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列傳序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wù),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nóng)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nóng)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營丘,地潟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倍Y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zhí)益彰,失執(zhí)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狈蚯С酥?,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翻譯和注釋
譯文
老子?xùn)|:“古代太平之世達到極盛時期的時候,雖然為國的百姓彼此望得見,雞犬之聲彼此聽得見,但人們各自以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習(xí)俗最安適,職業(yè)最快樂。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來?!币钦l以此為目標(biāo),而在樂代去涂飾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們再回復(fù)到往古的時代,那就幾乎是行不通的了。太史公東:神農(nóng)以前的事,我已無從考知了。至于《詩經(jīng)》、《尚書》所記載的虞、夏以來的情況,還是可以考知的:人們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聲、色之樂,嘴里要吃盡各種美味。身體安于舒適快樂,而心里又羨慕夸耀有權(quán)勢、有才干的光榮。這種風(fēng)氣浸染民心已經(jīng)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論挨家挨戶去勸犀,到底也不能使他們改變,所以,對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其次是因勢利犀,再其次是進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規(guī)章,限制他們的發(fā)展。而最壞的做法是與民爭利。
太行山以西出產(chǎn)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樹、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東盛產(chǎn)魚、鹽、漆、絲,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出產(chǎn)楠樹、梓樹、生姜、桂皮、金、錫、鉛、朱砂、犀角、玳瑁、珠璣、象牙、皮革;龍門、碣石以北盛產(chǎn)馬、牛、羊、氈、裘、筋、角;至于銅、鐵則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處的山都出產(chǎn),真是星羅棋布。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這些都是中原地區(qū)人民喜愛的必需品,通常用來做穿著、吃喝、養(yǎng)生送死的東西。所以東大家都靠農(nóng)民的耕種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澤中的資源開發(fā)出來,靠工人做成各種器具,靠賴人貿(mào)易使貨物流通。這難道是有政治教令征發(fā)和約束他們嗎?人們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盡自己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因此,東西賤是貴的征兆,東西貴是賤的征兆。這就刺激各行各業(yè)的人努力從事自己的職業(yè),以自己的工作為樂趣,就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晝夜不停。用不著召喚,他們自己會送來;東西用不著尋求,人們自己會生產(chǎn)。這難道不就證明了農(nóng)、虞、工、賴的工作是符合經(jīng)濟法則的嗎?《周書》上東:“農(nóng)民不生產(chǎn),糧食就缺乏;工人不生產(chǎn),器物就缺乏;賴人不轉(zhuǎn)運,糧食、器物、財貨就斷絕;虞人不生產(chǎn),財貨就缺乏。”財貨缺乏,山澤中的資源就不能開發(fā)了。農(nóng)、工、賴、虞這四種人的生產(chǎn),是人民賴以穿衣吃飯的來源。來源大就富足,來源小就貧困。來源大了,對上可以使國家富強,對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貧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沒人掠奪他,窮了沒人給他東西,而聰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營丘,那里的土地都是鹽堿地,勞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勵婦女紡線織布,盡力施展她們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魚鹽流通外地。老百姓用襁褓背著孩子絡(luò)繹不絕地歸聚到那里,真如同車輻湊集于車轂似的。因而齊國產(chǎn)的冠帶衣履,行銷天下;東海和泰山之間的各小國的國君,都拱手?jǐn)啃涔ЧЬ淳吹貋睚R國朝見。后來,齊國中途衰弱,管仲又修訂了太公的政策,設(shè)立了調(diào)節(jié)物價出納貨幣的九府。齊桓公就借此稱霸,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雖處陪臣之位,卻比列國的君主還要富。因此,齊國的富強一直延續(xù)到齊威王、齊宣王時代。
所以,管仲東:“倉庫儲備充實、老百姓才能懂得禮節(jié),衣食豐足,老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倍Y儀是在富有的時候產(chǎn)生的,到貧困的時候就廢棄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勞力。水深,魚自然會聚集;山深,獸自然會奔去;人富了,仁義自然歸附。富人得了勢,聲名就更顯著;一旦失勢,就會如同客居的人一樣沒有歸宿,因而不快活。在夷狄外族,這種情況則更厲害。俗話東: “家有千金的人,不會死在市上?!边@不是空話啊。所以東:“天下的人樂融融,都是為財利而來;天下的人鬧嚷嚷,都是為著財利而往?!北嚽лv的國君,食邑萬戶的諸侯,食祿百戶的大夫,尚且還都怕窮,更何況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注釋
“至治之極”八句:引自《老子》,但文字略有不同。
“挽樂世”句:挽,同“晚”。涂,堵塞。
已同“矣”。
芻豢:指牲畜的肉。用草飼養(yǎng)的叫“芻”,如牛、羊;用糧食飼養(yǎng)的叫“豢”,如豬、狗。
眇:同“妙”。
道:同“犀”。
旄: ,即楮(楚)樹,樹皮可以造紙。旄,旄牛,其尾有長毛,可供旗幟裝飾之用。
連,同“鏈”,鉛礦石。
丹沙,同“丹砂”,礦 物名,俗稱朱砂。
玳瑁:龜類,其甲為名貴的裝飾品。
璣:不圓的珠子。
龍門:山名。在今山西稷山縣和陜西韓城縣之間。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西北。
旃:同“氈”。
筋、角:獸筋,獸角,可用以制造弓弩。
虞:掌管山林川澤出產(chǎn)的官,此指開發(fā)山林川澤的人。
邪,同“耶”。
周書,指《逸周書》,今本《逸周書》無此段話。蓋是古本《逸周書》的佚文。
辟,同“僻”。
原,同“源”。
公望,即姜尚,相傳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人封在呂地,故又稱呂尚。他佐武王伐紂,封于營丘E在今山東昌樂縣東南F,國號齊。
至,猶言襁負(fù)而至。
三歸,按常例應(yīng)歸公室所有的市租。
陪臣,諸侯之大夫?qū)μ熳幼苑Q陪臣。
威、宣:齊威王,名嬰齊,田桓公之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宣,齊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
“倉廩實”二句:見《管子·牧民》。
壤壤,同“攘攘”。
編戶,編入戶口冊。
貨殖列傳序問答
問:《貨殖列傳序》的作者是誰?
