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問答
問:《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的作者是誰?
答: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的作者是管鑒
問: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是宋代的作品
問: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春陰漠漠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春陰漠漠 出自 宋代管鑒的《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
問:春陰漠漠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春陰漠漠 的下一句是 海棠花底東風惡。
問:出自管鑒的名句有哪些?
答:管鑒名句大全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賞析
管鑑《 養(yǎng)拙堂詞》里另有一首《虞美人》,序中說 :“與客賞海棠,憶去歲臨川所賦,悵然有遠宦之嘆?!薄斑@首《醉落魄》就是“去歲臨川所賦”的。管鑑原來是龍泉(今浙江省某縣名)人,靠父親的功績被蔭授為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司干辦官,任所在撫州 ,于是移家臨川(郡名 ,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西 )。根據這些材料,我們可以估計這首詞中“酒醒無奈愁如昨 ”的“愁”,除了因落花而產生的傷春情緒以外,還應當包括離鄉(xiāng)“遠宦”之愁。
從詞篇描寫,作者的遠宦之愁,是由賞海棠未能盡興而引起的,究其未能盡興的原因,則是由于陰雨連綿的天氣、狂風怒吼的巨風。海棠花開得早,敗得也早 。所以剛是“ 正月二十日”便遭受到零落的厄運。 這不能不勾起詞人的惜花之情?!豆沤裨~論》引張砥中的話說:“凡詞前后兩結最為緊要 。前結如奔馬收韁,須勒得住 ,尚存后面地步 ,有住而不住之勢。后結如眾流歸海,要收得盡,回環(huán)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這首詞寫的是“張園賞海棠”,但開頭兩句一方面是從大的范圍講“ 春陰漠漠”,另一方面是從眼前的注意中心講“ 海棠花底東風惡”,于是在“人情”(要賞花)與“春情”(催花落)之間自然形成了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作者別出心裁地吟出“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兩句。這個前結,構思新巧,想象奇特 ,在煉意鑄句上已略勝別人一籌。并且細細領略詞意,則賞海棠的初衷,惜花落的情緒,詛咒“春情 ”的心境,全都包含在這兩句九個字中,不僅內涵豐富,而且作為“賞海棠作”的一篇小詞似乎已全部說盡了,這就是它“勒得住”的地方。可是,“守定花枝”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人“不放”花零落 ,花就真的不零落嗎 ?在下半片里,作者說他們“ 綠尊細細供春酌”,乃是死下心來,要“守”到底了。然而,“酒醒無奈愁如昨” !愁也沒有減,風也在繼續(xù)“ 苦吹花”。由此觀之,那么上半片的“勒得住”實在是沒有留得住,而是“ 尚存后面地步”的。
“守定”之法告敗 ,看來一段公案該了結了 。誰料“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作者那里另有高招 :“殷勤待與東風約 :莫苦吹花,何吹愁卻?!边@簡直是在異想天開地希望換個東西給風吹!如果是這樣,愁情被吹盡了,艷麗的海棠花依舊常開,人情花意哪里還有比這更美好的思想境界呢?這個后結 ,想象之奇,情緒之真,造語之癡,更在前結之上。作為一首小詞,作者連生兩段癡想,惜花與寫愁的目的都已達到。所以這個后結 ,算得上是“眾流歸海”,算得上是“收得盡 ”。只是,誰也看得出來 :“與東風約”是辦不到的 ,“莫苦吹花”和“吹愁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當讀畢掩卷的時候,人們想到的仍是作者更深重的苦悶,這又是這個后結“有盡而不盡之意”的證明。
最后,這首詞在煉字、選詞方面,也很有一此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第二句說 :“海棠花底東風惡”。
論理只要“風惡”,就不僅僅是“惡”在“花底”。一方面作者這么寫,由于強調了“ 花底”,當然也就帶過了花上,其結果是加深了花受東風襲擊的程度;另一方面,用上“ 花底”,還可以暗示人在花下,因而又有惜花情緒的寄托。再如,“定”與“ 往”同為去聲,依詞律可以互換??墒窃~中卻偏說“守定花枝”,這是要更加突出死守不放的意思。還有,“ 綠尊細細供春酌”,其中的“細細”二字可當“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的注腳看:因為這里的“細細”不只是一般的品酒,而是要借細勘慢飲,來從容地守定將落的海棠而已。此外,如“莫苦吹花”的“苦”,“何似吹愁卻”的“卻”都是極其平常的字,但用在作者的筆下,卻能表達出十分準確而又十分豐富的內容來。
賞析二
