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西墜把柴門關(guān)閉。
待到明年春草又綠的時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韻譯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陽西墜我關(guān)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注釋
又題:《山中送別》
掩:關(guān)閉。柴扉:柴門。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送別問答
問:《送別》的作者是誰?
答:送別的作者是王維
問:送別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別是唐代的作品
問:送別是什么體裁?
答:五絕
問: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出自 唐代王維的《送別》
問: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的下一句是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問:出自王維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維名句大全
送別賞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舍,卻更進(jìn)一層寫冀望別后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于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劉建勛)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nèi),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dāng)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dāng)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guān)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guān)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fù)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tài)、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guān)閉后又將何以打發(fā)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dāng)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nèi)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皻w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yīng)當(dāng)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nèi)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dāng)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dāng)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yuǎn)。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陳邦炎)
- 游宋衡送示登明錄詩卷次韻并呈同賦諸公赤氣排空勢且然,簿書何急又堆前。忽來疏雨微云句,置以清冰寒露邊。想見坐中皆玉雪,更知眼界足風(fēng)煙。雖然此樂宜輸我,公等談經(jīng)合細(xì)旃。
- 題靈鷲寺屋畔危岑聳佛青,客歸僧定掩云扃。洞猿窣窣循墻過,幾上偷翻貝葉經(jīng)。
-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征馬去翩翩,秋城月正圓。單于莫近塞,都護欲回邊。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須獻(xiàn)捷,未必去經(jīng)年。
- 大滌洞天留題九關(guān)深處鎖仙家,縹緲清都定不遐。草木曾留高廟蹕,香燈常帶紫宸麻。
- 踏莎行征雁云深,亂蛩寒淺。驚心怕見年華晚。蕭疏堤柳不禁霜,江梅瘦影清相伴。舞暗香茵,歌闌團扇。月明夢繞天涯遠(yuǎn)。斷腸人在畫樓中,東風(fēng)不放珠簾卷。
- 白牡丹(一作長安牡丹)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先開紫牡丹。別有玉杯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 孟嘗人心物意兩相關(guān),合浦明珠去尚還。為國不知賢是寶,卻令遁跡老空山。
- 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道院幽棲枹樸古先精,宴坐參同元化并。一炷青香騰瑞靄,云端時透步虛聲。
- 匡山居無才加性拙,道理合藏蹤。是處非深遠(yuǎn),其山已萬重。經(jīng)時鄰境戰(zhàn),獨夜隔云舂。昨日泉中見,常魚亦化龍。
- 奔亡道中其三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