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父老長安今馀幾,后死無仇可雪。
猶未燥、當(dāng)時生發(fā)。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
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
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
行矣置之無足問,誰喚妍皮癡骨。
但莫使、伯牙弦絕。
九轉(zhuǎn)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
龍共虎,應(yīng)聲裂。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年華老去我能向誰訴說?看了多少世事變幻,是非顛倒!那時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無幾,年青人已不知復(fù)仇雪恥。如今在世的,當(dāng)年都是乳臭未干的嬰兒!宋金議和有著多少的悔恨,世間哪有南北政權(quán)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樂,琵琶聲聲悲。
樹也已經(jīng)長得這么大了,怎堪離別。只有你(辛棄疾),與我有許多相同的見解。我們天各一方,但只要雙方不變初衷,則無須多問掛念。希望不會缺少知音。煉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點(diǎn)鐵成金。龍虎丹煉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注釋
賀新郎:后人創(chuàng)調(diào),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zhǔn)。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辛幼安:辛棄疾,字幼安,淳熙十五年(1188年)末,辛寄《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與陳亮,因作此詞相和。
和見懷韻:酬和(你)懷想(我而寫的詞作的)原韻。
憑誰說:向誰訴說。
神奇臭腐:《莊子·知北游》:“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fù)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言天下之事變化甚多。
夏裘冬葛:《淮南子·精神訓(xùn)》:“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于己?!惫€(shà):扇。本指冬日穿葛衣、 用扇子,夏日寄裘皮,是與時不宜。此喻世事顛倒。
猶未燥,當(dāng)時生發(fā):陳亮《中興論》云:“ 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謝,生長于戎,豈知有我!昔宋文帝欲取河南故地,魏太武以為我自生發(fā)未燥,即知河南是我境土,安得為南朝故地?故文帝既得而復(fù)失之?!鄙l(fā),即胎毛。生發(fā)未燥即胎毛未干,指嬰兒時。
二十五弦:用烏孫公主、王昭君和番事,指宋金議和?!妒酚洝し舛U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 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應(yīng)上片末句之“漢宮瑟”。烏孫公主與王昭君之和親,均以琵琶曲表哀怨,故此處之瑟實(shí)指琵琶。
月:以月喻地。
樹猶如此:《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辉唬骸惊q如此, 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演然流淚?!薄镀渎た輼滟x》作“ 樹猶如此” 。
妍皮癡骨:《晉書·慕容超載記》: “超自以諸父在東,恐為姚氏所錄,乃陽(佯)狂行乞。秦人賤之,惟姚紹見而異焉,勸興拘以爵位。召見與語,超深自晦匿,興大鄙之,謂紹曰:‘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由是得去來無禁?!贝颂幹讣翰挪粸槿俗R,遭鄙棄而被埋沒。妍皮,謂俊美的外貌:癡骨,指愚笨的內(nèi)心。
伯牙弦絕:《呂氏春秋·本味》載,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知其志在太山、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此處是將辛棄疾引為知音。
九轉(zhuǎn):《抱樸子·金丹》:“一轉(zhuǎn)之丹,服之三年得仙; 二轉(zhuǎn)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九轉(zhuǎn)之丹,服之三日得仙?!?/p>
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問答
問:《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的作者是誰?
