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家山問答
問:《包家山》的作者是誰?
答:包家山的作者是董嗣杲
問:包家山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包家山是宋代的作品
問:綺霞蒸日透林梢,一族南山尚姓包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綺霞蒸日透林梢,一族南山尚姓包 出自 宋代董嗣杲的《包家山》
問:綺霞蒸日透林梢,一族南山尚姓包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綺霞蒸日透林梢,一族南山尚姓包 的下一句是 冷水峪邊苔色老,沖云樓下樹陰高。
問:出自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
答:董嗣杲名句大全
- 滿庭芳涼月如冰,素濤翻雪,人世依約三更。扁舟乘興,莫計(jì)水云程。忽到一洲奇絕,花無數(shù)、多不知名。渾疑是,芙蓉城里,又似牡丹坪。蓬萊,應(yīng)不遠(yuǎn),天風(fēng)海浪,滿目凄清。更一聲鐵笛,石裂龍?bào)@。回顧塵寰局促,揮袂去、散發(fā)騎鯨。蘧蘧覺,元來是夢,鐘動(dòng)野雞鳴。
- 用韻送唐師善歸九仙二首李長庚愿識(shí)荊州,馬伏波今愧少游。古道直能膠鳳觜,官身焉取爛羊頭??嘈奈淖值衿尕悖菔懒謳n擅僻幽。鶴竹蜂花有家法,唐瓢更向外人求。
- 稱心寺步陟招提宮,北極山海觀。千巖遞縈繞,萬壑殊悠漫。喬木轉(zhuǎn)夕陽,文軒劃清渙。泄云多表里,驚潮每昏旦。問予金門客,何事滄洲畔。謬以三署資,來刺百城半。人隱尚未弭,歲華豈兼玩。東山桂枝芳,明發(fā)坐盈嘆。
- 題靈巖各景朝陽巖煙磴入風(fēng)路,欹危轉(zhuǎn)深冥。通明忽到眼,石自太古青。仙人故臺(tái)在,何處乘云駢。
- 水調(diào)歌頭(和吳秀巖韻)駝褐倚禪榻,絲鬢飏茶煙。誰知老子方寸,歷歷著千年。試問汗青馀幾,一笑腰黃縈夢,我自樂天全。出處兩無累,贏取日高眠。八千里,西望眼,斷霞邊。弁蒼苕碧,隨分風(fēng)月不論錢。執(zhí)手還成輕別,何日歸來投社,玉海得同編。經(jīng)世付時(shí)杰,覓個(gè)釣魚船。
- 燕山亭(中秋諸王席上作)河漢風(fēng)清,庭戶夜涼,皓月澄秋時(shí)候。冰鑒乍開,跨海飛來,光掩滿天星斗。四卷珠簾,漸移影、寶階鴛甃。還又??礆q歲嬋娟,向人依舊。朱邸高宴簪纓,正歌吹瑤臺(tái),舞翻宮袖。銀管競酬,棣萼相輝,風(fēng)流古來誰有。玉笛橫空,更聽徹、裳霓三奏。難偶。拚醉倒、參橫曉漏。
- 滿庭芳 贈(zèng)徐道淵猛拋俗海,一志投玄。全真清靜為先。心上無思無慮,無黨無偏。無中得些雅趣,守清貧、度日隨緣。自然理算,從今至古,罕有人言。惟有神翁苗裔,能承當(dāng),身中自是周圓。海底靈龜靈口,靈吸靈泉。靈光復(fù)噴絳闕,結(jié)金丹、一顆新鮮。無生滅,與山侗,共禮風(fēng)仙。
- 寶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有來振振,月重輪兮。瑜玉在佩,綦組明兮。左徽在羽,德結(jié)旌兮。步中采齊,矩彟循兮。
- 鷓鴣天 圍襄陽 案此下原有天凈沙二首,以其鐵甲珊珊渡漢江。南蠻猶自不歸降。東西勢列千層厚,南北軍屯百萬長。弓扣月,劍磨霜。征鞍遙日下襄陽。鬼門今日功勞了,好去臨江醉一十七首,其中原有四首曲調(diào),茲刪去。
- 羊權(quán)山聞道仙人萼綠華,曾來此地訪仙家。青衣數(shù)十隨行處,環(huán)佩紛紛香霧車。
- 就店煮茶古堰邊,偶逢父老便忘年——— 陸游陳讓堰市中遇吳氏老自言七十六歲與語久之及
- 衰年雖去國,榮路尚妨人——— 宋庠出都赴鄭作
- 報(bào)道玉人睡覺,菱花初試曉妝臺(tái)。——— 史浩慶清朝
- 訪道精言合,論經(jīng)大義通——— 趙冬曦和燕公岳州山城
- 關(guān)外尋君信馬蹄,漫成詩句任天倪——— 王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
- 霜毛楚楚醉猩英。——— 朱*顏浣溪沙
- 言端信義如明月,筆下篇章似涌泉。——— 徐夤送劉常侍
- 忽得詩三百,端勝書萬金——— 喻良能羅春伯以呂居仁集寄似作詩為謝
- 高處掛吾瓢,不飲吾寧渴——— 辛棄疾生查子(簡子似)
- 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fēng)秋草正離離。——— 楊玢批子弟理舊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