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guān),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xiāng)。
注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云:層層濃云。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孤城:即邊塞古城。
玉門關(guān):漢置邊關(guān)名,在今甘肅敦煌西。一作“雁門關(guān)”。
破:一作“斬”。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使臣。此處泛指唐西北地區(qū)常常侵擾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
終不還:一作“竟不還”。
從軍行七首·其四問答
問:《從軍行七首·其四》的作者是誰?
答:從軍行七首·其四的作者是王昌齡
問: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的作品
問:從軍行七首·其四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出自王昌齡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昌齡名句大全
從軍行七首·其四賞析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guān)東西相距數(shù)千里,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xiàn),于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xiāng)。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guān)在后,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xiāng)該是玉門關(guān)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guān)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云暗雪山”,這里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qū)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后一種誤解而生。
一、二兩句,不妨設(shè)想成次第展現(xiàn)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云彌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guān)。這幅集中了東西數(shù)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zhàn)斗的典型環(huán)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之所以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guān),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zhàn)爭的態(tài)勢有關(guān)。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jié)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zhèn)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扒嗪!钡貐^(qū),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zhàn)的場所;而“玉門關(guān)”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xiàn)青海與玉關(guān)。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guān)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zhuǎn)為直接抒情?!包S沙百戰(zhàn)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zhàn)事之頻繁,戰(zhàn)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于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zhàn)”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zhàn)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的景象;“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zhàn)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安黄茦翘m終不還”,就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zhàn)斗之艱苦,戰(zhàn)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zhuǎn)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包S沙”句盡管寫出了戰(zhàn)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zhàn)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chǔ)上所發(fā)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yōu)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zhàn)爭的艱苦,此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huán)境描寫。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yōu)點,這在此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
- 僻居秋思寄友人門巷秋歸更寂寥,雨馀閑砌委蘭苗。夢回月夜蟲吟壁,病起茅齋藥滿瓢。澤國舊游關(guān)遠思,竹林前會負佳招。身名未立猶辛苦,何許流年晚鬢凋。
- 留別司馬太守辰陽太守念王孫,遠謫沅溪何可論。黃鶴青云當一舉,明珠吐著抱君恩。
- 蝶戀花微雨燒香余潤氣,新綠愔愔,乳燕相依睡。無復卷簾知客意,楊花更欲因風起。舊夢蒼茫云海際。強作歡娛,不覺當年似。曾笑浮花并浪蕊。如今更惜棠梨子。
- 定風波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載清清。重泛瑤池真得得,盈盈。昂頭堪認自家聲。玉浪銀波別景致,瓊濤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蓮花一朵,呈呈。
- 和參政丁侍郎洛下新置小園寄留臺張郎中詩三勤勤高意念林丘,新買溪園洛水頭。千載圣賢方契會,恐君難作赤松游。
- 種藥苗二首其二種決決明明目,功見本草。食其花葉,亦去熱惱。有能益人,矧可以飽。二嗅不食,笑杜陵老。
- 霜天曉角(桂)姮娥戲劇。手種長生粒。寶幹婆娑千古,飄芳吹、滿虛碧。韻色。檀露滴。人間秋第一。金粟如來境界,誰移在、小亭側(cè)。
- 瑞鷓鴣(為嬸壽)芙蓉池館一重重。留得黃花壽斝中。春到小春如有信,月臨良月正相同。芝蘭美應瑤階瑞,蘋藻香吹翠沼風。此夜隔墻聞鳳管,人間元自勝蟾宮。
- 渡北河詩連旌映潊浦。疊鼓拂沙洲。桃花長新浪。竹箭下奔流。塞云臨遠艦。胡風入陣樓。劍拔蛟將出。驂驚黿欲浮。鴈書終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關(guān)河遠。且寬邊地愁。
- 紀游東觀山(山在桂林府城外三里)瑰奇龜恣搜討,龜貝闕青瑤房。才隘疑永巷,俄敞如華堂。玉梁窈浮溪,瓊戶正當龜。仙佛肖仿佛,鐘鼓鍧擊撞。赑赑左顧龜,狺狺欲吠尨。丹灶儼亡恙,芝田靄生香。搏噬千怪聚,絢爛五色光。更無一塵涴,但覺六月涼。玲瓏穿屢折,詰曲通三湘。神龜若剜刻,乾坤真混茫。入如深夜暗,出喜皦日光。隔世驚瞬息,異境難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