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希望出亡的康有為、梁啟超在逃亡中投宿時能像張儉一樣受到人們的保護。希望戰(zhàn)友們能如杜根一樣忍死待機完成變法維新的大業(yè)。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注釋
望門投止:望門投宿。張儉:東漢末年高平人,因彈劾宦官侯覽,被反誣“結(jié)黨”,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納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牽連,樂于接待。事見《后漢書·張儉傳》。
忍死:裝死。須臾:不長的時間。杜根:東漢末年定陵人,漢安帝時鄧太后攝政、宦官專權(quán),其上書要求太后還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裝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宮而釋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見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終得以脫。事見《后漢書·杜根傳》。
橫刀:屠刀,意謂就義。
兩昆侖: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指康有為和瀏陽俠客大刀王五;其二為“去”指康有為(按:康有為在戊戌政變前潛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獄中題壁問答
問:《獄中題壁》的作者是誰?
答:獄中題壁的作者是譚嗣同
問:獄中題壁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獄中題壁是清代的作品
問: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出自 清代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問: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的下一句是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問:出自譚嗣同的名句有哪些?
答:譚嗣同名句大全
獄中題壁賞析
首先,趙文的解釋使譚詩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義有所重復(fù),這在絕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這樣解使得整首詩尤其詩的后兩句的詩意表達總是不那么暢快淋漓,不僅不甚吻合詩人寫作該詩時的悲壯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異于先對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說的絕句表達方式。再者,趙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觸。他一下子說“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為,一下子又說“去留”是指代出走與留下之行為的行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確地認為:其一,“昆侖”不是指人,而是指橫空出世、莽然浩壯的昆侖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詩人的該詩句中,“去留”不是一個字義相對或相反的并列式動詞詞組,而是一個字義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動詞詞組;其三,“肝膽”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氣;其四,“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總體詩義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之氣吧!也即是“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意思。—— 此詩頗近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為什么這樣解?因為我認為,解詩不能僅著手于詞字,更要著手于詩的總體寓意,并且要尤其著手于詩人寫作該詩的特定歷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對這樣一種反映重大歷史事件,表達正義呼聲和抒說自我胸懷的作品,更要從作者當(dāng)時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和心情、心境出發(fā)去仔細揣摩。
大家知道,該詩是譚嗣同就義前題在獄中壁上的絕命詩。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并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dāng)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康有為經(jīng)上海逃往香港,梁啟超經(jīng)天津逃往日本),決心一死,愿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國人。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痹姷那皟删洌磉_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門投止”地匆忙避難出走,使人想起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張儉;一些人“忍死須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樣高風(fēng)亮節(jié)的杜根那樣,出來堅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興亡大業(yè)。詩的后兩句,則意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揚;仰笑蒼天,凜然刑場!而留下的,將是那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
“去留”的“去”字,這里是指一種行為趨向,意為“去留下”,“去留得”,沒有很實在的意義。譚嗣同是湖南瀏陽人。據(jù)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現(xiàn)在的普通話一樣,下面這種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輔助另一個動詞構(gòu)成一個動詞詞組或動詞短語,而這個動詞詞組或動詞短語的含義大致就是后一個動詞的含義,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間上的去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時間上的行為、事態(tài)之趨勢和傾向。也就是說,“去”可表空間意義上的位移,也可表時間意義上的發(fā)生。從整首詩的意思來看,“去留肝膽兩昆侖”中的“去”,應(yīng)是時間意義上的“去”,而不是空間意義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趙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當(dāng)作空間意義上“去”。而我們所流行的各種解釋,都是這樣思維定勢。我想,那時的官話或北方話也應(yīng)有這種用法吧?“去”字的這種重要語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辭?!范加杏涊d。
當(dāng)然,“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樣寫,是詩句表達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義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侖一樣的浩然肝膽之氣。實際上,直接從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侖一樣的“肝”(一昆侖)和如昆侖一樣的“膽”(一昆侖),這不也一樣表達了詩人的視死如歸、浩氣凜然和慷慨悲壯嗎?正是那種強烈的崇高感和悲壯感,激勵著詩人不畏一死、凜然刑場。而這句所表達的,正是那種震撼人心靈的、自赴一死的強烈崇高感和強烈悲壯感。
- 尋梅道士(一作尋梅道士張山人)彭澤先生柳,山陰道士鵝。我來從所好,停策夏云多。重以觀魚樂,因之鼓枻歌。崔徐跡未朽,千載揖清波。
- 點絳唇簾卷荷香,綺羅人在薰風(fēng)里。謝庭家世。來作閨門瑞。象服魚軒,占盡人間貴。應(yīng)難比。蟠桃花底。一醉三千歲。
- 過信陽軍白雪驛得罪先朝出粉闈,五原功業(yè)有誰知。年余放逐無人識,白雪關(guān)頭一望時。
- 與江朝宗丁宗功飲酒梅花下二首一笑未易得,今朝豈偶然。故園方自適,我輩更相便。好月好花夜,不寒不暖天。莫辭拼一醉,為我棹觥船。
- 梅瓊?cè)~宮闈飾,瑤華樂府詞。和羹資倚相,止渴濟全師。七實連三實,南枝對北枝。同心將紫帶,長恐失芳時。
- 徐少卿挽詞忽作嚴(yán)州夢,難隨上雍班。行藏天分巧,夷險世機閒。瘴酒云生綠,銘旌露濕斑。保昌鐘梵曉,依舊是家山。
- 早行萬類半已動,此心寧自安。月沉平野盡,星隱曙空殘。馬渡橫流廣,人行湛露寒。還思猶夢者,不信早行難。
- 呈古直芹泮西風(fēng)寂寞濱,相逢不作白頭新。人知叔向古遺直,誰識堯夫今逸民。自古文章差底病,歷觀賢圣莫非貧。老來安養(yǎng)浩然氣,吾輩安能俯仰人。
- 南楚懷古南國久蕪沒,我來空郁陶。君看章華宮,處處生蓬蒿。但見陵與谷,豈知賢與豪。精魂托古木,寶劍捐江皋。倚棹下晴景,回舟隨晚濤。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往事那堪問,此心徒自勞。獨馀湘水上,千載聞離騷。
- 蒸豚觜長毛短淺含臕,久向山中食藥苗。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饤,輭熟真堪玉筋挑。若把養(yǎng)根來比來,要根只合吃藤條。
- 野橋經(jīng)雨斷,澗水向田分——— 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 馬首歸何日,鶯啼又一春——— 劉長卿送鄭司直歸上都
- 茹芝休慕商山老,舍瑟當(dāng)睎魯國儒——— 胡寅和叔夏歲除
- 千秋滄海南,事與云水白——— 文天祥行府之?dāng)〉谄呤?/a>
- 清秋又是一年新,滿眼丹楓映白蘋——— 陸游暮秋
- 老無聲色娛,戒懼在飲食——— 陸游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韻
- 端如何武賢,不事長卿寵。——— 蘇軾送周正孺知東川
- 解印詩權(quán)在,移風(fēng)澤國春——— 鄭文寶送枝江秦長官罷秩
- 新邱莫嘆封塋儉,絕勝癡人錦裹山——— 劉克莊林貴州哀詩二首
- 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 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王契,字佐卿,京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