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
他帶著斗笠身披斜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
韻譯
在蒼翠的竹林寺院中,
遠遠傳來深沉的晚鐘。
他身背斗笠披著晚霞,
獨自歸向青山最深重。
注釋
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后為云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荷(hè)笠:背著斗笠。
荷:背著。
送靈澈上人問答
問:《送靈澈上人》的作者是誰?
答:送靈澈上人的作者是劉長卿
問:送靈澈上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靈澈上人是唐代的作品
問:送靈澈上人是什么體裁?
答:五絕
問: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出自 唐代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
問: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的下一句是 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
問:出自劉長卿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長卿名句大全
送靈澈上人賞析
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名詩僧靈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詩的意境清晰,畫面秀美,人物動人。詩人即景生情,構思精湛。先寫寺院傳來暮鐘聲聲,勾起人的思緒,再寫靈澈歸去,詩人目送。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真摯情誼。詩一反送別感傷之態(tài),而富于清淡雅氣,成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之一。(劉建勛)
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出家的本寺就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所以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后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青山”即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度。送別往往黯然情傷,但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淡的意境。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于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歷四、五年間(769-770)。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后,將返回浙江。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這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于寄托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十八世紀法國狄德羅評畫時說過:“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時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盡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會有足夠的景色。”(《繪畫論》)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繪畫,景色的優(yōu)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倪其心)
- 贈弟士龍詩行矣怨路長。惄焉傷別促。指途悲有余。臨觴歡不足。我若西流水。子為東峙岳??犊叛愿?。徘徊居情育。安得攜手俱。契闊成騑服。
- 德甫知丞大夫惠詩見招次韻地勝官肖人更幽,公田政足辨糟丘。吏情厭問可不可,世事但從浮自浮。綠蓋紅妝供客笑,黃雞白酒為君留。慣傾老瓦陪田父,高會端如飫五侯。
- 恩制賜食于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位竊和羹重,恩叨醉酒深。緩歌春興曲,情竭為知音。
- 湖亭席上寒食梨花月,新晴楊柳風。愁融山色里,興極酒杯中。綠發(fā)日夜變,青春今古同。忍教行樂處,容易夕陽紅。
- 牡丹十六韻艷絕百花慚,花中合面南。賦詩情莫倦,中酒病先甘。國色渾無對,天香亦不堪。遮須施錦障,戴好上瑤簪。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藍。半傾留粉蝶,微亞摘宜男。鄰妓臨妝妬,胡蜂得蕊貪。忽翻晴吹動,濃睡晚煙含。話別年經一,相逢月又三。遣吾撏白發(fā),為爾換新衫。池館邀賓看,衙庭放吏參。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禪庵。亂折窠難惜,分題韻更探。歌歡殊未厭,零落痛曾諳。谷雨供湯沐,黃鸝助笑談。顏生如見此,未免也醺酣。
- 池喧待月待月月未升,看池池水清。冰夷吹海浪,薄霧約云英。惟見寒波動,嫦娥明鏡行。
- 川上觀魚天氣冷涵秋,川長魚正游。雖知能避網,猶恐誤吞鉤。已絕登門望,曾無點額憂。因思濠上樂,曠達是莊周。
- 部兵之秋丘道中懷寄彭城社友駕馬出北門,徒御何遲遲。日氣方洶涌,霜陰亦紛披。役夫前驅行,少婦痛不隨。分攜仰天哭,聲盡有余悲。雖非遠行邁,要之為別離。顧我豈無家,從公難遂私。且懷二三友,缺此文酒期。臨分各有贈,婉思見乎詞。吟諷一回首,煙林失城池。相思肯相過,斗黍為君炊。
- 和陳復之韻元化機緘未易知,此心之外更關誰。題名本自非千佛,造物休言是小兒。得失天心如契錀,古今人事等花枝??磥韯讟I(yè)皆吾分,何用諄諄詫一時。
- 雙聲溪上思溪空唯容云,木密不隕雨。迎漁隱映間,安問謳雅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