖濱。
- 冬夜旅懷寒窗危竹枕,月過半床陰。嫩葉不歸夢,晴蟲成苦吟。酒無通夜力,事滿五更心。寂寞誰相似,殘燈與素琴。
- 和錢處和梅花五絕枝上春風漸有涯,斷魂初見兩三花。一尊盡日看無厭,要待參橫月影斜。
- 生查子天上得靈根,不是凡花數。清似水沉香,色染薔薇露。薌林月冷時,玉筍云深處。歸夢托秋風,夜夜江頭路。
- 李道士金鼓破南粵,山中冷不聞。是非同一馬,富貴自浮云。吐納龍虎氣,遨游麋鹿群。朝來問丹訣,已酌凍醪醺。
- 初至鄜州感事罪斥云一紀,常亦守官箴。置身江海畔,放言麋鹿岑。大吏不訶譴,小吏自堪任。蝦菜日異饌,著書敵南金。豈無二三子,善叩響不沈。更逢四高士,語妙何愔愔。俯攬塵土影,仰攄冰玉心??嘈岭m在昔,菑獲實於今。歸榜不忍速,故廬尚可尋。金閨朝轇轕,荃壁夢蕭森。領闊貽爾誚,新貴使我瘖。饑寒一丈室,奔走九秋砧。長坂馬難健,敗絮虱易侵。池西別故舊,稅駕雕山陰。白翟無曩跡,赫連有脫鐔。幸哉廊廟術,勇不夸縱擒。誓表前日來,父子恩更深。戰(zhàn)士老腐粟,癯儒適懦襟。羊肥臥沙種,酒美西涼斟。農武自先烈,五律勤窺臨。禮樂被遠俗,三嘆斥哇淫。勉旃不再辱,聊爾容華簪。歛跡有余愧,難聞弦誦音。尚喜屋山阿,雙泉如鳴琴。遠明桑苧翁,品茶疑未諶。洞中有仙者,得度人駸駸。長生非敢望,卻粒實所欽。腸空不貯愁,慮絕發(fā)奇祲。何勞東皋計,即日返幽林。難忘平昔興,一為梁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