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
大江旁畔老諸侯。
舉觴仍氣概,覓句更風(fēng)流。
遲暮不堪容易別,溪聲為寫離愁。
自從今日轉(zhuǎn)船頭。
他時(shí)扶杖叟,獨(dú)立向滄洲。
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問答
問:《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的作者是誰?
答: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的作者是劉一止
問: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是宋代的作品
問: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 出自 宋代劉一止的《臨江仙(餞別王景源赴臨江軍)》
問: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柳外雙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難留 的下一句是 大江旁畔老諸侯。
問:出自劉一止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一止名句大全
- 河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三首五驅(qū)龍虎節(jié),一入鳳凰池。令尹自無喜,羊公人不疑。天歸京兆日,葉下洞庭時(shí)。湘水秋風(fēng)至,凄涼吹素旗。丹旐發(fā)江皋,人悲雁亦號(hào)。湘南罷亥市,漢上改詞曹。表墓雙碑立,尊名一字褒。嘗聞平楚獄,為報(bào)里門高。返葬三千里,荊衡達(dá)帝畿。逢人即故吏,拜奠盡沾衣。地得青烏相,賓驚白鶴飛。五公碑尚在,今日亦同歸。
- 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集賢裴公相國動(dòng)天金鼓逼神州,惜別無心學(xué)墜樓。不得回眸辭傅粉,便須含淚對(duì)殘秋。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唯有此宵魂夢里,殷勤見覓鳳池頭。
- 應(yīng)百里李天益來求作奉川十詠似之慶登橋一水流南抱縣行,一橋在上壓溪橫。傍闌多少人觀政,要與橋平水與清。
- 答郭仲微以予記注見慶之作曉趁霞暾立殿螭,翠凹濡墨慶逢時(shí)。褚生徒記為郎事,方朔猶慚待詔饑。目極天關(guān)趨窈窱,步依宮柞蔭華滋。故人雅意相憐厚,親唱陽春護(hù)草衰。
- 齊安早秋流年堪惜又堪驚,砧杵風(fēng)來滿郡城。高鳥過時(shí)秋色動(dòng),征帆落處暮云平。思家正嘆江南景,聽角仍含塞北情。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處是前程。
- 臨化示弟子我本無形暫有形,偶來人世逐營營。輪回債負(fù)今還畢,搔首翛然歸上清。
- 宴桃源蝶夢初回栩栩。柳岸幾聲鶯語。萍末起微風(fēng),山外一川煙雨。凝顧。凝顧。人在玉壺深處。
- 春詞截肪初見昭華玉,刀出昆吾寶籀開。天助君王敷大喜,安排春色探先來。
- 贈(zèng)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送王炎弼赴山陽守以兵衛(wèi)森畫戟宴寢凝清香為復(fù)旦風(fēng)云合,丹心日月明。江神回朗照,霽色向來清。
- 燕頷已知飛食肉,龍門猶自退為魚——— 黃滔寄南海黃尚書
- 身方縛名韁,三年慙負(fù)乘——— 樓鑰跋盧申之所藏韋偃三馬
- 兩封相去八年后,一種俱云五夜初——— 元稹酬樂天書后三韻
- 我梁既成,我民既平——— 孫應(yīng)時(shí)唐侯仲友之守臺(tái)為浮梁於江象令蔣鶚考叔賦江
- 憐君尚勝劉蕡?jiān)冢资字T侯呼上賓——— 蘇轍試制舉人呈同舍諸公二首
- 九轉(zhuǎn)不須塵外,三峰只在壺中。——— 趙彥端朝中措
- 此心誰盡了,死后有天知——— 姜特立諸葛孔明
- 濃云忽雨散秋聲,屋壁斜捎溝澮盈——— 仇遠(yuǎn)晚晴
- 只有海門橫北固,宦情隨牒想推移——— 韓淲瑞鷓鴣(辛鎮(zhèn)江有長短句,因韻偶成,愧非禹步爾。)
- 戌密野花少,棧虛山雨鳴——— 趙師秀送潘景參赴利路帳干
- 10東京放課后召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