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和煦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積雪大半已消融,解凍的路面布滿泥濘,經(jīng)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蔥,馬聲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云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xiàn),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
你的志向像鴻雁一樣鮮明,躊躇滿志,而我的心情卻像懸掛在空中的旗幟般空虛。
我們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將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注釋
泥融:泥濘。
行(xíng)人:裴坦,字知進,進士及第,任宣州觀察府判官,詩人故舊至交。
九華山: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國仙城”之稱。山在池州青陽(今屬安徽)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蓮花而得名,為宣州去舒州的必經(jīng)之處。
清弋(yì)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縣西,長江下游支流。
的的(dídí):鮮明的樣子,這里形容心情舒暢。
懸旆(pèi):掛在空中的旗幟,這里形容心情空虛。
故國:故鄉(xiāng),指長安。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問答
問:《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的作者是誰?
答: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的作者是杜牧
問: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是唐代的作品
問: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出自 唐代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問: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的下一句是 九華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問:出自杜牧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牧名句大全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賞析
這首詩在寫景上很成功,從中可以領(lǐng)略到古代詩詞中寫景的種種妙用。
此詩作于公元839年(開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詩人便先為他送行,并賦此詩相贈。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詩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調(diào),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春郊送別圖”:一個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積雪大半已消融,解凍的路面布滿泥濘,經(jīng)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蔥。待發(fā)的駿馬興奮地踢著蹄,打著響鼻,又不時仰頭長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這兩句詩不只是寫景而已,它還交代了送行的時間、環(huán)境,渲染了離別時的氛圍。
三、四兩句又展示了兩幅美景:“九華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币环菓蚁胫性旗F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xiàn)。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國仙城”之稱。山在池州青陽(今屬安徽)西南,為宣州去舒州的必經(jīng)之處?!熬湃A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綠水環(huán)抱的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紺碧,景色優(yōu)美?!扒暹濉?,點明送別地點?!霸普谒隆?,“柳拂橋”,最能體現(xiàn)地方風物和季節(jié)特色,同時透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guān)切和惜別時的依戀之情。這里以形象化描繪代替單調(diào)冗長的敘述,語言精煉優(yōu)美,富有韻味。兩句一寫山間,一寫水邊,一寫遠,一寫近,靜景中包含著動態(tài),畫面形象而鮮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上四句通過寫景,不露痕跡地介紹了環(huán)境,交代了送行的時間和地點,暗示了事件的進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襯托,抒發(fā)惜別之情,更見詩人的藝術(shù)匠心。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敘寫行者與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鮮明的樣子。裴坦剛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像鴻雁那樣展翅高飛。所以,盡管在離別的時刻,也仍然樂觀、開朗。而杜牧的心情是兩樣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與好友離別,臨歧執(zhí)手,更覺“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史記·蘇秦傳》),一種空虛無著、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最后兩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將要“赴官歸京”兩重意思一齊綰合,寫道:“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兩人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將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詩的前半部分環(huán)境描寫與后半部分詩人惆悵心情構(gòu)成強烈對比:江南的早春,空氣是那樣清新,陽光是那樣明亮,芳草是那樣鮮美,人(裴坦)是那樣倜儻風流,熱情自信,周圍一切都包孕著生機,充滿了希望;而自己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內(nèi)心的痛苦。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襯人物的滿腹愁情?;B畫中有一種“背襯”的技法,就是在畫絹的背面著上潔白的鉛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發(fā)嬌艷動人。這首詩寫景入妙,也正是用的這種“反襯”手法。
- 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半壁橫江矗起,一舟載雨孤行。憑空怒浪兼天涌,不盡六朝聲。隔岸荒云遠斷,繞磯小樹微明。舊時燕子還飛否?今古不勝情。
- 寄題廣州田諫議頤堂退食公堂暇,應無俗慮侵。簾開雙燕外,吏散百花陰。海域逍遙境,榮途淡泊心。政成先養(yǎng)正,惠愛及民深。
- 挽參與蔡公三首蔡公遂委篤,朝野共噓欷。子不稅冕去,王將以袞歸。風濤如此急,人物眇然稀。自古難全傳,今無一可譏。
- 臨江仙寂寞久無紅袖飲,忽逢皓齒輕謳。坐令孤客洗窮愁。誰知沅水上,卻似洛城游。聞道辰溪賢令長,深房別鎖明眸。多年鉛鼎養(yǎng)青虬。不應攜妓女,騎鶴上揚州。
- 贈日者袁天勛多識名公與鉅卿,也攜贄卷到柴荊。神巫未易覘壺子,太卜安能筮屈平。且喜天網(wǎng)家有種,不憂日者傳無名。村翁耄矣詩全退,同社諸人各善鳴。
- 次韻答陣夢錫十首詩人鋒铓不可觸,瞢攬鯨牙撩虎須。飛來此編更作意,詩行快對夔州圖。
- 耘老弟五月十三日親往新亭種竹喜而賦詩移竹應須竹醉時,不妨帶筍一時移。清陰且障東西日,碧色還分上下池。歲晚雪霜成超級大國伴,夜涼風月得新知。朅來便有親親意,玉立無言似索詩。
- 晚晴標簽:田園村晚驚風度,庭幽過雨沾。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書亂誰能帙,懷干可自添。時聞有馀論,未怪老夫潛。
- 句淺沙細與鷗盟。南城南豐萬家邑,異人間出俱屹立。
- 寒食值雨禁火仍風雨,客心愁復凄。陰云花更重,春日水平堤。油壁逢南陌,秋千出綠蹊。尋芳無厭遠,自有錦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