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高愛山隱居)
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橫孤艇。
眠鷗未醒。
甚占得莼鄉(xiāng),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
還重省。
豈料山中秦晉。
桃源今度難認(rèn)。
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元非捷徑。
深更靜。
待散以吹1|1簫,跨鶴天風(fēng)冷。
憑高露飲。
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我愛自己的家園,陋室依傍千頃鏡湖,天地間清涼朗澈一片。睛暖的山光,蒼翠的樹色,斑駁的花影,都映照在月下的鏡湖間。遠(yuǎn)處有沙灘,看鏡湖水波蕩漾,柳蔭之下橫停一只小船。鷗鳥未醒猶在眠。此處富有莼羹、鱸魚,人們視而不見,惟見夕陽帶來春日的傍晚。
再三思忖。人們尋覓晉武陵人到過的桃花源,縱然找到,有誰知道這個(gè)桃花源是秦還是晉,恐怕見了也難認(rèn)。莫說隱居在林泉間就是長生之路,我朗然一笑,要曉得隱居也不是捷徑可攀。我待要披散著頭發(fā),吹簫跨鶴登仙而去,何懼天風(fēng)高寒。凌風(fēng)飲露,遠(yuǎn)離塵緣。恰月光蕩搖半面山崖,一輪明月升上萬松山巔。
注釋
摸魚子:詞牌名。
清潤:指湖水清澄明凈。
晴嵐:晴日山林中的霧氣。
天鏡:指湖面。
迥:遠(yuǎn)。
莼鄉(xiāng):用張翰在外做官思念家鄉(xiāng)莼羹、鱸魚膾的典故,此處指隱居之處。
山中秦晉、桃源: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故事。在陶淵明筆下,桃花源是一個(gè)理想境界,桃花源中的人自稱是先世避秦末世亂而來此定居的。后遂用“桃源”、“秦源”、“晉洞”等喻世外仙境,也指避世隱居的地方。
捷徑:指通過隱居、抬高身價(jià)而出仕求官的道路。
碧落:猶云碧空。
摸魚兒(高愛山隱居)問答
問:《摸魚兒(高愛山隱居)》的作者是誰?
答:摸魚兒(高愛山隱居)的作者是張炎
問:摸魚兒(高愛山隱居)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摸魚兒(高愛山隱居)是宋代的作品
問:摸魚兒(高愛山隱居)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 出自 宋代張炎的《摸魚兒(高愛山隱居)》
問: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 的下一句是 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
問:出自張炎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炎名句大全
摸魚兒(高愛山隱居)賞析
張炎應(yīng)召北上抄寫“藏經(jīng)”南歸后,在山陰一帶流寓,曾在鏡湖一帶隱居。高愛山是其隱居之所。這首詞表達(dá)了他對元政權(quán)嚴(yán)重不滿和敵對情緒。
起筆短促而突兀:“愛吾廬”令人精神一振。借古代著名隱士陶淵明之意,暗示了其中“與世相違”的深意,為全詞定下了基調(diào)。隨之寫湖水“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清潤,指湖波之清涼朗澈和氣候之爽潤宜人。繼而寫湖中的倒影:“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本ε纳焦狻⑸n翠的樹色,斑駁的花影,都映照在這面天然的鏡子里?!吧称皱摹本鋵戇h(yuǎn)處的沙灘?!翱匆八?,隔柳橫孤艇?!睂懥幭碌男⊥??!懊啁t未醒。甚占得莼鄉(xiāng),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眠鷗”,這里指隱士幽人?!吧酢保??!拜秽l(xiāng)”,化用張翰思吳中故鄉(xiāng)莼羹、鱸魚膾故事,指隱逸之鄉(xiāng)。在隱士之生活天地,萬籟俱寂,人蹤不見,只有斜陽的余輝在閃耀。
“豈料山中秦晉,桃源今度難認(rèn)?!辈戵E起。夕陽落下的只余一抹余暉斜照,暮色之蒼茫,令人浮想聯(lián)翩:在這與世隔絕的山間也難逃世事更換的影響,原來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海市蜃樓了!何處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樂土呢?慨嘆之余,他又自我慰解:“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原非捷徑?!笨嚲o的琴弦終于松弛了下來。
