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登上汝州城樓,看著眼前暗淡的黃昏景色,仿似身處邊塞,耳邊響起那熟悉的鼓角聲,想到第一次登上此樓已是三十年前。
想到如今戰(zhàn)火不熄滅,國家滿目瘡痍;滿心惆悵不僅僅是因?yàn)檫@凋敝的秋天啊!
注釋
汝州:今河南臨汝,地處唐王朝的腹地。唐德宗建中年間,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汝州淪陷,成為唐王朝軍隊(duì)與叛軍爭奪的戰(zhàn)場。
邊州:邊塞城市。
上汝州城樓問答
問:《上汝州城樓》的作者是誰?
答:上汝州城樓的作者是李益
問:上汝州城樓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上汝州城樓是唐代的作品
問:上汝州城樓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出自 唐代李益的《上汝州城樓》
問: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 的下一句是 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dú)為悲秋。
問:出自李益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益名句大全
上汝州城樓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情之作。境界蒼涼,寄意深遠(yuǎn)。詩的首句中,“黃昏鼓角”寫的是目所見、耳所聞,“似邊州”寫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間,對邊塞景物特別是軍營中的鼓角聲當(dāng)然是非常熟悉的。這時,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臨汝縣)城樓,眼前展現(xiàn)的是暗淡的黃昏景色,耳邊響起的是悲涼的鼓角聲音,物與我會,情隨景生,曾經(jīng)對他如此熟悉的邊塞生活重新浮上心頭,不禁興起了此時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邊州的感慨。這個感慨既有感于個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時代的內(nèi)容,分量是極其沉重的。這里雖然只用“似邊州”三字淡描一筆,但這三個字寄慨無窮,貫串全篇。
首句是從空間回憶那遙遠(yuǎn)的邊塞生活;接下來,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樓”則是從時間回憶那漫長的已逝歲月。這句看來很平常,而且寫得又很簡單,既沒有描繪三十年前登樓的情景,也沒有敘說三十年來人事的變化;但字里行間,感慨系之,聯(lián)系上一句讀來,正如孫洙在《唐詩三百首》中評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所說,“世運(yùn)之治亂,年華之盛衰,……俱在其中”。
據(jù)近人考證,這首《上汝州郡樓》詩大約寫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歲時,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樓大致在他登進(jìn)士第后做華州鄭縣簿尉期間。試考察他兩次登樓間隔期間所發(fā)生的事情:就作者個人經(jīng)歷而言,他在鄭縣過了幾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遠(yuǎn)走邊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寧等節(jié)度使幕下過了長時期的軍旅生活;就時局變化而言,唐王朝愈來愈走向沒落,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愈來愈積重難返,代宗、德宗兩朝,不但河北三鎮(zhèn)形同異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動亂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攻陷;當(dāng)李益第二次過汝州時,淮西之亂也還沒有平定。三十年的變化是如此之大。他舊地重來,想到此身,從少壯變?yōu)樗ダ?;想到此地,?jīng)受干戈洗禮,是腹地卻似邊陲。城郭依舊,人事全非。這時,撫今思昔,百感叢集,憂時傷世,萬慮潮生,不能不既為歲月更迭而慨嘆,又為國運(yùn)升降而悲愴。這就是詩人在這首詩里緊接著寫出了“今日山川對垂淚”這樣一句的原因。
這第三句詩,會使人想起東晉過江諸人在新亭對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說“風(fēng)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的話,也會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詩中那“國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當(dāng)時說來,這面對山川、愴然泣下的感觸是紛至沓來、千頭萬緒的,既無法在這樣一首小詩里表達(dá)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話講得一干二凈,只因他登樓時正是秋天,最后就以“傷心不獨(dú)為悲秋”這樣一句并不說明原因的話結(jié)束了他的詩篇。自從宋玉在《九辯》中發(fā)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詩歌中常見的內(nèi)容。其實(shí),單純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詠懷古跡五首》之一中那樣意味深長地說“搖落深知宋玉悲”了。這里,李益只告訴讀者,他傷心的原因“不獨(dú)為悲秋”,詩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詩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讀者自己去探索。
- 小園秋思年華搖落自騷騷,衰境牽人更畔牢。月里驚烏愁夜永,篋中團(tuán)扇恨風(fēng)高。煙霏曲霤蜘蛛織,氣襲空階蟋蟀號。恩重才疏歸計(jì)晚,可憐身世一鴻毛。
- 天下樂令/減字木蘭花壽星明久。壽曲高歌沉醉后。壽燭熒煌。手把金爐,燃一壽香。滿斟壽酒。我意殷勤來祝壽。問壽如何。壽比南山福更多。
- 除日寄黟山周尊師眼有神光射靄山,不須更問列仙班。道人四海都游遍,只有先生一介閑。
- 閨詞恨殺庭前鵲,難憑卜遠(yuǎn)期。朝朝來報(bào)喜,誤妾畫雙眉。
- 醉花陰紫樞澤笏趨龍尾。平入鈞衡位。春殿聽宣麻,爭喜登庸,何似今番喜。崑臺宜有神仙裔。奕世貂蟬貴。玉砌長蘭芽,好擁笙歌,長向花前醉。
- 送客歸京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唯憑遠(yuǎn)傳語,好在曲江春。
- 章靖馮公哀詞睆簀綿疴革,中楹奠夢還。蕝儀猶在野,書副即藏山。友酹生芻潔,君恩刻印頒。一朝交臂失,寧復(fù)易睎顏。
- 題景溫筠居昔游安康道,野竹曉森森。疏籬隱茅茨,置屋何幽深。卜鄰嗟未辦,長夢秋風(fēng)林。如何嘉公子,得此蕭寺陰。作軒面蒼根,坐臥當(dāng)幽尋。夜雨老苔色,微風(fēng)助哀音。軒前置綠蟻,軒后陳素琴。我料之子意,必?zé)o朝市心。宜邀能賦客,為擬效古吟。折簡索我詩,高詠慚南金。
- 席上呈正老去年贈別折寒梅,盡道行人不再來。今日樽前成邂逅,大家花下且徘徊。經(jīng)春雨腳無時斷,浮世眉頭幾度開。莫待明朝離闊后,空將馀恨寄吟杯。
- 入宅三首(大歷二年春,甫自西閣遷赤甲)奔峭背赤甲,斷崖當(dāng)白鹽??途永⑦w次,春酒漸多添?;▉営浦?,鳥窺新卷簾。衰年不敢恨,勝概欲相兼。亂后居難定,春歸客未還。水生魚復(fù)浦,云暖麝香山。半頂梳頭白,過眉拄杖斑。相看多使者,一一問函關(guān)。宋玉歸州宅,云通白帝城。吾人淹老病,旅食豈才名。峽口風(fēng)常急,江流氣不平。只應(yīng)與兒子,飄轉(zhuǎn)任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