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秋晚悲懷問答
問:《秋晚悲懷》的作者是誰?
答:秋晚悲懷的作者是李覯
問:秋晚悲懷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秋晚悲懷是宋代的作品
問:秋晚悲懷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出自 宋代李覯的《秋晚悲懷》
問: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的下一句是 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
問:出自李覯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覯名句大全
秋晚悲懷賞析
這首詩題為《秋晚悲懷》,詩人把主題定得十分明顯。自從宋玉在《九辯》中大抒悲秋情懷之后,感秋、悲秋就成為歷來詩人常寫的主題之一,這首詩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寫詩人內(nèi)心的悲感的。
起始兩句“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备袊@時光易逝,壯志未酬?!皾u老”則已是人生的秋天;“多憂”,可知世事并非平靜;“百事忙”,可見勞生碌碌,生計維艱。但詩人傷懷者尚不止此,時已暮,天漸寒,日漸短,時序是不留情的,流逝的時光,不能夠再回來了?!拔┎菽局懵滟猓瑐廊酥t暮!”作為一個有心的志士,詩人感到很悲傷。這兩句是從悲秋之情著筆,先把心事和盤托出,以見情真。次兩句寫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大自然原不過是點染秋色,詩人卻體察到時事的易于變遷。“一瞬曙光成夕陽”,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長,朝暉易成夕照?!皵?shù)分”以顯其漸變;“一瞬”,以明其短暫。秋晚降霜,黃葉染成了紅色。日暮了,夕陽雖好,畢竟抵不上朝陽;“霜葉紅于二月花”,雖然給人以另一種美的感受,但畢竟不及春花。詩人是多感的,他也懂得四時運行的規(guī)律,但面對現(xiàn)實,還是產(chǎn)生了淡淡的哀愁,因此這樣的詩句,能引起很多人的同感。第五、六兩句寫詩人開拓心胸,從現(xiàn)實中力求振奮。詩人想到流去的春水,應(yīng)有到海的時侯,它載去人們送別之情,祝愿它流進大海,匯成那雄波巨瀾,在奔騰浩瀚、無邊無際的海洋中,有它一份生命的力量。接著又想到山上的青松,青松的生命,是耐得住風(fēng)霜的,在風(fēng)欺霜打之后,依然虬枝奮昂,老干撐天,絲毫不帶有畏怯的樣子。前句以“應(yīng)到?!北硎就茰y,是寫他人;后句以“合經(jīng)霜”表示理所當(dāng)然,是寫詩人自己。前句于吟想中見柔情,是對他人的懷思;后句于激奮中見勁節(jié),是詩人對自己的策勵。但詩人此時并未得到完全的超脫,絲絲縷縷的秋懷,仍然使他有“歲月將零”的傷感。在詩的結(jié)尾中,詩人說:“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借用道書中壺公的故事,詩人說,如果能追隨著壺中的仙翁,也許能知道人間日月的長短,而不致有歲月蹉跎、華年難再的感慨。
全詩以悲懷起興,以自求振拔結(jié)束;中間兩聯(lián),對仗自然,語言清新灑落,可見詩人風(fēng)格的一斑。詩中所表達(dá)的情意,對當(dāng)時懷才未遇的志士來說,有普遍的意義。
- 滿江紅(端午)梅雨初收,渾不辨、東陂南蕩。清旦里、鼓鐃動地,車輪空巷。畫舫稍漸京輦俗,紅旗會踏吳兒浪。共葬魚娘子斬蛟翁,窮歡賞。麻與麥,俱成長。蕉與荔,應(yīng)來享。有累臣澤畔,感時惆悵??v使菖蒲生九節(jié),爭如白發(fā)長千丈。但浩然一笑獨醒人,空悲壯。
-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韻好花不必大,骨瘦花自小。一點春有余,萬古香不了。
- 瓊花玉立祠庭久不衰,俄經(jīng)剪伐重能栽。端知妙護有神力,更喜當(dāng)時殲厥魁。種不他傳焉得子,年將豐稔輒多開。天生異物初無伴,只許翻階近侍來。
- 夜泊此地知何處?扁舟系小亭。孤村低臥水,野屋大于瓶。卻少犁鋤樂,尚余鋒鏑腥。白頭萬里客,仰愧老人星。
- 景靈宮樂章皇帝還位乾安之曲帝臨閟庭,逆釐上靈。神保安坐,蕭若有承。嘉觴既申,德聞惟馨。靈光留俞,祚我億齡。
- 寄曾子固二首崔嵬天門山,江水繞其下。寒渠已膠舟,欲往豈無馬。時恩繆拘綴,私養(yǎng)難乞假。低徊適為此,含憂何時寫。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安得有一廛,相隨問耕者。
- 歲暮夜長病中燈下聞盧尹夜宴以詩戲之且為來日張本也榮鬧興多嫌晝短,衰閑睡少覺明遲。當(dāng)君秉燭銜杯夜,是我停飧服藥時。枕上愁吟堪發(fā)病,府中歡笑勝尋醫(yī)。明朝強出須謀樂,不擬車公更擬誰。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八官軍兩岸護龍丹,麥飯魚羹進不休。宮女垂頭空作惡,暗拋珠淚落船頭。
- 水宿分席眠鷗渚,廬山夢已通。蓬聲疏密雨,燈影往來風(fēng)。我正思吾母,兒應(yīng)說乃翁。擁衾天未曉,此味與誰同。
- 菊有黃花為彥逢弟壽正色憎桃李,凌霜見嫩黃。有同高士操,常占晚秋芳。裊裊金風(fēng)軟,漙漙玉露光。君恩隆一束,時令應(yīng)重陽。幸遇桑蓬慶,欣逢麴米香。敢因難老祝,採掇奉瑤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