答:貨殖列傳序的作者是司馬遷
問:貨殖列傳序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貨殖列傳序是兩漢的作品
問:貨殖列傳序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 出自 兩漢司馬遷的《貨殖列傳序》
問: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 的下一句是 ”必用此為務(wù),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問:出自司馬遷的名句有哪些?
答:司馬遷名句大全
- 再答吳仲登三絕芰荷如屋藕如船,聞道江山似輞川。中有平章云月手,殷動招我爾來前。
- 次折仲古避寇潯州韻我持十口家,不辦一葉船。賊聲日夜急,欲濟江無邊。身雖墮眢井,仰視猶有天。天理儻未爽,偷兒浪垂涎。洗心占羅池,稽首依靈泉。竟以妻子免,百神果昭然。得從潯江游,未斷龍城緣。為問米何如,買禾可論廛。向來魚菜市,十戶八九旋。令我喜折屐,喜定翻悲憐。王師靜江南,趨者人摩肩。一日百回首,我非強項宣。盛欲徑梅庾,不然傍郴連。終鮮孔方兄,留滯等謫遷。尚念吾鼻祖,永懷舊山川。往還武城居,家風(fēng)到今傳。我方尋昨夢,一舸百笮牽。而公下劈箭,如駔駿得鞭。江村索居地,未敢高枕眠。世事公等在,歸與有逢年。
- 送謝庭玉二首舊事十年久,故人千里疏。喜逢青眼語,勝寄錦鱗書。草草銜杯酒,匆匆返筍輿。桂山今健否,煩為問興居。
- 雪霽獨登南樓雪睛風(fēng)勁晚來冰,樓上奇寒病骨驚。雀啄空檐銀筍墮,鴉翻高樹玉塵傾。青簾閃閃千家靜,黃帽亭亭一水橫。坐久天容卻溫麗,一彎新月對長庚。
- 騎馬行答贈吳中張子潛鄉(xiāng)貢君不見天上續(xù)弦膠,又不見海外切玉刀。傍人錯愕心自快,痕跡過眼無秋毫。吳江先生淮???,長篇大章歌落托。白袍只作東土音,黑頭曾射南宮策。霜清水落芙蓉開,酒酣獨吳王令臺。緘書右望寄飛鳥,乘風(fēng)忽擬穿蓬萊。人生相逢不在早,賈生太少顏生老。興老亦欲向西游,約君騎馬閶門道。
- 記三月十日西湖之游呂留卿主人孟君復(fù)方萬里丙申上巳七日后,一主二賓夫豈偶。遣車卻騎錢塘門,主人滿船富肴酒。別喚輕船載仆從,大船品字著三友。旁觀指點知為誰,對峙玉人間白叟。豈無識老訝此老,不愧妙年兩賢守。孟侯呂侯將相家,早綰金章紆紫綬。方干云孫聳吟肩,左右鼎鼐中瓦缶。雖然蘭臭尚同心,劇談鋒起各虛受。是日杭人詫佛事,焚寄冥財聽僧誘。公子王孫傾城出,姆攜艷女夫挈婦。放生亭遠鶩長堤,保叔塔高陟危阜。居然紅裙?jié)穹疾?,亦有瑜珥落宿莽。暖熱已極天色變,大風(fēng)滔天怒濤吼。篙師繚繞孤山背,倘佯里湖保無咎。百舠千舫第二橋,四圣觀前依古柳。春色濃時良佳哉,游人聚處可舍否。一杯一杯入醉鄉(xiāng),詼嘲謔笑無不有。泉幣重費忘多少,歌妓頻呼雜妍丑。似狂非狂癡非癡,何啻萬眾愁回首。我時頹然乎其間,看朱成碧辰至酉。健啖晚菘兼早韭,快賞調(diào)冰仍雪藕。歸途恍然了不記,曉窗半醒臥噎嘔。一日之樂三日病,寧負(fù)衰軀護饞口。愿從孟侯觴呂侯,更著百千沽十斗。
- 為魏塘王居士留三日二首水鄉(xiāng)熟處未全饑,舟楫安行盜亦稀。乘興聊為三日客,魏塘酒賤蟹螯肥。
- 讀孟信州和方亨道六月雨時當(dāng)雪天改為欲作雪十月墐戶入室處。東作豐登未可期,南方瘴癘已堪御。去年雪不及臘間,霜天桃杏敷紅顏。今年夏竟無冰賣,富屋錢謾堆如山。秋來數(shù)郡融風(fēng)烈,萬舍煙灰千屋拆。驕陽失性化為霖,鞭蛟笞龍精髓竭。救火救水不少閒,民生下土何其難。此時早降六花瑞,時寒休徵猶可還。雁低樓外彤云起,萬里北風(fēng)開爽氣。雨聲一變?yōu)轹甭暎毙膀?qū)雪踵至。古稱民以食為天,天欲飽民殊易然,但恐燮理無真賢。果能燮理得真賢,豈不一白二白三。
- 傷王七秘書監(jiān)寄呈揚州陸長史通簡府僚廣陵以廣好事
- 10每日蘿卜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