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問答
問:《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的作者是誰?
答: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的作者是盧汝弼
問: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是唐代的作品
問: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出自 唐代盧汝弼的《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
問: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的下一句是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問:出自盧汝弼的名句有哪些?
答:盧汝弼名句大全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賞析
寫邊庭夜警、衛(wèi)戍將士奮起守土保國的小詩。描寫邊塞風光和邊地征戰(zhàn)的作品,在唐詩中屢見不鮮。早在盛唐時期,高適、岑參、李頎等人就以寫這一方面的題材而聞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謂“邊塞詩派”,以后的一些詩人也屢有創(chuàng)作。但這組小詩,卻能在寫同類生活和主題的作品中,做到“語意新奇,韻格超絕”(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評此組詩語),不落常套,這是值得贊嘆的。
“朔風吹雪透刀瘢”,北地嚴寒,風雪凜冽,這是許多邊塞詩都曾寫過的,所謂“九月天山風似刀”(岑參),所謂“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再夸張些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但總還沒有風吹飛雪,雪借風勢,用穿透刀瘢這樣的形容使人來得印象深刻。邊疆將士身經百戰(zhàn),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齡所寫:“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其艱險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這首小詩卻寫負傷過的將士仍在守戍的崗位上繼續(xù)沖風冒雪,又不是單就風雪本身來描寫,而是說從已有的刀瘢處透進去,加倍寫出戍邊將士的艱辛。次句“飲馬長城窟更寒”,是由古樂府“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句化來,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這兩句對北地的嚴寒做了極至的形容,為下文蓄勢。
“半夜火來知有敵”,是說烽火夜燃,響起敵人夜襲的警報。結句“一時齊保賀蘭山”,是這首小詩詩意所在?!耙粫r”,猶言同時,無先后;“齊”,猶言共同,無例外,形容聞警后將士們在極困難的自然條件下,團結一致、共同抗敵的英雄氣概。全詩格調急促高昂,寫艱苦,是為了表現(xiàn)將士們的不畏艱苦;題名為“怨”,而毫無邊怨哀嘆之情,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義、充滿積極樂觀精神的小詩。
- 趙路鈴挽詞蚤歲游金闕,霞冠拜紫宸??煽疤鞂殎y,及見會昌春。宛宛王孫態(tài),飄飄物外身。靈光愴陳跡,遺老更何人。
- 襄陽路逢寒食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陽路。不辭著處尋山水,只畏還家落春暮。第九十卷
- 平綠軒瞰水地仍敞,開窗望不迷。良疇連遠近,秀野混高低。曉起煙千樹,春耕雨一犁。道人深樂此,壞衲且幽棲。
- 四景詩和孫僉判穎叔韻荻塘柳影午天云淡日遲遲,水面長條帶影垂。不是纖腰渾不定,自緣無力受風吹。
- 瑞香瑞香蓓蕾破寒晴,稚子呼為紫素馨。萬斛幽香量不盡,霜風吹送暮天青。
- 舜泉復發(fā)奕奕清波舊繞城,旱來泉眼亦塵生。連宵暑雨源初接,發(fā)地春雷夜有聲。復理溝渠通屈曲,重開池沼放澄清。通衢細灑浮埃凈,車馬歸來似晚晴。
- 寄外用前韻未得相攜約尚空,小箋一見一忡忡。妾意原非淥江水,無端只向畫橋東。
- 長溪道中和張自山韻潮風連地吼,江雨帶天流。宮殿扃春仗,衣冠鎖月游。傷心今北府,遺恨古東洲。王氣如川至,龍興海上州。
- 【中呂】小上樓 贈伶婦覷著你十分艷姿,千成心事。若不就著青春,擇個良姻,更待何時?等個忄空伺,尋個掙四,成就了這翰林學士。
- 過嚴子陵釣臺二首古木籠煙半鎖空,高臺隱隱翠微中。身安不羨三公貴,寧與漁樵卒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