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你倆乘船走了,船兒飄飄遠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煩躁不安。
你倆乘船走了,船影漸漸隱沒。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災(zāi)禍!
注釋
二子:衛(wèi)宣公的兩個異母子。
景:通憬,遠行貌。泛泛:飄蕩貌。景:聞一多《詩經(jīng)通義》“景讀為‘迥’,言漂流漸遠也”。
愿:思念貌。
養(yǎng)(yáng羊)養(yǎng):心中煩躁不安。
瑕:訓“胡”,通“無”?!安昏Α?,猶言“不無”,疑惑、揣測之詞。
二子乘舟問答
問:《二子乘舟》的作者是誰?
答:二子乘舟的作者是佚名
問:二子乘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二子乘舟是先秦的作品
問:二子乘舟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國風·邶風
問: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出自 先秦佚名的《二子乘舟》
問: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的下一句是 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二子乘舟賞析
此詩的寫作背景,據(jù)《毛詩序》所說,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毛詩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wèi)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泵珎髟疲骸靶珵閬橙∮邶R女而美,公奪之,生壽及朔。朔與其母訴伋于公,公令伋使齊,使賊先待于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瘔鄹`其節(jié)而先往,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壽有何罪?’又殺之。”劉向《新序·節(jié)士》則說壽知其母陰謀,遂與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殺伋,“方乘舟時,伋傅母恐其死也,閔而作詩”?,F(xiàn)代學者有認同“閔伋、壽”之說者,但持不同意見者亦多。聞一多先生猜測它“似母念子之詞”(《風詩類鈔》),也有學者斷為一位父親送別“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將它視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詩,恐怕也無錯處??傊鴮嵲姷谋臼?,似乎比較牽強,還是將此篇視為一首送別詩比較合適。
這一次動情的送別,發(fā)生在河邊。“二子乘舟,泛泛其景”,用的是描述筆法。首句還是近景,兩位年輕人終于拜別親友登船;二句即鏡頭拉開,剎那間化作了一葉孤舟,在浩淼的河上飄飄遠去。畫面視點在送行者這邊,所以畫境之由近而遠,同時就融入了送行者久立河岸、騁目遠望的悠長思情。而“泛泛”的波流起伏,也便全與送行者牽念之情的跌宕,有了“異質(zhì)同構(gòu)”的對應(yīng),令你說不清那究竟是波流,還是牽思之漫衍了。由此過渡到“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直抒送行者牽念深情,就更見得送別匆匆間的難舍難離了。“養(yǎng)養(yǎng)”是一個奇特的詞匯。按照前人的解說,“養(yǎng)養(yǎng)”即“思念”之意,總嫌籠統(tǒng)了些。有人訓“養(yǎng)養(yǎng)”為“癢癢”,頓覺境界妙出:這是一種搔著心頭癢處的感覺,簡直令人渾身顫抖、無法招架的奇妙反應(yīng)。以此形容那驛動于送行者心上的既愛又念,依依難舍又不得不舍的難言之情,實在沒有其他詞匯可以替代。
詩之二章,采用了疊章易字的寫法,在相似中改換了結(jié)句。景象未變,情感則因了詩章的回環(huán)復沓,而蘊蓄得更其濃烈、深沉了。此刻,“二子”所乘之舟,早已在碧天長河中消逝,送行者卻還在河岸上久久凝望。當“二子”離去時,他(她)正“中心養(yǎng)養(yǎng)”,難斷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今,“二子”船影消逝,望中盡是滾滾滔滔的浪波。人生的旅途上,也是充滿了浪波與風險。遠去的人兒,能不能順利渡過那令人驚駭?shù)牟ǚ謇斯龋槐灰馔獾娘L險吞沒——這正是佇立河岸的送行人,所深深為之擔憂的?!霸秆运甲樱昏τ泻Α倍?,即以祈愿的方式,傳達了這一情感上的遞進和轉(zhuǎn)折,在割舍不了的牽念中,涌生出陡然襲來的憂思。于是,滾滾滔滔的河面上,“泛泛其逝”的天地間,便剎那間充斥了“不瑕有害”的祝告——那是一位老母、妻子或友人,帶著牽念,帶著驚懼,而發(fā)自心底的呼喊:遠行的人兒,究竟聽見了沒有?
同是一首送別詩,《邶風·二子乘舟》寫得遠比《邶風·燕燕》單純。全詩無一句比興,詩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現(xiàn)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瀉,也沒有《燕燕》那種“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但它的內(nèi)涵卻極為豐富:因為畫面只有飄飄遠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為空白,便為讀者的聯(lián)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間;因為背景全無,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為誰,其表現(xiàn)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適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為一種具有極大涵蓋面的“人間之情”。它之能夠激發(fā)各種身份的讀者之共鳴,而與詩人一起唏噓、一起牽掛,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
- 代馮似宗壽樓文昌補袞天手,石色五首。砥柱中流,屹屹其守。為人所難,一辭萬口。文昌大名,太山北斗。
- 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
- 送兄弟還都至長葛河上四首雙禽雙雙河洲禽,文彩披丹質(zhì)。飛翔不離渚,鳴戲自終日。寒魚伏冰池,歲暮饑爾匹。不欲遠求林,投身避羅畢。
- 同玄昶上人觀山榴病隨支遁偶行行,正見榴花獨滿庭。瘦竹成林人不看,卻應(yīng)著得強青青。
- 高陽臺(懷錢塘舊游)丹碧歸來,天荒地老,骎骎華發(fā)相催。見說錢塘,北高峰更崔嵬。瓊林侍宴簪花處,二十年、滿地蒼苔。倩阿誰,為我起居,坡柳逋梅。凄涼往事休重省,且憑闌感慨,撫景銜杯。冷暖由天,任他花謝花開。知心只有西湖月,尚依依、照我徘徊。更多情,不間朝昏,潮去潮來。
- 和三鄉(xiāng)詩女幾山前嵐氣低,佳人留恨此中題。不知云雨歸何處,空使王孫見即迷。
- 挽分水柳溪何處士二首歷數(shù)更端后,英雄崛起間。子真逃谷口,甪里老商顏。德共三槐遠,名堪五柳攀。知賢慚拙守,論譔幸藏山。
- 次韻毛君山房即事十首庵中獨宿雨垂垂,永夜無人款竹扉?;依溷~爐香欲滅,床頭一點葛燈微。
- 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陽動黃宮,日旋南極。天門蕩蕩,百神受職。爰熙紫壇,熉黃殊色。神哉沛來,蓋親有德。
- 茶庵觀茶腳底晴雷殷殷過,浮山四面布干戈。槍旗不染陰山血,留與人間戰(zhàn)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