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那個面白如玉的是誰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車過了天津橋。
在城東的大道上看花,驚動得洛陽人都來看他。
注釋
洛陽陌:亦名“洛陽道”,古樂曲名。屬橫吹曲辭。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誰家郎:用的是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fēng)流韻事?!稌x書·潘岳傳》記載:“(潘)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天津:洛陽橋名。在洛水上。
東陌:洛陽城東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陽春時節(jié),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妒勒f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绷汉單牡邸堵尻柕馈罚骸坝褴嚑帟匀耄斯绺呦??!?/p>
洛陽陌問答
問:《洛陽陌》的作者是誰?
答:洛陽陌的作者是李白
問:洛陽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洛陽陌是唐代的作品
問:洛陽陌是什么體裁?
答:樂府
問: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出自 唐代李白的《洛陽陌》
問: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的下一句是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洛陽陌賞析
《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列于《橫吹曲辭》,梁簡文帝、沈約、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陽道》,皆寫洛陽士女游樂之事。李白始題《洛陽陌》。蕭士赟云:“《樂府遺聲》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陽陌》?!崩畎自娧嘏f樂府題旨,當(dāng)作于開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陽時。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借用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fēng)流韻事,描繪出一幅洛陽富家子弟駕駛寶馬香車、駛于天津橋忽轉(zhuǎn)城東看桃李的景致。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描繪出白玉郎本不想驚動世人,觀賞桃李花美時卻驚動洛陽人的熱鬧紛紜景象,可謂春風(fēng)得意,時代萬人迷。
- 蘇武慢十載燕山,十年江上,慣見半生風(fēng)雪。對雪無舟,泛舟無雪,不遇并時高潔。斷港殘沙,今茲何夕,一似剡溪歸越。但掀篷、數(shù)尺梅花,人跡鳥飛俱絕。君不見、五老危巔,浮丘絕頂,笑我早生華發(fā)。返老還童,易粗為妙,定有九還丹訣。霽景浮空,天光眩海,一體本無分別。便堪稱、六一仙公,千古太虛明月。
- 報師恩 疏慵懶看經(jīng)教懶燒香。兀兀騰騰似醉狂。日月但知生與落,是非寧辨短和長??蛠碜闲你紗?,飯到唇邊口倦張。不是故將形體縱,養(yǎng)成貧病療無
- 洪云巖有和謝之春近衡峰雁又回,才懷休憶故山梅?;ㄆ谧允墙显?,早晚湘南也解開。
- 青杏兒·秋午枕夢初殘,高樓上,獨憑闌干。清商應(yīng)律金風(fēng)至,砧聲斷續(xù),笳音幽怨,雁陣驚寒。景物不堪看,凝眸處愁有千般。秋光談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隱隱青山。
- 吳尉東閣西亭石板橋東閣,軒窗如此華。碧虛澄水鑒,紅影侵霜花。似串歌云駐,如泥醉帽斜。但驚風(fēng)露冷,飄落怕還家。
- 賦得新秋似舊秋新秋搖落意,只似舊秋時。流景預(yù)何事,長年真自悲。芙蕖兼露歇,楊柳帶蟬衰。嘆罷蹉跎在,惟應(yīng)素領(lǐng)知。
- 和梁簽判潁州西湖十三題飛蓋橋朱橋矗矗兩園間,湖水平時柳可攀。車馬等間湖上去,游人常踏月中還。
- 昔人貴松柏昔人貴松柏,為有霜雪姿。折以贈遠(yuǎn)別,歲寒心不移。愿言且珍藏,聊慰千日思,青青隕秋黃,勿同楊柳絲。
- 憶舊游(寄王圣與)記移燈翦雨,換火篝香,去歲今朝。乍見翻疑夢,向梅邊攜手,笑挽吟橈。依依故人情味,歌舞試春嬌。對婉娩年芳,漂零身世,酒趁愁消。天涯未歸客,望錦羽沈沈,翠水迢迢。嘆菊荒薇老,負(fù)故人猿鶴,舊隱誰招。疏花漫撩愁思,無句到寒梢。但夢繞西泠,空江冷月,魂斷隨潮。
- 晨起晨興一爐火,焰焰如鎔金。大明忽東升,陽暉散重陰。家人過平劑,有酒向我斟。此外便何求,便可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