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清澈的溪水嗚咽著,霜風吹散了云洗出山頭的月亮。山頭的月亮,將云迎接回來,又將云送走。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時節(jié)。在凌霄臺上眺望,沒有音信。帆船來來往往,天邊是帝王的住所。
注釋
凌歊(xiāo):即凌歊臺。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臺,并筑離宮于此,遺址在今當涂縣西。
雙闕(jue):古代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代指帝王的住所。
憶秦娥 用太白韻問答
問:《憶秦娥 用太白韻》的作者是誰?
答:憶秦娥 用太白韻的作者是李之儀
問:憶秦娥 用太白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憶秦娥 用太白韻是宋代的作品
問:憶秦娥 用太白韻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清溪咽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清溪咽 出自 宋代李之儀的《憶秦娥 用太白韻》
問:清溪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溪咽 的下一句是 霜風洗出山頭月。
問:出自李之儀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之儀名句大全
憶秦娥 用太白韻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小詞。上片寫景:有清溪,霜風,山月,還有山月下隨風飄動的流云。一個“咽”字,傳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聲音;用個“洗”字,好像山頭月是被“霜風”有意識地“洗”出來的,這個“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潔。山高月小,霜風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給人以如置空谷,如飲冰泉之感?!八L”句中,暗藏一個“云”字:無云則山月自明,無須霜風之“洗”。換句話說,山月既須霜風“洗”而后出,則月下必有云遮。這樣上片結句中“云歸”、“云別”出現就不顯突兀。迎、送的主語是“山月”,一迎一送,寫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飄動的生動形象?!霸茪w”、“云別”兩句,又將“霜風”的“風”字暗暗包容句中。云歸云別,烘云托月,使皎潔的山月,更見皎潔。上片寫景如畫,幽靜深美。著一“咽”字,以動襯靜,更覺其靜。
下片,詞人觸景生情,懷念帝鄉(xiāng)之感油然而生。從“凌歊”一詞看,李之儀寫這首詞的時候,蓋太平州編管之中。“凌歊”,即凌歊臺,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臺,并筑離宮于此,遺址位于今當涂縣西,為當地名勝。李之儀在姑溪時,思想上是苦悶而消極的,且僻居荒隅,遠離朝廷,更見悲苦。但從結句的“雙闕”看,詞人仍未忘朝廷。“雙闕”,古代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國事系于心頭,盼望朝廷下詔起用,故“望斷”云云,即是這種心情的形象反映?!疤祀H”一詞,暗示了詞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塵絕”則可見詞人的失望與悵惘。
這首詞詞史上有其特定意義。詞題明確揭出“用太白韻”,是為和宋初《憶秦娥》而作。李之儀是北宋人,與蘇軾同時代,寫這首詞的時候,是崇寧三年(1104)前后,距離李白卒年(762)已經過去340年之久,這首和詞,全依佚名作者《憶秦娥》韻,可見當時這首詞已流傳比較普遍,但說其為李太白所作,則甚為不妥。李白的詩歌名篇在整個唐朝流傳極為廣泛,即使是一首很普通的七絕,都有大量記載,而憶秦娥,在整個唐人的典籍中,沒有一處記載。有專家認為,李白的詩歌由于散佚的緣故,十去七八,未收入憶秦娥情有可原。但這點早已被胡適先生徹底否決了。事實上,整個盛唐,根本沒有一首詞流傳下來!像菩薩蠻這樣的詞牌是在中唐(李白死后)才產生的,憶秦娥則連中唐都沒有記載!現代某些不負責任的專家總愛說一些“《菩薩蠻》《教坊記·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調名,李白在開元、天寶時依調作詞完全有可能?!敝惖脑挘疫€借此希冀證明《憶秦娥》也為李白所創(chuàng)。似乎忘卻了胡適在《詞的起源》一文中對《教坊記》做的具體考察:《教坊記》中曲調多為“后人隨時添加”,因此“不可用來考證盛唐教坊有無某種曲調”,《辭源》(合訂本)釋“教坊記”條“唐崔令欽撰。一卷。記述唐代教坊制度、軼聞及曲調來源等,以開元時事為多,并錄教坊大曲雜曲名三百二十四本。今通行本皆據《說郛》,有所刪削,已非全書?!薄掇o?!?縮印本)說《教坊記》“書約成于寶應元年(762)后?!标幏敿凑J為此書“可能經過后人訂補”。因此《教坊記》有曲名,并不能說明開元時已有此調名。
- 段干木歌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 奔亡道中其二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 望江南山又水,云巘帶風灣。斷雁飛時天拍水,亂鴉啼處日銜山。疑在畫圖間。人漸遠,游子損朱顏。別淚空沾雙袖濕,春心不放兩眉閑。此去幾時還。
- 汪顏復秋江堂拂衣何必歸滄洲,黟水不減滄江流。本有漁硯帶蒼蘚,且無疊鼓驚眠鷗。風洋霞光笛聲晚,云壓雁影芒花秋。客子還能念鄉(xiāng)土,今年更作新安游。
- 雨中獨酌平生寡合雖竭斗,幾曾自飲一杯酒。不因風月與湖山,更為松篁與花柳。今夕何夕風雨來,知儂渴肺生秋埃。麴生三緘忽自薦,詩為風雨聊一開。老夫呼前呼示了,死生脫帽傾懷抱。風雨橫斜入會中,賓主淋漓俱醉倒。須臾風止雨亦休,主人送客凝雙眸。葛天無懷不可狀,但覺兩耳風颼颼。匆匆便是中秋節(jié),更與麴生潛地說。此夜寧容著雜賓,一尊只辨澆明月。
- 送公濟還闕下不候關征滿歲歸,邑人徒爾挽行衣。肯將淚對殘花落,應自心先去鳥飛。官向長安多富貴,君當即日享輕肥。綠槐陰合天街后,恰綴宸班拱帝暉。
- 自江州至忠州前在潯陽日,已嘆賓朋寡。忽忽抱憂懷,出門無處寫。今來轉深僻,窮峽巔山下。五月斷行舟,滟堆正如馬。巴人類猿狖,矍鑠滿山野。敢望見交親?喜逢似人者。
- 摸魚兒(燈花)又何須、向明還滅,寒花點綴孤影。玉龍度海吹魚浪,煙淡寶釵橫鬢。斜又整。是蟲滴驪珠、兩兩相交頸。夜長人靜。恁玉果低拋,金錢暗卜,此意有誰領。歡娛事,料想憑伊先應。帕綃新淚獨凝。銀篦未忍輕挑下,只恐暗風吹燼。重記省。怕莫是、明朝有個青鸞信。怎知無定。算只解窺人,人孤影只,成瘦又成病。
- 柳梢青疊嶂浮嵐。澄江拖練,遠浦歸帆。橙蟹分甘,莼鱸專美,露酒霜柑。登高聊憩禪庵。采菊蕊、茱萸滿籃。丹桂飄香,芙蓉弄色,好個江南。
- 寄梅墟陳提干齒履登臨乏款延,薰風報謁郁藍天。拂塵未下云檐榻,采寶新歸海國船。乘興□□迷柳下,搜吟□夢到梅邊。何時握手東林社,重結三生未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