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落葉飄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
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凄涼可惜生不同時。
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云雨荒臺難道真是荒唐夢思。
最可嘆楚王宮殿早蕩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跡讓人生疑。
注釋
搖落:凋殘,零落。
風流儒雅:指宋玉文采華麗瀟灑,學養(yǎng)深厚淵博。
“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蕭條之感卻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歸州 (秭歸)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歸之宅??瘴脑澹核谷艘讶?,只有詩賦留傳下來。
云雨荒臺: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标柵_,山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
“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后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只經(jīng)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著這些古跡。楚宮:楚王宮。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問答
問:《詠懷古跡五首·其二》的作者是誰?
答:詠懷古跡五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
問: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是唐代的作品
問: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出自 唐代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問: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的下一句是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問: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賞析
第二首是推崇楚國著名辭賦作家宋玉的詩。詩是作者親臨實地憑吊后寫成的,因而體會深切,議論精辟,發(fā)人深省。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云雨,故宅荒臺,舟人指點的情景,都是詩人觸景生情,所抒發(fā)出來的感慨。它把歷史陳跡和詩人哀傷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現(xiàn)了主題。詩人瞻仰宋玉舊宅懷念宋玉,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宋玉的崇拜,并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鳴不平。全詩鑄詞溶典,精警切實。有人認為,杜甫之“懷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這種說法自有見地。
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寫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歡會故事,因而傳為巫山佳話。又相傳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過巫峽,至江陵,不禁懷念楚國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來,宋玉既是詞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卻都只被視為詞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則遭誤解,至于曲解。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處,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為傷心處。這詩便是詩人矚目江山,悵望古跡,吊宋玉,抒己懷;以千古知音寫不遇之悲,體驗深切;于精警議論見山光天色,藝術獨到。
杜甫到江陵的時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辯》正以悲秋發(fā)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倍鸥Ξ敃r正是產(chǎn)生悲秋之情,因而便借以興起本詩,簡潔而深切地表示對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時又點出了時節(jié)天氣?!帮L流儒雅”是庾信《枯樹賦》中形容東晉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語,這里借以強調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負的志士。“亦吾師”用的是王逸的說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閔惜其師忠而被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边@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師承宋玉,同時表明這首詩旨意也在閔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聯(lián)接著就說明詩人自己雖與宋玉相距久遠,不同朝代,不同時代,但蕭條不遇,惆悵失志,其實相同。因而望其遺跡,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淚。
詩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懷才不遇,后半則為其身后不平。這片大好江山里,還保存著宋玉故宅,世人總算沒有遺忘他。但人們只欣賞他的文采辭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負和創(chuàng)作精神。這不符宋玉本心,也無補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這巫山巫峽,使詩人想起宋玉的兩篇賦文。賦文的故事題材雖屬荒誕夢想,但作家的用意卻在諷諫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誕夢想,欣賞風流艷事。這更從誤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閹割成荒誕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為無謂詞人。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傷心。而最為叫人痛心的是,隨著歷史變遷,歲月消逝,楚國早已蕩然無存,人們不再關心它的興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負和創(chuàng)作精神,以至將曲解當史實,以訛傳訛,以訛為是。到如今,江船經(jīng)過巫山巫峽,船夫們津津有味,指指點點,談論著哪個山峰荒臺是楚王神女歡會處,哪片云雨是神女來臨時。詞人宋玉不滅,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獲際遇,身后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為此。前人說“言古人不可復作,而文采終能傳也”,恰好與杜甫的原意相違背。
體驗深切,議論精警,耐人尋味,是這詩的突出特點和成就。但這是一首詠懷古跡詩,詩人親臨實地,親自憑吊古跡,因而山水風光自然在詩中顯露出來。杜甫沿江出蜀,飄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計窘迫,境況蕭條,情緒悲愴,本來無心欣賞風景,只為宋玉遺跡觸發(fā)了滿懷悲慨,才灑淚賦詩。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云雨,故宅荒臺,以及舟人指點的情景,都從感慨議論中出來,蒙著歷史的迷霧,充滿詩人的哀傷,詩人仿佛是淚眼看風景,隱約可見,其實是虛寫。從詩歌藝術上看,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富有獨創(chuàng)性。它緊密圍繞主題,顯出古跡特征,卻不獨立予以描寫,而使其溶于議論,化為情境,渲染著這首詩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詠古的特色。
這是一首七律,要求諧聲律,工對仗。但也由于詩人重在議論,深于思,精于義,傷心為宋玉寫照,悲慨抒壯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賦,在用詞和用典上精警切實,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韻律和諧,對仗工整,寫的是律詩這種近體詩,卻有古體詩的風味,同時又不失清麗。前人認為這首詩“首二句失粘”,只從形式上進行批評,未必中肯。
- 岳陽樓望洞庭風定空澄氣渾然,恍如太極未分前。只因有浪知為水,若遇無云總是天。舊說君山嶷帝樂,新同老木識飛仙。而今大洞黃庭客,又著題詩記歲年。
- 菩薩蠻(十一之五)綠楊眠后拕煙穗。日長掃盡青苔地。香斷入簾風。爐心檀燼紅。蘭溪修祓禊。上巳明朝是。不許放春慵。景陽臨曉鐘。
- 浪淘沙(蠟梅)嬌額尚涂黃。不入時妝。十分輕脆奈風霜。幾度細腰尋得蜜,錯認蜂房。東閣久凄涼。江路悠長。休將顏色較芬芳。無奈世間真若偽,賴有幽香。
- 送李大都護單與雖不戰(zhàn),都護事邊深。君執(zhí)幕中秘,能為高士心。海頭近初月,磧里多愁陰。西望郭猶子,將分淚滿襟。
- 夜泊暫向江邊泊夜舟,忽聞吹笛水邊樓。笛聲可解生愁思,自是離人有許愁。
- 題三巖占斷煙霞老一丘,玉巖閱歷幾春秋。削成四壁開三面,比似他山出一頭。幾欲登臨尋勝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濃墨書巖石,恨不攜琴更少留。
- 水調歌頭吾鄉(xiāng)陸永仲,博學高才。自其少時,有聲場屋,今棲自鹿洞下,絕葷酒,屏世事,自放塵埃之外。行將六十,而有嬰兒之色,非得道者能如是乎。鳳舞龍蟠處,玉室與金堂。平生想望真鏡,依約在何方。誰信許君丹灶,便與吳君遺劍,只在洞天傍。若要安心地,便是遠名場。幾年來,開林麓,建山房。安眠飽館清坐、無事可思量。洗盡人間憂患,看盡仙家風月,和氣滿清揚。一笑塵埃外,云水遠相忘。
- 笑指亭多少人間狹路偏,山川還是舊山川。淡然忘笑兼忘指,嘿嘿真成第一禪。
- 舟過吳江謁臞庵翁少留為賦二詩明明窗色極知晚,隔岸喧闐祗掩關。上下亭臺煙雨外,參差花竹水云間。從多萌剪東南柳,勝絕新增西北山??吐肥晷量喙?,也容一日及公閒。
- 七夕日游仙人洞蟬引秋風上桂枝,登山臨水不勝悲。獸蹲虎踞石見怪,天劃神刓洞出奇。無復碧藍雞刷羽,空余青栗蝟攢皮。儻分衲子三緣屋,當與仙人五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