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奸臣伯嚭使吳國走向滅亡,卻反而讓西施承擔這惡名。
想當年浣紗春水滾滾,聲聲好像在為西施述說身世的不平。
注釋
西施灘:西施,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
宰嚭:即伯嚭。春秋時,吳國太宰,又稱太宰嚭。在吳國與越國的爭戰(zhàn)中,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及群臣,勾踐賄賂了伯嚭獲得了釋放,回國后臥薪嘗膽,終于滅了吳國。
陷:落得,這里指承擔。
浣:洗。
西施灘問答
問:《西施灘》的作者是誰?
答:西施灘的作者是崔道融
問:西施灘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西施灘是唐代的作品
問:西施灘是什么體裁?
答:五絕
問: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出自 唐代崔道融的《西施灘》
問: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的下一句是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問:出自崔道融的名句有哪些?
答:崔道融名句大全
西施灘賞析
西施是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這首詩不同于一般吊古傷今的登臨之作,而是針對“女人禍水”這一傳統(tǒng)的歷史觀念,為西施翻案。
這首詩立意新穎,議論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聯(lián)平平道來,旨在澄清史實。據(jù)《史記》載,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戰(zhàn)敗后困于會稽,派大夫文種將寶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賄通吳太宰伯嚭,準許越國求和,從此越王勾踐獲得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其后終于滅掉了吳國。這就是歷史的真相。所以詩一開頭就道破問題的實質(zhì):“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边@個“陷”字用得十分精當,推翻了“女人禍水”論,把顛倒了的史實再顛倒過來。
議論入詩一般容易流于枯澀,而這首詩卻把議論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詩人在為西施辯誣之后,很自然地將筆鋒轉(zhuǎn)到了西施灘,用抒情的筆觸,描寫了西施灘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漲,西施當年浣紗的灘頭那嘩嘩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為她蒙上一層歷史的污垢發(fā)出如泣如訴的聲音,訴說著世事的不平。但春水畢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這一切只能是詩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補上:“似有不平聲?!边@“似有”二字,選用得非常得體,真切自然,寄寓著作者深沉的慨嘆。這一聯(lián),完全是在抒情中進行議論,在議論中滲透感情。
晚唐詩人羅隱也寫過類似的詩:“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比較起來,兩詩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羅詩議論充分,能聯(lián)系“時運”來分析國家的興亡,這比崔詩似覺深入一層;崔詩發(fā)議論,不僅訴諸理智,而且訴諸感情,將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這較之羅詩又有其高出一籌的地方。
- 句恰似傳花人飲散,空拋床下最繁枝。艷魄香魂如有在,還應羞見墮樓人。
- 十二月二十九夜大雪三首天教滕六下良宵,恰值人間下頌椒。萬屋高低皆玉潔,四山無邇絕塵囂。蒼髯鐵面亦華發(fā),直節(jié)虛心也折腰??上坊o覓處,只應低亞小溪橋。
- 北宗贊菩提有樹鏡無塵,玉兔懷胎入紫宸。七百僧龍第一座,信衣推與負舂人。
- 久雨寒鳩劬劬屋上鳴,欲使此雨何時晴。山中有客抱幽郁,日日起望東方明。今朝晚霞發(fā)光焰,喜極再拜當西楹。須臾云陰又蒙沒,遣我涕淚流沾纓。
- 萬年歡憶惜論心,盡青云少年,燕趙豪俊。二十南游,曾上會稽千仞。捐袂江中往歲,有騷人、蘭蓀遺韻。嗟管鮑、當日貧交,半成翻手難信。君知未遇元禮,肯抽身盛時,尋我幽隱。此事談何容易,驥才方騁。彩舫紅妝圍定,笑西風、黃花班鬢。君欲問、投老生涯,醉鄉(xiāng)歧路偏近。
- 永州舜廟詩游湘有馀怨,豈是圣人心。行路猿啼古,祠宮夢草深。素風傳舊俗,異跡閉荒林。巡狩去不返,煙云愁至今。九嶷天一半,山盡海沈沈。
- 摸魚兒繞苕城、水平坡渺,雙明遙睇無際。就中惟有魚灣好,占得西關佳致。楊柳外、羨泛宅浮家,當日元真子。溪山信美。嘆陳跡猶存,前賢已往,誰會景中意。蕭閑甚,筑屋三間近水。汀洲香泛蘭芷。清風明月知多少,肯滯軟紅塵里。垂釣餌。這春水生時,剩有桃花鱖。煩襟凈洗。待辦取輕蓑,來分半席,相對弄清泚。
- 原陵老翁吟野田荊棘春,閨閣綺羅新。出沒頭上日,生死眼前人。欲知我家在何處,北邙松柏正為鄰。洛陽女兒羅綺多,無奈孤翁老去何,奈爾何。正色鴻燾,神思化伐。穹施后承,光負玄設。嘔淪吐萌,垠倪散截。迷腸郗曲,雨對零霾曀。雀毀龜水,健馳御屈。拿尾研動。袾袾哳哳。氵曶用秘功,以嶺以穴。柂薪伐藥,莽榤萬茁。嘔律則祥,佛倫惟薩。牡虛無有,頤咽蕊屑。肇素未來,晦明興滅。(狐書一)五行七曜,成此閏余。上帝降靈,歲且涒徐。蛇蛻其皮,吾亦神攄。九九六六,束身天除。何以充喉,吐納太虛。何以蔽踝,霞袂云袽。哀爾浮生,櫛比荒墟。吾復麗氣,還形之初。在帝左右,道濟忽諸。(狐書二)
- 三臺令南浦,南浦,翠鬢離人何處?當時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傷心雙淚。
- 曹橋聽得鳴鳩逐婦聲,行人相顧各心驚。夜闌云散天如洗,乞得曹橋一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