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333-26
同趙校書題普救寺問答
問:《同趙校書題普救寺》的作者是誰?
答:同趙校書題普救寺的作者是楊巨源
問:同趙校書題普救寺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同趙校書題普救寺是唐代的作品
問:同趙校書題普救寺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東門高處天,一望幾悠然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東門高處天,一望幾悠然 出自 唐代楊巨源的《同趙校書題普救寺》
問:東門高處天,一望幾悠然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東門高處天,一望幾悠然 的下一句是 白浪過城下,青山滿寺前。
問:出自楊巨源的名句有哪些?
答:楊巨源名句大全
- 補(bǔ)樂歌十首。大夏(《大夏》,有夏氏之樂歌也,其義蓋稱禹治水,其功能大中國。凡三章,章四句)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長岑兮,川有深流。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國有安乂兮,野有封疆。茫茫下土兮,乃歌萬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 右軍書裙貼戲?qū)⒛顚憻熢?,曉起驚呼失素裙。盡洗當(dāng)年羞澀態(tài),從今不比舊羊欣。
- 和閱明妃傳安邊良將不收功,公主如何嫁犬戎。若使外孫知大父,單于不自殺其翁。
- 周公謹(jǐn)硯弁陽片石出塘棲,馀墨猶然積水湄。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shí)。
- 送高錄參美任高安之民椎且質(zhì),空蒙惡聲頭上筆。獨(dú)惟猾吏可怕人,架鷹騰霄柙虎出。貪官乞錢吏手中,庸官仰筆描吏容。獄情黯菼直為曲,雖欲辨雪何由從。先生來糾高安獄,直道仁心作民福。吏知積德不忍欺,囚感吐誠爭首服。掉頭不肯狥上官,幾回拂意思掛冠。伸冤振仰必得請(qǐng),愧殺同列雙顴丹。先生種滿甘棠了,天子知賢恨官小。若人底處可安排,不在玉堂應(yīng)鳳沼。鱣鯨自不溝瀆留,郡官無賢民卻愁。愁公歸去莫報(bào)德,但祝高門于定國。
- 南來苦熱戲作二首農(nóng)夫烈日夏畦耕,仙家九轉(zhuǎn)丹灶成。阿奴投燭婢翻羹,飛蛾赴焰雞遭烹。湯為池兮火為城,未如三伏南州行。
- 游寺無家自身在,時(shí)得到蓮宮。秋覺暑衣薄,老知塵世空。幽情憐水石,野性任萍蓬。是處堪閑坐,與僧行止同。
- 窮冬積雪閔織妨婦長哦豳人詩,九月欲授衣。方當(dāng)流火辰,先已戒其期。當(dāng)春非不蠶,入夏非不絲。一寸不上身,止為憂啼饑。蠶畢起功績,關(guān)心聽鳴鵙。豈不念人生,所急在衣食。衣單寒不御,鶉結(jié)百千縷。輕裘那得知,凄其良自苦。窮冬歲將在,雪片大如掌。憐他昨日織,安知今日紡。嬌癡貴安女,未始識(shí)機(jī)杼。紈綺厭不華,繒帛何曾數(shù)。貧富固有分,茫茫何足論。感角此時(shí)心,寧不哀窮困。馮誰歌七月,俾汝知時(shí)節(jié)。塞墐聊補(bǔ)紉,軒欒圍榾柮。
- 秋日后(一作新晴后)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z4曝舊芳茵。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 重題郭文廟嘗聞郭文舉,雅志在山林。內(nèi)以道自勝,不為外物淫。人皆戀妻子,先生獨(dú)幽尋。人皆厭輕肥,先生無衣衾。人皆覬榮達(dá),先生甘陸沉。世道既難方,先生示如瘖。懷寶終不售,熟識(shí)先生心。身與豺虎鄰,豺虎不敢侵。溫嶠何所聞,比公於展禽。更歷數(shù)百年,尚為人所欽?;蛞陨袷鹿?,置廟青山岑。歲時(shí)致犧醴,諒非公所歆。我來吊遺像,顧瞻一長吟。公儻察余衷,冷然御風(fēng)臨。
- 明年春雁足,詢我賀書郵——— 陳造送高縉之歸謀武林結(jié)課二首
- 縈砌乍飛還乍舞,撲池如雪又如霜。——— 薛逢詠柳
- 試問黃花,花知余否,沈吟無語。——— 黎廷瑞水龍吟
- 閻公十八學(xué)士圖,當(dāng)時(shí)妙筆分錙銖——— 鄭昺題閻立本十八學(xué)士圖
- 夫婦山頭看——— 王哲漁父詠 贈(zèng)友人 此首原誤作漁家傲
- 一簪殘雪寄林亭,手把黃庭兩卷經(jīng)——— 陸游道室即事
- 一切是非藪,皆從外聽成——— 晃逈偈
- 我粗能詩子能畫,筆力豈不山可移——— 方回丹青歌贈(zèng)王春陽用其神丹歌韻
- 心常凝不動(dòng),形要小勞之——— 陸游秋懹
- 日長來此消閑興,一局楸棋對(duì)手敲——— 唐寅山水畫
- 10伐木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