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幽深少人的山林中積雪融化,匯入小溪水位不斷上漲。游客們漫步于橫跨在溪上的簡易木橋去到對岸。
不知道這溪水的源頭離這兒是遠(yuǎn)是近,只看見那山中的落花從水上流出。
注釋
瑯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山。
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韋應(yīng)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古槎(chá):原意為古舊的木筏。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溪源:溪水的源頭。
但見:只看見。
瑯琊山六題瑯琊溪問答
問:《瑯琊山六題瑯琊溪》的作者是誰?
答:瑯琊山六題瑯琊溪的作者是歐陽修
問:瑯琊山六題瑯琊溪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瑯琊山六題瑯琊溪是宋代的作品
問: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出自 宋代歐陽修的《瑯琊山六題瑯琊溪》
問: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的下一句是 不知溪源來遠(yuǎn)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問:出自歐陽修的名句有哪些?
答:歐陽修名句大全
瑯琊山六題瑯琊溪賞析
此詩寫于作者擔(dān)任滁州(今安徽省境內(nèi))太守期間。公元1045年(北宋仁宗慶歷五年),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對瑯琊山上的佳麗景點,非常欣賞并有品評,寫下了組詩《瑯琊山六題》,題詠六處勝景:歸云洞、庶子泉、瑯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覺方丈。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 赤松澗詩松子排煙去。英靈眇難測。惟有清澗流。潺湲終不息。神丹在茲化。云軿于此陟。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示腿A池歌。饑向朝霞食。何時當(dāng)來還。延佇青巖側(cè)。
- 寓居岳麓,謝進士沈彬再訪去歲來尋我,留題在蘚痕。又因風(fēng)雪夜,重宿古松門。玉有疑休泣,詩無主且言。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 熙寧以后祀高禖六首昔帝高辛,先禖筆祀。爰揆仲陽,式祈嘉祉。陳之科牲,授以弓矢。敷祐皇宗,施于孫子。
- 提刑張司封同年垂訪別郡以詩為謝天圣光華第二春,與君同日脫凡鱗。何知素領(lǐng)分符地,卻見青云共榜人。千重使移行府重,一觴歡伯故儔親。言詩擊節(jié)兼風(fēng)義,且欲因聲附翠珉。
- 古意二首玉籠薰繡裳,著罷眠洞房。不能春風(fēng)里,吹卻蘭麝香。種棘遮蘼蕪,畏人來采殺。比至狂夫還,看看幾花發(fā)。
- 途中言事寄居遠(yuǎn)上人舉目時時似故園,鄉(xiāng)心自動向誰言。白云曉濕寒山寺,紅葉夜飛明月村。震澤風(fēng)帆歸橘岸,錢塘水府抵城根。羨師了達無牽束,竹徑生苔掩竹門。
- 聽南僧說偈詞師子座中香已發(fā),西方佛偈南僧說?;蒿L(fēng)吹盡六條塵,清凈水中初見月。
- 追感潁水箕山已卜休,忽逢新政悮恩收。白頭不識為郎嘆,黃帽難供作客愁。何事京師書信斷,謾從澤國稻粱謀。和親莫恃河為界,百騎東來破一州。
- 桂花月地云叢花意妍,清芬曾向竇家傳。登山不愧自招隱,斫樹莫名誰學(xué)仙。香換西風(fēng)埋麝腹,種分南海蘊龍涎。玉杯甘露何從得,欲折蟾枝是幾年。
- 晚夏西園二首道樾陰陰密,畦泉活活流。梨成津向潤,瓜熟子相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