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神州:指中國,此指京都。
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問答
問:《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的作者是誰?
答: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的作者是張輯
問: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是宋代的作品
問: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江頭又見新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江頭又見新秋 出自 宋代張輯的《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
問:江頭又見新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江頭又見新秋 的下一句是 幾多愁。
問:出自張輯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輯名句大全
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賞析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一起二句,透出感恨無限。京口地區(qū) ,“ 一水橫陳,鳳鳴玄泰 ,神妃合唱,麟舞鸞邁 ”(《三洞珠囊 》),引起古代失意之人的無限暇思,然而 ,夢幻消散 ,心頭沉重的壓力卻一直不能減輕 。因此,他們熱情開始衰退 ,作品也充滿傷感 。他們追憶前世的美好 ,以及極認真的期盼飛升時刻的到來,就越表明了心頭的失望和懷疑。
這首詞表現的就是這種求仙不成,“ 夢中作夢,憶往事落花流水”的苦悶。在寫作方法上,現實和幻想交織在一起,表現出一種迷惘境界。這里面有“前世”美景幻覺式的展現,有舊地重游、人事皆非的傷感,有求仙不成的感嘆,全詞又隱約化用劉、阮入天臺遇仙女的典故,表現的卻是再入神山不見仙女的失望之情。
過片三句 ,悲憤至極 。壯麗的河山,古往今來留下過多少英雄人物的足跡。三國時的孫權和劉備曾在這里聯(lián)合抗曹 ,兩晉 、隋唐時期,這里也發(fā)生過許多值得懷念之事 ??墒?,如今只留下英雄們無盡的遺恨,徒令登臨的人們?yōu)⒁晦涞豕艂竦谋瘻I。而昔日的一切 ,都隨著江水東流而逝去了 ,包括朝廷恢復中原的大計和個人施展抱負的雄心,都逝去了——“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扁舟一葉,持竿垂釣,又見新秋的明月,冉冉從瓜洲升起。就是說縱使有英雄人物 ,也是報國無門 ,只好逍遙于江海之上了。末句表現了詞人抑郁孤獨和無可奈何的悲慨。瓜洲,在長江北岸 ,是運河入長江處 ,有渡口與鎮(zhèn)江相通。
本詞原調名為《 烏夜啼》,作者取末句意改為《月上瓜洲 》,自然也含有對國事的憂憤和失望之意。
- 和梅花時時不甘春著力,年年能占臘前芳。水邊攀折此中女,馬上嗅尋何處郎。山舍更清栽作援,鳳樓偏巧學成妝。團枝密密都如雪,野雀飛來翅合香。
- 鷓鴣天紫陌朱輪去似流。丁香初結小銀鉤。憑闌試問秦樓路,瞥見纖纖十指柔。金約腕,玉搔頭。盡教人看卻佯羞。欲題紅葉無流水,別是桃源一段愁。
- 訪楊云卿淮上別墅地近得頻到,相攜向野亭。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望久人收釣,吟馀鶴振翎。不愁歸路晚,明月上前汀。
- 寒梅上李舍人窮山觸目紛茅葦,此意昏昏誰可洗。竹間忽破一枝梅,對月嫣然耿寒水。吟詩索酒滿高堂,穿簾的皪射晶光。世上羶葷來不到,翦翦天風吹冷香。人言百花睡未起,獨冠群芳差可喜。那知和羹自有期,未用爭雄壓桃李。但憐雨雪正濛濛,寒意未舒萬象窮。故作選鋒驅殘臘,挽回天地變春風。
- 本朝治衰高宗生歲逢淵獻感炎精,創(chuàng)業(yè)中興二主生。天啟高皇符藝祖,人將大觀擬天成。生民厭亂思平治,造物開先毓圣明。甲子□□□□亥,試從漢史漫推評。
- 耗磨日飲二首耗磨傳茲日,縱橫道未宜。但令不忌醉,翻是樂無為。上月今朝減,流傳耗磨辰。還將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 減字木蘭花(壽李茂叔)仲春上七。門左垂弧當此日。點檢春光。百草千葩已斗芳。折花持酒。彩袖殷勤來祝壽。明歲而今。穩(wěn)向南宮待捷音。
- 滿庭芳(二色梅)蕊小雕瓊,花明镕蠟,天交一旦俱芳。豐臞雖異,皆熨水沈香。應笑粉紅墮紫,初未識、調粉涂黃。憑肩處,金鈿玉珥,不數壽陽妝。思量。誰比似,酥裁筍指,蜜翦蜂房。又何須酣酒,重暖瑤觴。且放側堆金縷,驪山冷、來浴溫湯。誰題品,青枝綠萼,俱未許升堂。
- 雙松亭筑居喜物外,披逕窮木末。層阜繞襟帶,澄江見毫發(fā)。芬芬山蜜熟,決決春泉活。林梢閃猿隕,石罅憖銜月。坐長百慮寂,望遠孤興發(fā)。何必較萬殊,吾自師吾達。
- 苦寒行嚴寒動八荒,刺刺無休時。陽烏不自暖,雪壓扶桑枝。歲暮寒益壯,青春安得歸。朔雁到南海,越禽何處飛。誰言貧士嘆,不為身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