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東望白閣云,半入紫閣松。
勝概紛滿目,衡門趣彌濃。
幸有數(shù)畝田,得延二仲蹤。
早聞達士語,偶與心相通。
誤徇一微官,還山愧塵容。
釣竿不復(fù)把,野碓無人舂。
惆悵飛鳥盡,南谿聞夜鐘。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雷聲就在太白山旁邊震響,雨點卻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向東遙望白閣峰頂?shù)脑旗F,仿佛一半飄散入紫閣青松。
美妙的景象紛然出現(xiàn)眼前,草堂隱居的生活趣味更濃。
自家里幸好還有幾畝田地,得以追隨二仲隱逸的行蹤。
早就知曉有識之士的見解,自己內(nèi)心里恰與他們相通。
如今錯誤地屈從一介小官,不免為沾染塵俗感到愧疚。
早年垂釣的魚竿不復(fù)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棄置不用。
飛鳥投林激起我無限惆悵,南溪畔又傳來報時的夜鐘。
注釋
因假:一作“田假”,唐代官吏到職田理田的假期。
白閣:終南山的一個山峰,在陜西鄂縣東南。
太白:太白山,在陜西邱縣南。
紫閣:終南山的一個山峰。
勝概:美景。
衡門:此指自閣西草堂。
延:及。
二仲:指漢代隱士羊仲、求仲。
達士:明智達理之士。
偶:恰。
徇:從,曲從。
塵容:俗態(tài)。
碓(duì):舂米的器具。
南溪:泛指白閣西草堂南邊的溪澗。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問答
問:《因假歸白閣西草堂》的作者是誰?
答:因假歸白閣西草堂的作者是岑參
問:因假歸白閣西草堂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因假歸白閣西草堂是唐代的作品
問:因假歸白閣西草堂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出自 唐代岑參的《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問: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的下一句是 東望白閣云,半入紫閣松。
問:出自岑參的名句有哪些?
答:岑參名句大全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賞析
詩人在三十歲考中進士時,卻只在京城長安做了個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職責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工作刻板而又瑣碎。這對于詩人來說,無異于被無形的繩索捆縛著,使他置身于牢籠。詩人不耐煩衙署的枯燥無味,請假回到草堂,寫下這首詩。
- 竹冠竹冠橫五折,安用鐵絲旒?斑積湘江雨,清銜□谷秋?自然堅節(jié)在,難與俗情侔。相見無疑怪,先生不姓劉。
- 婆羅門引(再游仙潭薛氏園亭)素秋向晚,歲華分付木芙蓉。蕭蕭紅蓼西風。記得當時擷翠,擁手繞芳叢。念吹簫人去,明月樓空。遙山萬重。望寸碧、想眉峰。翠鈿瓊珰謾好,誰適為容。凄涼懷抱,算此際、唯我與君同。凝淚際、目送征鴻。
- 沁園春(癸卯佛生翼日,將戟,夢中有作。既醒,但易數(shù)字)有個頭陀,形等枯株,心猶死灰。幸春山筍賤,無人爭吃,夜爐芋美,與客同煨。何處幡花,忽相導(dǎo)引,莫是天宮迎赴齋。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講席初開。這邊尚自徘徊。笑那里紛紛早見猜。有尊神奮杵,拳粗似缽,名緇豎拂,喝猛如雷。老子無能,山僧不會,誰誤檀那舉請哉。山中去,便百千億劫,休下山來。
- 失調(diào)名飲盡莫留殘。
- 郴江百詠并序燕堂山有香爐水有瓶,齋無塵榻閣無鈴。胡床塵拂枯藜杖,門對江山日夜扃。
- 和幽居謝他逋客請回車,曳鉤清溪盡可漁。一飽何思更何慮,四時無欠亦無余。鷗閑與我兩相似,鳩拙於人百不如。金馬玉堂夢難到,凄涼分已愛吾廬。
- 盧守攜酒過薛直老草堂次韻書戟森森轉(zhuǎn)水湄,草堂顏色帶恩私。亂離海上多簪紱,槃礴風前卸馬羈。醉帽半敧花近眼,賡歌間發(fā)墨翻池。諸公明日朝天去,且為南陽借杜詩。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赴南恩道間和楊體南三首再歲大江濱,了無功可程。行行看絕塞,錄錄更專城。不作安巢鳥,應(yīng)慚出谷鶯。賴同草玄手,時抱一經(jīng)橫。
- 和方次云至日作至日空相憶,何時復(fù)此來。素書煩蠟炬,往事付寒杯。夢破風驚竹,詩成雨綻梅。江城低婺女,回首亦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