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⑵畫樓:華美的樓房。此處指閨房。
⑶杜鵑:一種小鳥,俗稱布谷,亦稱杜宇。傳說為蜀帝杜宇所化,叫聲凄慘,聽上去好似“不如歸去”。
落梅風(fēng)·斜陽外問答
問:《落梅風(fēng)·斜陽外》的作者是誰?
答:落梅風(fēng)·斜陽外的作者是李致遠(yuǎn)
問:落梅風(fēng)·斜陽外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落梅風(fēng)·斜陽外是元代的作品
問:斜陽外,春雨足,風(fēng)吹皺一池寒玉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斜陽外,春雨足,風(fēng)吹皺一池寒玉 出自 元代李致遠(yuǎn)的《落梅風(fēng)·斜陽外》
問:斜陽外,春雨足,風(fēng)吹皺一池寒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斜陽外,春雨足,風(fēng)吹皺一池寒玉 的下一句是 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杜鵑聲莫啼歸去。
問:出自李致遠(yuǎn)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致遠(yuǎn)名句大全
落梅風(fēng)·斜陽外賞析
李致遠(yuǎn)這首小令狀寫離情。前三句寫景,后二句寫情。開頭即以“斜陽”、“春雨”渲染雨后春晚的寂靜落寞?!帮L(fēng)吹皺一池寒玉”,初看是對外在世界的描寫,其實(shí)亦是對主人公的內(nèi)心感受的揭示,不妨視為過渡句。第四句“畫樓中有人情正苦”才開始正面點(diǎn)題,直接道出離人之“苦”。尾句“杜鵑聲莫啼歸去”,表達(dá)了企盼離人早歸的殷切之意。整個(gè)作品用語含蓄,使相思的凄苦表達(dá)得更為深沉。
- 送宇文六花映垂楊漢水清,微風(fēng)林里一枝輕。即今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
-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cè)足不容舠。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 兌女余最小孫也慧而夭悼以六言二首性慧于靈照女,年小似善財(cái)童。急急之符奪汝,瑯瑯之音惱翁。
- 梅雨梅雨潤兼旬,暑月不知夏。溪流三尺強(qiáng),舟人驚昨夜。余家有瓜田,蘋藻紛揉藉。魚暇失憑依,跳躍至床下。卑濕畏暮年,扶策升臺榭。難原方丈食,互市物踴價(jià)。四鄰各凄涼,惟有酒可借。五月藉新白,咀嚼勝棗。閉門人事絕,幾晚烏巾卸。震雷壓不住,神龍未遑暇?;蛑^蛟為孽,胡不寧爾舍。旱澇政本農(nóng),偏惠及閒架?;侍鞜o所私,未遽損禾稼。一洗天下清,作我圣人化。
- 送僧歸新羅淼淼萬馀里,扁舟發(fā)落暉。滄溟何歲別,白首此時(shí)歸。寒暑途中變,人煙嶺外稀。驚天巨鰲斗,蔽日大鵬飛。雪入行砂屨,云生坐石衣。漢風(fēng)深習(xí)得,休恨本心違。
- 贈(zèng)浦城星家周廷輔胸中千歲日,掌上一天星。河洛無余妙,著龜不敢靈。曾何便自狂,也不忘相形。左右逢原話,公卿滿意聽。
- 次韻和酬知開封縣錢易學(xué)士見寄三首珠落銀鉤向玉牋,不還合浦到溪邊。無雙雙美真堪愛,似聽湘娥鼓舜弦。
- 簾銀蒜鈎簾宛地垂,桂叢烏起上朝暉。枉將玳瑁雕為押,遮掩春堂礙燕歸。
- 行湘喜雨簡劉公度周明叔將行客有戒,正熱人不禁。出門一昔雨,解纜十日陰。湘山益以碧,湘水益以深。天光接云夢,野暝蒙衡郴。蠅無盤中跡,蟬有木末音。顧乃廢枕簟,爰方索衣衾。我起問夾岸,往藏孰與今。衡茅或數(shù)間,叢竹畢十尋。蒲蓮間華實(shí),鷗鷺時(shí)浮沉。老穉各有得,漁樵不相侵。早插禾欲孕新炊粟如金。為之失倦游,於以成孤斟。永懷泛湘人,屈賈多愁吟。往者亦此境,今者亦此心。空名但千載,佳思誰一襟。時(shí)哉不可失,浯溪更駸駸。
- 青溪 / 過青溪水作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