答: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的作者是陳亮
問: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是宋代的作品
問: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老去憑誰說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老去憑誰說 出自 宋代陳亮的《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問:老去憑誰說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老去憑誰說 的下一句是 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問:出自陳亮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亮名句大全
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賞析
然后,二人同往紫溪,等候朱熹,在那里盤桓了十日,朱熹竟不至,未能會談,陳亮只好東歸。別后,辛棄疾惆悵懷思,乃作《賀新郎》一首以寄意。時隔五日,恰好收到陳亮索詞的書信,棄疾便將《賀新郎》錄寄。陳亮的這首“老去憑誰說 ”,就是答辛棄疾那首《賀新郎》原韻的。自此以后,兩人又用同調(diào)同韻互相唱和,各得詞二首。他們這時期的交往,便成為詞史上的一段佳話。
上片主旨在于議論天下大事。首句“老去憑誰說”,寫知音難覓,而年已老大,不惟壯志莫酬,甚至連找一個可以暢談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這是何等痛苦的事!作者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
他先言世事顛倒變化,雪仇復(fù)土無望,令人痛憤;下片則說二人雖已老大,但從來都是志同道合的,今后還要互相鼓勵,堅(jiān)持共同主張,奮斗到底。作者先借《莊子·知北游》中“臭腐復(fù)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和《淮南子》所說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來指說世事的不斷反復(fù)變化,并且,越變越顛倒錯亂,越變對國家越不利,人們?nèi)諠u喪失了收復(fù)失地的失望 。且看,“父老長安今余幾?”南渡已數(shù)十年了,那時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無幾;如今在世的,當(dāng)年都是乳臭未干的嬰兒。朝廷數(shù)十年偏居江南,不圖恢復(fù),對人們心理有極大的麻痹作用。經(jīng)歷過“ 靖康之變”的老一輩先后謝世,后輩人卻從“生發(fā)未燥”的嬰孩時期就習(xí)慣于南北分立的現(xiàn)狀,并視此為固然,他們勢必早已形成了“無仇可雪”的錯誤認(rèn)識,從而徹底喪失了民族自尊心和戰(zhàn)斗力。這才是令人憂慮的問題。上片最后四句,重申中原被占,版圖半入于金之恨 。詞以“二十五弦”之瑟,兼寓分破與悲恨兩重意思。 《史記·封禪書》記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币蝗鐖A月平分,使缺其半,同是一大恨事 。末再以“胡婦弄,漢宮瑟”,承上“二十五弦”,補(bǔ)出“多少恨”的一個例證。漢、胡代指宋、金,南宋詩詞中屢見,如陸游《得韓無咎書寄使虜時宴東都驛中所作小闋》詩云 :“上源驛中搥畫鼓,漢使作客胡作主?!倍f漢宮瑟為胡婦所弄 ,又借以指說汴京破后禮器文物被金人掠取一空的悲劇 ?!端问贰J宗本紀(jì)》記載靖康二年四月,金人擄徽、欽二帝及皇后 、太子北歸,宮中貴重器物圖書并捆載以去,其中就有“大樂 、教坊樂器”一項(xiàng)。只提“胡婦弄,漢宮瑟 ”,就具體可感而又即小見大地寫出故都淪亡的悲痛,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憤慨自在其中,同時對南宋朝廷屢次向金人屈躬卑膝,恢復(fù)大業(yè)坐失良機(jī)的現(xiàn)實(shí),也就有所揭露、鞭撻。讀到這里,再回頭去看“老去憑誰說”一句,益感作者一腔憂憤,滿腹牢騷,都是由此而發(fā)的。
