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念奴嬌
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
倦網(wǎng)都收,歸禽時度,月上汀州冷。
中流容與,畫橈不點清鏡。
誰解喚起湘靈,煙鬟霧鬢,理哀弦鴻陣。
玉麈談玄,嘆坐客、多少風(fēng)流名勝。
暗柳蕭蕭,飛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鱸魚應(yīng)好,舊家樂事誰省。
注釋
注一:讀shu1,紡粗絲。
原序:長溪楊聲伯典長沙楫棹 ,居瀕湘江,窗間所見,如燕公、郭熙畫圖,臥起幽適。丙午七月既望,聲伯約予與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煙月交映,凄然其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彈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diào)中吹之 。鬲指亦謂之“過腔”,見晁無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
湘月/念奴嬌問答
問:《湘月/念奴嬌》的作者是誰?
答:湘月/念奴嬌的作者是姜夔
問:湘月/念奴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湘月/念奴嬌是宋代的作品
問:湘月/念奴嬌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清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清景 出自 宋代姜夔的《湘月/念奴嬌》
問: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清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五湖舊約,問經(jīng)年底事,長負清景 的下一句是 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興。
問:出自姜夔的名句有哪些?
答:姜夔名句大全
湘月/念奴嬌賞析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7 月16 日,酷暑方消,夜晚月光明亮,作者的好友,當(dāng)時在長沙任職的長溪人楊聲伯邀請他與家人一同泛舟游江 。游玩中,大家暢所欲言,十分開心,盡興,盡興之余,作者便萌發(fā)了填一詞的念頭,于是,迷人的湘江月夜景色就被生動地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上片用一問句開頭。到太湖攬勝,早有所約,卻一直未能成行,是什么給耽誤了呢?詞人為自己長年奔波勞碌,無暇親近山川勝景而感到悔恨,反襯出這次出游的難能可貴,和作者對這次出游的重視,因而興致勃勃。接著觸景生情寫出游經(jīng)過和江上風(fēng)物。夕陽西下,暮色蒼茫,游伴們相互招呼著坐上一艘大船,乘興打槳,從從容容向江心駛?cè)?。此時,勞碌了一天的漁民都收網(wǎng)回家歇息去了,只有歸鳥不時掠過水面。月亮露出笑臉后,四周便萬籟俱寂了。岸邊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煙月輝映下靜靜地躺著,顯得格外幽冷。
船到中流,但見四周水平如鏡,一片空明,真是美極靜極。大家情不自禁地停止劃槳,讓船兒慢悠悠地隨水漂行,唯恐損壞這美的畫面和靜的氛圍 。“畫橈不點清鏡”一句,以虛寫實,情景相生,成功地勾畫出那種特有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和恬適的心境。
