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鄭谷的《竹》,意境優(yōu)美,句句如畫,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這首小詩吟詠竹,通篇不著一個“竹”字,但句句均未離開竹。詩中不僅描寫了竹的形象,還特別寫了竹;拂動流水,掩映村莊,與樹相伴的美。詩中透露出詩人對竹的喜愛之情。
竹問答
問:《竹》的作者是誰?
答:竹的作者是鄭谷
問:竹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竹是唐代的作品
問:竹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宜煙宜雨又宜風(fēng),拂水藏村復(fù)間松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宜煙宜雨又宜風(fēng),拂水藏村復(fù)間松 出自 唐代鄭谷的《竹》
問:宜煙宜雨又宜風(fēng),拂水藏村復(fù)間松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宜煙宜雨又宜風(fēng),拂水藏村復(fù)間松 的下一句是 移得蕭騷從遠(yuǎn)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問:出自鄭谷的名句有哪些?
答:鄭谷名句大全
竹賞析
鄭谷的《竹》,意境優(yōu)美,句句如畫,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 這首小詩吟詠竹,通篇不著一個“竹”字,但句句均未離開竹。詩中不僅描寫了竹的形象,還特別寫了竹;拂動流水,掩映村莊,與樹相伴的美。詩中透露出詩人對竹的喜愛之情。
- 蝶戀花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并枕重衾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俄而紅娘捧崔而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yùn)支體。曩時之端莊,不復(fù)同矣。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熒,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也。有頃,寺鐘鳴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zhuǎn),紅娘又捧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耶?所可明者,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奉勞歌伴,同和前聲。商調(diào)十二首之六數(shù)夕孤眠如度歲。將謂今生,會合終無計。正是斷腸凝望際。云心捧得嫦娥至。玉困花柔羞抆淚。端麗妖嬈,不與前時比。人去月斜疑夢寐。衣香猶在妝留臂。
- 過林靈素墳眾僧莫怨趙歸真,此是容成太玉君。始末四年曾就日,相將五秩即騰云。帝心俾立神霄教,州額由升應(yīng)道軍。泉石依然冠劍冷,至今雷電御松墳。
- 贈廣教主人七年走薄宦,重放湖上步。偕客憩鷲峰,訪僧得龍樹。瘦骨書作祟,余年藥為助。君技信精微,我疾判疑誤。多謝辦再往,一飽許復(fù)具。意偶俗物敗,行非山靈沮。定貽高人笑,竟墮塵事污。似聞今參寥,近在西林住。擬掇茗果供,飽玩玉雪句。勝踐后五日,盟兼諗鷗鷺。
- 甘園曾入當(dāng)年富貴家,東風(fēng)幾度換年華。滿園桃李不知主,獨(dú)自開花自落花。
- 酬張九齡使風(fēng)見示(時為宣州刺史)茲地五湖鄰,艱哉萬里人。驚飆翻是托,危浪亦相因。宣室才華子,金閨諷議臣。承明有三入,去去速歸輪。
- 明月湖湖色淡無際,月華相與閑。臨波雙璧映,照浦一珠還。宿火燈洲外,橫煙桑柘間。不妨清思劇,舉國盡溪山。
- 荻港早行水國宜秋晚,羈愁感歲華。清霜醉?xiàng)魅~,淡月隱蘆花。漲落高低路,川平遠(yuǎn)近沙。炊煙青不斷,山崦有人家。
- 借韻跋林肅翁省題詩昔冠南宮淡墨書,當(dāng)年萬卷各名糊。至今處子尚綽約,應(yīng)笑老婆曾抹涂。詠慶云圖如著色,和薰風(fēng)句肯從諛。行三十里余方悟,敢與楊修較智愚。
- 過菊江亭標(biāo)簽:菊花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dú)擅晉文章。黃花本是無情物,也共先生晚節(jié)香。
- 秋雨未已客懷不佳夜誦少陵遣興詩至生涯能幾日月無停輪,歲律今崢嶸。夜長客無睡,打窗秋雨鳴。早寒逼衾裯,兒女聲吚嚶。令人愧老龐,團(tuán)欒話平生。
- 照我三千白發(fā),都是亂離愁——— 謝應(yīng)芳水調(diào)歌頭 中秋言懷
- 花添病眼正臨卷,春滿故園猶未歸——— 喻良能試院次韻馬駒父見寄
- 得為經(jīng)途尉,可致薄夫敦——— 晁公溯寄宋嗣宗
- 終然不失我,光景湛如一——— 項(xiàng)安世題袁才舉明景軒詩
- 臨水樓臺乘醉倚,云引吟情閑遠(yuǎn)——— 張樞壺中天(月夕登繪幅堂,與贅房各賦一解)
- 中朝鸞鷺自振振,豈信邊隅事執(zhí)鼖。——— 蘇軾次韻和子由聞予善射
- 唐律胚胎梨嶺作,古文骨髓艾軒傳——— 劉克莊答林逮贄卷因以送行
- 寒食東風(fēng)已滿城,小枝纖弱拂啼鶯——— 吳綃楊柳枝詞
- 催促光陰似箭,才青鬢、容改衰蒼——— 譚處端滿庭芳
- 老子早知退,鷗鷺未盟寒。——— 馬廷鸞水調(diào)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