下片轉(zhuǎn)入抒情。所抒之情正與上片所論之事相一致。作者深情地抒寫了他與辛棄疾建立在改變南宋屈辱現(xiàn)實(shí)這一共同理想基礎(chǔ)上的真摯友誼 。過片一句“樹猶如此堪重別”,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東晉桓溫北征時,見當(dāng)年移種之柳已大十圍,嘆息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堪重別”即“豈堪重別”,陳、辛上饒一別,實(shí)成永訣,六年之后 ,陳亮就病逝了。雖然他當(dāng)時無法預(yù)料這點(diǎn),但相見之難,卻在意料之中。這一句并非突如其來 ,而是上承“老去憑誰說”自然引出的 。下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又正是對豈“堪重別”原因的解釋,也與詞首“老去”一句遙相呼應(yīng)。這句正面肯定只有辛棄疾才是最能理解他的唯一知己。據(jù)辛詞《賀新郎》題下小序記,此次陳亮別后,棄疾曾追趕到鷺鶿林,因雪深路滑無法前進(jìn),才悻悻而歸。“行矣置之無足問 ”一句,就是針對這件事寬慰這個遠(yuǎn)方友人的,也是回答對方情深意切的相思 。句后綴以“誰換妍皮癡骨”,意為自己執(zhí)著于抗金大業(yè) ,盡管人們以“妍皮癡骨”相看待,我終不想去改變它了 ?!板ぐV骨”出自《晉書·慕容超載記》。南燕主慕容德之侄慕容超少時流落長安,為了避免被后秦姚氏拘捕,故意裝瘋行乞,使秦人都歧視他。惟姚紹見其相貌不凡,便向姚興推薦他。慕容超被召見時,注意隱藏起自己的才識風(fēng)度,姚興見后,果然大為鄙視,對姚紹說 :“諺云‘妍皮不裹癡骨’,妄語耳。”“妍皮”,謂俊美的外貌;“癡骨”,指愚笨的內(nèi)心。諺語原意本謂:儀表堂堂者,其內(nèi)心必不愚蠢。姚興以為慕容超雖貌似聰雋,而實(shí)則胸?zé)o智略,便說諺語并不正確 ,對慕容超的行動也不限制。
作者借此來說明,即使世人都說他們是“妍皮裹癡骨”,遭到誤解和鄙視,他們的志向也永不會變。正因?yàn)槿绱?,他們的友情乃愈可貴,所以就自然地發(fā)而為“但莫使伯牙琴絕”的祝愿,將兩人的友情跟抗金的共同志向聯(lián)系到一起,使這種感情升華到圣潔的地步。然后,話題一轉(zhuǎn),寫出“九轉(zhuǎn)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這兩句至理名言,實(shí)際說的還是救國之道。
看到這里,我們怎能不為作者那種“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的精神所感動!這里,作者信手拈來歷代相傳的煉丹術(shù)中所謂經(jīng)過九轉(zhuǎn)煉成的丹砂可以點(diǎn)鐵成金的說法,表達(dá)出盡管尋常的鐵也要煉成精金的恒心,比喻只要堅(jiān)定信心,永不松懈,抓住一切時機(jī),則救國大業(yè)必能成功。最后,再借龍虎丹煉成而迸裂出鼎之狀 ,以“龍共虎,應(yīng)聲裂”這鏗鏘有力的六個字,刻畫勝利時刻必將到來的不可阻止之勢。至此,全詞方戛然而止。這最后幾句乃是作者與其友人的共勉之辭,也是他們的共同心愿。
- 朝中措 拋俗宦途好似水,東流得失幾時休。選甚王侯黎庶,無常限到難留。爭如解放名韁鎖,且免了閑愁。異日三丹結(jié)正,攜云卻訪瀛洲。
- 十五日雪三首寒令奪春令,六花侵百花。塘冰膠燕觜,野水澀芹牙。擁柱輕於絮,吹墀凈若沙。乳禽饑啄木,誰悮撥琵琶。
- 情人玉清歌(一作張南容詩)洛陽有人名玉清,可憐玉清如其名。善踏斜柯能獨(dú)立,嬋娟花艷無人及。珠為裙,玉為纓。臨春風(fēng),吹玉笙。悠悠滿天星。黃金閣上晚妝成,云和曲中為曼聲。玉梯不得蹈,搖袂兩盈盈。城頭之日復(fù)何情。
- 中元節(jié)日登舟赴官巴西兄侄偕親友追送三十里隨牒倦塵土,歸夢長紛紜。及歸歲阻饑,負(fù)米良艱勤。細(xì)摹食粥帖,長歌送窮文。忽棒毛生檄,往擷魯宮芹。元方與猶子,念我當(dāng)離群。折柬期諸彥,褰裳集江濆。追送三十里,酒炙羅繽紛。夜航語達(dá)旦,摻袂俄夕曛。汀蘆黯回首,風(fēng)萍悵輕分。時危事遠(yuǎn)役,所遇無一欣。元戎調(diào)新律,笑談靜邊氛。容我坐無氈,峨冠誦皇墳。彩蘭勤加餐,伐木友多聞。諸君志姱修,未可恬耕耘。努力崇令猷,時來皆青云。
- 送張師常之官南雄爰居蹭蹬海西頭,紫鳳求皇亦少留。持酒一樽明日別,題詩幾處舊年游。春風(fēng)白芷江南岸,暑雨黃梅嶺上州。卻望衡陽千里遠(yuǎn),懸知無雁托音郵。
- 大行皇太后挽詞二首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布德刑開網(wǎng),和戎戢武威。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 峽山寺地辟天分碧峽嵬,雷奔電激駕潮回。神移古殿名猶在,石架禪房勢欲摧。璧月近依朱檻轉(zhuǎn),冰泉暗度白云來。南游瘴國吾何恨,懷抱多從此地開。
- 思君恩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眼看春又去,翠輦不曾過。
-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前佛紀(jì)綱,后佛性命。衲僧腰間古歷日,定是三年逢一閏,不知東平打破鏡。
- 謝友人惠犀皮胡瓶靈犀鱗甲鴟夷腹,塊土能奇詫善埏。器似虞陶知不窳,規(guī)同莊埴巧成圓。雕鐫尚喜兼文質(zhì),空洞只堪容圣賢。於一器中求不器,愿珍嘉惠比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