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云銷雨霽,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瀾,遠(yuǎn)處高樓顯得比平時更高了,水讓人感覺到比平時更涼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顯得比平時更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遮到屋檐。紗帳中的藤席上,芳齡女孩身著輕絹夏衣,手執(zhí)羅扇,靜靜地享受著宜人的夏日時光。
注釋
越調(diào):宮調(diào)名。天凈沙:曲牌名,入越調(diào)。
畫檐:有畫飾的屋檐。
紗廚:用紗做成的帳子。簟(diàn):竹席,葦席。
縑(jiān):細(xì)的絲絹。
天凈沙·夏問答
問:《天凈沙·夏》的作者是誰?
答:天凈沙·夏的作者是白樸
問:天凈沙·夏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天凈沙·夏是元代的作品
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出自 元代白樸的《天凈沙·夏》
問: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的下一句是 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問:出自白樸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樸名句大全
天凈沙·夏賞析
作者選取了一個別致的角度:用寫生手法,勾畫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前三句是第一個層次:云收雨霽,流水波添,雨過天晴,樓也顯得比平時高,水散發(fā)著涼爽的氣息,雨后的瓜似乎也顯得比平時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垂到畫檐。后兩句是第二層次,畫面上出現(xiàn)了人物:紗帳中的藤席上,一個身著輕絹夏衣,手執(zhí)羅扇的芳齡女孩,靜靜地消受著宜人的時光。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躁熱、喧鬧的特征,卻描繪了一個靜謐、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chǎn)生神清氣爽的感覺。
這一特殊境界的創(chuàng)造,得力于作者藝術(shù)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凈鉛華,全用白描,簡潔、清晰得如同線體畫。其次,作者特意選擇雨后的片刻,將夏日躁動的特征,化為靜態(tài):云收雨過,綠蔭低垂,就給人一種清爽、恬靜、悠閑的感受。第三,與白樸的《天凈沙·春》一樣,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從樓上女子的角度來描寫的。不過,在《天凈沙·春》中,作者著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視覺和聽覺,而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種情緒體驗,“樓高水冷瓜甜”,正是這一具體情景下的獨特感受。
- 足弱感劉賓客跛牛嘆劉子憐跛牛,行將就庖宰。云斯竟不免,觳觫有何罪。為善無近名,月刀用則匱。莊氏其至言,超然出形器。
- 皇甫主簿期游山不及赴休官匹馬在,新意入山中。更住應(yīng)難遂,前期恨不同。集蟬苔樹僻,留客雨堂空。深夜誰相訪,惟當(dāng)清凈翁。
- 游開化寺地絕纖塵萬籟清,當(dāng)門幽致畫難成。黛妝峰岫高低影,練卷波濤旦暮聲。侵竹古廊秋蘚合,倚云禪閣夜燈明。上方別有幽棲處,樹石參差稱野情。
- 示梅山弟八句浮世蘧廬付一呀,詩書余瀝子孫家。兩池分受高低水,四岸量栽次第花。笑傲溪山如故舊,招邀云月共生涯。相逢數(shù)酌春風(fēng)酒,不信人間有戰(zhàn)蝸。
- 和友人寄長林孟明府為政為人漸見心,長才聊屈宰長林。莫嫌月入無多俸,須喜秋來不廢吟。寒雨旋疏叢菊艷,晚風(fēng)時動小松陰。訟庭閑寂公書少,留客看山索酒斟。
- 路傍曲南山宿雨晴,春入鳳凰城。處處聞弦管,無非送酒聲。
- 登杭州冷泉亭天竺峰西月幾層,亭孤應(yīng)忌俗人登。山光曉射聞猿客,泉影秋搖倚樹僧。微雨灑臺青有點。片云生石冷多稜。斜陽更起題詩興,還喜重來或未能。
- 上李大參云間龍鶴隱峰巒,袖手何妨此考槃。秋老未須愁菊悴,春回寧復(fù)訝梅酸。風(fēng)吹雁字成簪盍,雪壓鷗盟閱歲寒。萬卷后墳誰可續(xù),為言執(zhí)事勸加餐。
- 送馬擴(kuò)詣行在全趙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氛祲一掃鑾輿返,若個將軍肯用心。
- 題梅山袖凜摧奸劍拂霜,奈何不報疏三章。南昌一尉孤忠日,西漢諸王百沸湯。便覓赤松為伴去,何求青史把名揚。想疑九轉(zhuǎn)丹成后,憤吐精衷訴玉皇。說到神仙事渺茫,壽春亙古此靈場。松邊白隱千年鶴,嶺外紅拖幾夕陽。霞馭月寒時弄影,斗壇風(fēng)冷夜聞香。先生不必真人號,自與乾坤共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