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一點靈犀動人處。
繡香羅帕,為待別時親付。
要人長記得,相思苦。
彩鸞獨(dú)跨,藍(lán)橋歸路。
憔悴東風(fēng)自蠻素。
桃葉楊花,又向空江欲度。
任洛陽城里,春無數(shù)。
感皇恩問答
問:《感皇恩》的作者是誰?
答:感皇恩的作者是陳允平
問:感皇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感皇恩是宋代的作品
問:感皇恩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體態(tài)玉精神,惺憁言語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體態(tài)玉精神,惺憁言語 出自 宋代陳允平的《感皇恩》
問:體態(tài)玉精神,惺憁言語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體態(tài)玉精神,惺憁言語 的下一句是 一點靈犀動人處。
問:出自陳允平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允平名句大全
- 阮郎歸(同前)小樓獨(dú)上暮鐘時。紅霞樓外飛。煙中遠(yuǎn)鳥一雙歸。城門燈火微。橫短吹,傍危梯。冰輪涌海遲。天涯幽恨有誰知。涼風(fēng)時動衣。
- 讀陸云西志供定城墓有感書呈子勉總干三首到家差晚兩眉顰,直氣輪囷吐未伸。卻恨青山埋骨早,不教眼見洛陽人。
- 又五首萬物道為樞,其來類自殊。性雖無厚薄,理亦有精麄。未若人為盛,還知物有余。我生于此日,幸免作庸夫。
- 和落梅離離玉立已無多,顏色相於冷不阿。一種東風(fēng)自根極,銅鞮最后謫仙歌。
- 口數(shù)粥行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鐺分口數(shù),疫鬼聞香走無處。鎪姜屑桂澆蔗糖,滑甘無比勝黃粱。全家團(tuán)欒罷晚飯,在遠(yuǎn)行人亦留分。褓中孩子強(qiáng)教嘗,余波遍沾獲與臧。新元葉氣調(diào)玉燭,天行已過來萬福;物無疵癘年谷熟,長向臘殘分豆粥。
- 同曼叔游高陽山久聞高陽勝,近在汝州側(cè)。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獲。煙云函兩山,臺殿開半壁。解鞍高林下,仰視怯登陟。蒼松盤老枝,矯矯入檐隙。微風(fēng)韻其上,落耳寒惻惻。枇杷兩高樹,中國所未識。葉間青實駢,大與蜀土敵。我來暮暮后,花草已狼籍。不見躑躅紅,西巖向人碧。出門步榛薈,微逕不可索。援籬下幽澗,剝蘚題蒼石。鳥啼無定音,虎斗有遺跡。石臺平挺挺,野竹瘦歷歷。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喜我蕭散人,幽奇共搜剔。息陰時一憩,貪勝還自力。歸時山氣冷,草露濕游屐。舉手謝峰巒,高秋復(fù)來覿。
- 偈頌一百五十首玉轉(zhuǎn)珠回著眼看,有相干處沒相干。只將此個以為主,一劍倚天星斗寒。
- 仲春宴王補(bǔ)闕城東小池王孫興至幽尋好,芳草春深景氣和。藥院愛隨流水入,山齋喜與白云過。猶嫌巢鶴窺人遠(yuǎn),不厭叢花對客多。醉來倚玉無馀事,目送歸鴻笑復(fù)歌。
- 送尉遲羽之歸宣州君歸乎,君歸興不孤。謝朓澄江今夜月,也應(yīng)憶著此山夫。
- 次韻宗偉、溫伯冉冉流光迫歲余,青林日夜向人疏。雨滋巖桂重堆粟,風(fēng)折庭蕉又獻(xiàn)書。逋客解蘭思婉娩,先生彈鋏厭清虛。一塵不立渾輸我,即境心安是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