“春陰漠漠,海棠花底東風惡。”“漠漠”,是寂靜無聲之意;“惡”,在這里是“猛烈”之意,是由“狠、厲害”的意思引申而來,此義至今在某些地區(qū)的方言中還保留著(如魯西南和豫東)。首二句說,春天的時光萬籟俱寂,但從海棠花穿過的東風卻吹得強勁猛烈。標題中說“賞海棠作”,卻不寫海棠花的艷麗,而突出了“東風惡”。寫春風、春光一般是喜悅、溫暖、吹拂、和煦,縱使風大天寒,也不過用“料峭”之類的詞來形容。詞人別出心裁,一方面是“寫實”,另一方面,也只有這樣寫,才與下文協(xié)調。
“人情不似春情薄”一句,緊承“東風惡”,意思是說,人對花是有情的,春天、春風對花是薄情的,因此“東風”對花猛吹乃至摧殘。正因為人有情春薄情,所以“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才“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上片不寫海棠花如何美麗嬌艷,側重寫人對花的態(tài)度,對海棠的愛憐和保護,反襯海棠花的艷麗,是脫俗之筆。
過片之后,寫以酒澆愁,雖然憂愁無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不忘海棠花,進一步說明了它在詞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全詞主旨更為鮮明。
“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痹~人沒有說是因為什么發(fā)愁,酒只能暫時麻醉神經,卻不能從根本上排解憂愁,酒醒后“愁如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古來寫“酒”與“愁”的詩詞很多,如柳永有“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飲還無味”(《鳳棲梧》),又有“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訴衷情近》)。意境與該詞相近,這說明管鑒在某些方面受過他以前的一些詞人的影響。
但“殷勤”以下三句,則屬作者創(chuàng)新?!耙笄诖c東風約”一句,與上片“海棠”句相呼應,他要與那吹得迅猛異常的“東風”“約定”,“規(guī)勸”它:“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卻?”前句說,你不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說,你用什么辦法把我的“愁”吹跑呢?這里的寫法頗為微妙,一是把“東風”人格化了,一是把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觀事物中。把內心活動包含于客觀景物之中,在我國古典詩詞中歷來有之,所謂“神與詩者妙合無垠”(《夕堂永日緒論》),自然和諧而恰到好處,這首詞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發(fā)作殘雪之白,目帶深秋之寒。春山未暖,野水無瀾。家風摩鼻孔,好事上眉端。三世因緣兮半身而應,十方剎海兮一吸而乾。
- 水調歌頭(李彭州炁生日)促織誰遣妝,唧唧不能休。攬衣起觀,四顧河漢淡如油。露下南山薈尉,風抹西湖菱芰,客感浩悠悠。尚此推不去,歲壽兩公侯。自侯歸,閑日月,幾春秋。東方千騎,何事白首去為州。會有葛公清侶,攜上神仙官府,玉案侍前旒。卻袖經綸手,歸伴赤松游。
- 獨至香山憶謝學士伊水弄春沙,山臨水上斜。曾為謝公客,◇入梵王家。陰澗初生草,春巖自落花。卻尋題石處,歲月已堪嗟。
- 拜昭陵出城與張秘監(jiān)閣老同里臨行別…歸尋辱清辭輒酬之仲月當南呂,晨裝拜穀林。逢君在東觀,不得話離襟。策馬緣云路,開緘扣玉音。還期才浹日,里社酒同斟。
- 梁仲蒼挽詞人物如君少,相期上石渠。博文該四部,篤學富三余。淚盡知無及,交深未覺疏。何時酹墳草,細讀茂陵書。
- 偈頌二十五首出現(xiàn)楊州,坐斷壽丘。腳跟不點地,贏得一身愁,不是冤家不聚頭。
- 上王右司三十韻丱角從親后,摳衣拱座隅。辭章窺雅制,翰墨景良模。零露哀先德,青云激壯圖。暌違十五載,流落二三孤。蹇澀憑鄉(xiāng)薦,崎嶇達上都。芝眉重晤對,桂籍偶叨踰。勞苦溫言重,開明鄙性迂。一雷初綰綬,千里遇分符。琴浦催科拙,澄江德政殊。美瓜滋灌水,良醖寄兵廚。社雁驚飛楚,邊鴻不到吳。色辭思益遠,憂患痛多虞。風樹親難待,林泉誓與俱。啼號真有累,韁鎖復相拘。華節(jié)來臨鎮(zhèn),荒城獲走趨。二天蒙芘覆,半載幸馳驅??ふM轓蓋,民歌愧袴襦。深期展四體,寧復顧微軀。厚意平生在,高風振古無。親依方款密,聚散忽須臾。鷁首浮仙路,烏臺接禁涂。苕溪雖近甸,宣室賴嘉謨。德盛應難外,民思覬少蘇。甘泉躋法從,膏澤下寰區(qū)。自嘆如巢幕,人憐數(shù)守株。寸心隨履舄,只影在江湖。鳥倦一枝穩(wěn),龍須大手屠。閑情驗蕉鹿,浩思憶莼鱸。已困三眠繭,還窮五技鼯。楓宸清問處,回首念疏愚。
- 杏花垂楊一徑紫苔封,人語蕭蕭院落中。獨有杏花如喚客,倚墻斜日數(shù)枝紅。
- 到龍井寺竹門斜倚酒家簾,石路高低記水簾。炙背老農驚傴僂,乘肩癡女笑窺覘。數(shù)羝人立攀籬落,一蝶兒嬉掠繖檐??罴s朋從歸去路,馬頭應有月纖纖。
- 荊門歌送兄赴夔州余兄佐郡經西楚,餞行因賦荊門雨。蘚蘚燮燮聲漸繁,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陰大點過欲盡,碎浪柔文相與翻。云間悵望荊衡路,萬里青山一時暮。琵琶寺里響空廊。熨火陂前濕荒戍。沙尾長檣發(fā)漸稀,竹竿草屩涉流歸。夷陵已遠半成燒,漢上游倡始濯衣。船門相對多商估,葛服龍鐘篷下語。自是湘州石燕飛,那關齊地商羊舞。曾為江客念江行,腸斷秋荷雨打聲。摩天古木不可見,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臨欲別,遙憶荊門雨中發(fā)。
- 10溈來跳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