“深更靜。待散發(fā)吹簫,跨鶴天風(fēng)冷。憑高露飲。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边@幾句如同一串串美妙的樂符,連串成一曲高元。明亮的樂章。令人有飄飄欲仙之感。在萬壑松風(fēng)之夜,詞人徜徉在吹簫跨鶴,凌風(fēng)飲露的意境中,希冀從此拋撇開那充滿不安和苦難的惡濁的塵世。
這首詞上闋以寫實(shí)景為主,字字落地有聲;下闋以抒情為主,情情景景皆為幻象。作者欲為通過這種方式重覓光明。用語句平實(shí)、遒煉來貫情,意境較為獨(dú)特。既然生活于地球之上苦難重關(guān),何不離開俗世,皆時(shí)作“仙游”的夢想,以求得到些許的慰藉呢!但幻景不能無限飆升,它仍然有個(gè)限度。詞人雖然在隱居以求避世,實(shí)際上是“憤世”之后所作的一種無奈之舉。
- 緣識春長秋風(fēng)敗黃葉,白發(fā)老人慵把鑷。光景如箭亦如飛,我不聰明賢者說。知近知深知更遠(yuǎn),善緣惡境勿交涉。勿交涉,語重疊,古往今來閑日月。
- 客久衣裳敝盡客游闌,三月江城雨更寒。小店有翁賒酒易,名園無主看花難。驅(qū)馳塵土身千里,荏苒光陰指一彈。種種舊愁歸杜宇,青山碧樹帶愁看。
- 探禹穴禹穴鎮(zhèn)名山,神龍夙呵衛(wèi)。告成馀此跡,天地相終始。昔在紹興中,吊古先君子。探穴勇躋攀,慨嘆不能已。援筆賦會稽,兼述風(fēng)土美。趨庭童左卯時(shí),誦之能略記。頗識尋幽趣,便有東游志。道路阻且長,日月疾難恃。此興墮渺茫,轉(zhuǎn)燭逾三紀(jì)。兩年寓臨安,相隔才一水。登覽似可期,特未敢必耳。今年正日末,乃不料行止。云隨渡江風(fēng),身著千巖里。借問自何方,可訪夏后氏?;蛑父叻逶疲谑謇?。是日天氣清,好風(fēng)濯衣袂。興來不假懶,偕行二三子。猶子試上庠,邂逅跡能侍。呼舟汎鏡湖,肌膚撲空翠。新荷點(diǎn)青錢,魚行不相避。水凈無波濤,曾不逾時(shí)至。舍棹叩仙扉,宮額賜龍瑞。古道怪松引,重門老柏倚。苔徑稍深登,曲折窮幽邃。巨石忽在眼,不與他石類。勢壓千萬山,魑魅敢睥睨。人言為洞天,我忻識勝地。當(dāng)中生裂紋,舊傳有深閟鑰,莫測神靈意。戀戀不能去,而有感于已。平生喜搜訪,幽山殆有契。何以挽仰間,來游者三世。先賦那敢攀,靈光誠自愧。強(qiáng)裁五言詩,未能無習(xí)氣。詩成不須寫,阿龜聊復(fù)識。
- 道中即事南浦東岡二月時(shí),迸流穿樹墮花隨。春風(fēng)掩映千門柳,多少長條拂地垂。
- 水調(diào)歌頭(追和東坡)湖上有佳色,黃菊傲霜秋。一尊相屬,談詠彼此得無愁。何處鱸魚初薦,錯(cuò)俎金齏點(diǎn)膾,令我憶東州。雙鷺帶斜日,飛下白蘋洲。晚風(fēng)勁,吹殘酒,襲破裘。故人俱在,江左底事獨(dú)淹留。歸去草堂侵夜,一點(diǎn)青熒燈火,得句可忘憂。欲識無窮意,終日倚城樓。
- 喜諸子所和詩盟歌俱有可采再用韻見意蠻觸封疆日勍敵,金丹不療膏肓疾。抖擻風(fēng)埃發(fā)詩骨,參差頭角嶄然出。老夫所志在大雅,諸子政須勤帝籍。三嘆變風(fēng)我心惻,箾韶忍受淫哇屈。豈不見渭川千畝拂云長,前日手栽數(shù)寸碧。茍得其養(yǎng)終巨世,勿玩流光生厭射。世間淺者無遠(yuǎn)識,如獸系足鳥摧翼。伯樂眼空冀北群,湯鼎坐吊淮南虱。
- 蘆葦江八詠蘆山樵唱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尋。幽歌出容谷,金石有馀音。
- 垂絲釣(戊戌迓客。自入淮南,多所感愴作)夕烽戍鼓。悲涼江岸淮浦。霧隱孤城,水荒沙聚。人共語。盡向來勝處。謾懷古。問柳津花渡。露橋夜月,吹簫人在何許??潒酝h。粉黛成黃土。惟有江東注。都無虜。似舊時(shí)得否。
- 建陽道五月平疇不是犁,青秧老處坼于龜。乾坤惠愛無遺物,仰乳嬰兒可使饑。
- 登宿覺庵雨過山庵樹色鮮,江城四月尚衣綿。本來行飯嘗新茗,又得憑欄看插田。
- 皎皎婺女精,瀰瀰雙溪潯——— 戴表元送袁季源之婺州因簡范經(jīng)歷
- 芳思遠(yuǎn),南苑惜春時(shí)。——— 陳東甫望江南/憶江南
- 我後四百年,清夢奉巾屨。——— 陸游夜讀岑嘉州詩集
- 代昌賢才出,根碩枝葉煩——— 方逢振賀蛟峰先生得孫
- 中外受郊恩,三封綸告——— 程大昌感皇恩(中外三人受封)
- 謝山攜妓,黃壚貰酒,舊愁慵整——— 朱敦儒桂枝香(南都病起)
- 天賜連宵澤,民歡畢晝陰——— 吳師孟和韓絳游鴻慶寺
- 茅檐霜下寒衣薄,爇盡蒹葭夜更長——— 薛嵎守歲五首
- 眾人欣立異,此心常自平——— 梅堯臣依韻和達(dá)觀禪師贈(zèng)別
- 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跡馀。——— 李白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