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681-64
半醉問答
問:《半醉》的作者是誰?
答:半醉的作者是韓偓
問:半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半醉是唐代的作品
問:半醉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fā)遞相催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fā)遞相催 出自 唐代韓偓的《半醉》
問: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fā)遞相催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fā)遞相催 的下一句是 壯心暗逐高歌盡,往事空因半醉來。
問:出自韓偓的名句有哪些?
答:韓偓名句大全
-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征西府里日西斜,獨(dú)試新爐自煮茶?;h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yuǎn)連霞。寂廖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 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菩薩蠻春風(fēng)未放花心吐,尊前不擬分明語。酒色上來遲,綠須紅杏枝。今朝眉黛淺,暗恨歸時遠(yuǎn)。前夜月當(dāng)樓,相逢南陌頭。
- 防風(fēng)氏廟一去歸期不復(fù)聞,故鄉(xiāng)目斷會稽云。烏江空墮將軍淚,蜀國曾招望帝魂。兩壁衣冠存古貌,千年城郭說邦君。遺民尚指專畫骨,老樹槎牙枕廟門。
- 醉翁亭記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劣谪?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讯﹃栐谏?,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剡中秋懷晝師秋生剡江濆,清氣日泱漭。云歸樹欲無,潮落山疑長。偶坐還獨(dú)謠,故人在遐想。夕景孤嶼明,暗蟲四鄰響。神會如自存,安知途路廣。
- 湖上懷同少野衰柳殘陽泊釣船,白鷗零落畫橋邊。咸平處士梅花樹,不得同看又兩年。
- 平綠軒瞰水地仍敞,開窗望不迷。良疇連遠(yuǎn)近,秀野混高低。曉起煙千樹,春耕雨一犁。道人深樂此,壞衲且幽棲。
- 鳴琴思古理鳴琴,聲聲動金玉。何以報(bào)昔人,傳此堯舜曲。
- 題高房山夜圖地位清高眼見寬,盡收風(fēng)景入毫端。廢宮臺榭和歌舞,隔岸江山對月看。一水中分吳越近,層樓低接斗牛寒。有聲畫意吟難了,更把瑤琴膝上彈。
- 淵明三徑已催歸,名利幾時足——— 姚述堯好事近
- 氣隨稚耄變,理勝卹喜均——— 樂雷發(fā)秋夜感懷
- 好是長松飄墜屑,天花時下繽紛——— 管鑒臨江仙(十一月二十六日,雪霽,行武陵道中,江山瑩徹,不類人世)
- 涼風(fēng)蕩芳?xì)?/a>——— 江淹雜體詩 陳思王曹植贈友
- 憑誰招斷魂。——— 賀鑄更漏子
- 復(fù)見花開人又老,橫塘寂寂柳依依——— 李嘉祐傷吳中
- 多君二俱作,獨(dú)立千仞壁——— 貫休寄韓團(tuán)練
- 煙塵身欲老,金石志方堅(jiān)。——— 陸游五月七日夜夢中作
- 去住既任緣,喧靜亦隨所——— 釋智圓自勉
- 萬里勞何補(bǔ),千年運(yùn)忝逢。——— 韓琮秋晚信州推院親友或責(zé)無書,即事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