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老人七十了還在賣酒,無數(shù)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
路旁的榆莢好似那成串的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注釋
沽:買或賣。首句的“沽”是賣的意思,末句的“沽”是買的意思。
花門:即花門樓,涼州(今甘肅武威)館舍名?;ㄩT口:指花門樓口。
榆莢:榆樹的果實。春天榆樹枝條間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
戲問花門酒家翁問答
問:《戲問花門酒家翁》的作者是誰?
答:戲問花門酒家翁的作者是岑參
問:戲問花門酒家翁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戲問花門酒家翁是唐代的作品
問:戲問花門酒家翁是什么體裁?
答:七古
問: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出自 唐代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
問: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的下一句是 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問:出自岑參的名句有哪些?
答:岑參名句大全
戲問花門酒家翁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詩。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歷三月,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調(diào)任河西節(jié)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庫車)節(jié)度幕府盤桓了近兩年之久的岑參,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隨高仙芝來到春光初臨的涼州城中。在經(jīng)歷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詩人驀然領(lǐng)略了道旁榆錢初綻的春色和親見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誘人場面,他就在酒店小駐片刻,讓醉人的酒香驅(qū)散旅途的疲勞,并欣賞這動人的春光。
詩的開頭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從花門樓前酒店落筆,如實寫出老翁待客、美酒飄香的情景,堪稱是盛唐時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動感人的風俗畫,字里行間烘托出邊塞安定、閭閻不驚的時代氣氛,為下文點明“戲問”的詩題作了鋪墊。三四兩句詩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實寫付錢沽酒的過程,而是在偶見春色的剎那之間,立即從榆莢形似錢幣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動人的詩意,用輕松、詼諧的語調(diào)戲問了那位當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燦燦的榆錢來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詩人豐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詩,讀者可從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時代人們樂觀、開闊的胸襟。
這首詩用口語化的詩歌語言,寫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調(diào)詼諧、幽默。詩人為涼州早春景物所激動、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細流,回蕩在字里行間。在寫法上,樸素的白描和生動的想象相結(jié)合,在虛實相映中顯示出既平凡而又親切的情趣。此詩語言富有平實中見奇峭的韻味,給全詩帶來了既輕靈跳脫又幽默詼諧的魅力。
- 挽虞齊年運使吁嗟先晚季,寂寞慨前修。斗仰公無幾,云披我末由。扁舟方楚越,華屋已山丘。耆舊衰陽盡,歸來涕欲流。
-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縣城蒼翠里,客路兩崖開。硤石云漠漠,東風吹雨來。吾兄此為吏,薄宦知無媒。方寸抱秦鏡,聲名傳楚材。折腰五斗間,黽勉隨塵埃。秩滿少馀俸,家貧仍散財。誰言次東道,暫預傾金罍。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
- 和韓毅伯述懷洗琖從容對圣賢,笑談未了意凄然。折腰我既慚陶令,肆志公宜學仲連。三沐三熏嗟已晚,一觴一詠樂余年。人窮愈甚詩方好,留取珠璣向后傳。
- 酹江月本初面目,稟三光精秀,分來團聚。得得成形唯自在,應占逍遙門戶。一個靈明,因何墮落,撲入凡胎處。輪回販骨,幾時休歇停住。搜獲虛幼身軀,榮華富貴,莫也非堅固。頓悟如如緣合后,深謝真師垂顧。秘廖親傳,依從做徹,達了憑遭遇。云朋霞友,并歸蓬島瓊路。
- 再過云庵寥寥夜角難禁夜,滑滑山雞只記昏。風景不隨人老大,蒼松無語對修筠。
- 游枋口山如削玉水涵秋,人在冰壺月底游。劫火半空塵世換,不知此處幾登舟。
- 虞美人(自蘭陵歸,冬夜飲嚴州酒作)嚴陵灘畔香醪好。遮莫東方曉。春風盎盎如寒肌。人道霜濃臘月、我還疑。紅爐火熱香圍坐。梅蕊迎春破。一聲清唱解人頤。人道牢愁千斛、我誰知。
- 與李先生學士先生聲徹大明宮,顧肯馳驅(qū)與俗同。但得琴書娛白日,何須鞭帽犯朝風。未容倦客尋源去,應謂斯人底死窮。它日云林陪杖屨,款承原輩囁嚅翁。
- 丙戌五日京師作二首浮云離披久不合,太陽獨行乾萬物。誰令昨夜雨霶沱,北風蕭蕭寒到骨。
- 凌丹亭猶憶兒時共酒杯,今看靈骨瑣蒼苔。只應解化元非死,萬一排空為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