下片從想象入手。換頭三句應(yīng)詞序中的“或彈琴”。從湘江上響起的琴音聯(lián)想到湘靈鼓瑟的古老傳說,于是思緒象脫韁的野馬一樣奔騰不息:是誰喚起那“煙鬟霧鬢”的湘靈,在這里理弦奏曲?“鴻陣”即雁行。箏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高,這就是“理哀弦鴻陣” 。作者《解連環(huán)》詞:“小喬妙移箏,雁啼秋水”,即此 。琴、瑟、箏,同是弦樂器,湘靈亦出于想象,故無妨活用,令其彈箏了。下邊收回現(xiàn)境,說座中游客都是當(dāng)今的風(fēng)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贊嘆的賞心樂事,坐客們揮動著玉柄的麈尾拂塵或高談闊論 ,“或彈琴 ,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場聚會呵 !下邊由近而遠,把筆觸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漸濃,岸邊的柳樹叢被涼風(fēng)吹得瑟瑟作響,遙掛在藍天上的星星曳著長長的尾巴向下墜落。這秋的信息最易引發(fā)人懷念故土的情思。結(jié)尾說自己也象晉代的張翰那樣見秋風(fēng)起而思吳中鱸魚之美一樣,深深地懷念著“舊家樂事”。隱隱約約透露出懷舊情思。
這首詞通篇記游寫景,象是一幅長長的畫圖。畫圖上的景物,不論是山是水,是鳥是樹 ,是月是星,是游船還是漁網(wǎng),都在搖曳著融成一片,籠罩在清冷的輝光里,顯得淡雅而又有些朦朧,結(jié)尾處的懷舊情思尤為朦朧??偟膩碚f,這首詞是作者通過寫月夜泛舟湘江,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想。王國維說姜夔寫景的作品“雖格調(diào)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人間詞話》)。其實,霧里看花,別有一番風(fēng)味,未必就比“不隔”遜色。就構(gòu)造意境的功能來說,它似乎高明得多 。因為詩詞作品純?nèi)粸閷懢岸鴮懢暗臉O為罕見,它們大都緣情而發(fā),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懷。這樣,出現(xiàn)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純自然的東西,而帶有濃厚的主觀因素,被情的“ 煙云 ”所繚繞。借用《談龍錄》里的話來說,它已由首尾爪角鱗鬣畢具的常龍化作屈伸變幻莫測的“神龍” 。神龍穿行云中,忽隱忽現(xiàn),故而顯得興象玲瓏。寫景的詩詞只有達到了如此境界 ,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
這首詞含蘊深厚 ,讀后有悠悠不盡之感,引人入勝,原因蓋在于此。詞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詞人幽遠的情懷相表里 ,相契合,恰如覆蓋其上的朦朧月色,使之搖曳變幻,風(fēng)姿別具,從而構(gòu)成迷離渾化、耐人尋味、使人流連忘返的美妙境界。
- 壽鞏守正月從來號履端,那堪生日遇天官。萬尋山岳才名重,千里江湖德量寬。菩薩像前開錦繡,老人星下爇旃檀。區(qū)區(qū)祝頌無他意,愿見靈椿度歲寒。
- 用韻答厲輔卿二首坐窮無過客,失喜得吾儕。材逸類淮海,詩清如簡齋。山明知玉氣,水涸見霜涯。期子進此道,為親生好懷。
- 鴛鴦湖棹歌 之二十一藉袈橋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齒階。曾記小時明月夜,踏歌連臂竹鄰街。
- 風(fēng)水洞神仙一去幾千年,自遣秦人不得還。春盡桃花無處覓,空馀流水到人間。
- 浪淘沙(述懷)清介百無求。民瘼懷憂。席珍藏器效前修。自負平戎經(jīng)國略,壯氣橫秋。二紀(jì)嘆淹留。尋壑經(jīng)丘。醉吟適意且遨游。致主丹心猶未老,天意知不。
-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龍門支派富才能,年少飛翔便大鵬。久待尊罍臨鐵甕,又從幢節(jié)鎮(zhèn)金陵。精神一只秋空鶴,騷雅千尋夏井冰。長憶相招宿華館,數(shù)宵忘寢盡寒燈。
- 登三臺言志未央初壯漢,阿房昔侈秦。在危猶騁麗,居奢遂投人。豈如家四海,日宇罄朝倫。扇天裁戶舊,砌地翦基新。引月擎宵桂,飄云逼曙鱗。露除光炫玉,霜闕映雕銀。舞接花梁燕,歌迎鳥路塵。鏡池波太液,莊苑麗宜春。作異甘泉日,停非路寢辰。念勞慚逸己,居曠返勞神。所欣成大廈,宏材佇渭濱。
- 續(xù)十蟲吟早有搖櫓郎,楚楚綠衣裳。怒目只自躁,奮臂倚枝長。附桑寄螵蛸,亦入秘術(shù)方。折之插屋壁,經(jīng)時子穰穰。竹籬疏復(fù)密,牽牛花低昂。迎風(fēng)新意氣,顧盼何昂藏。如逢大車轍,毅然亦敢當(dāng)。不如捕鳴蟬,脆美不爾傷。
- 春題二首青春未得意,見花卻如讎。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滿頭。滿眼桃李花,愁人如不見。別有惜花人,東風(fēng)莫吹散。
- 七月二十五日為廣州蒲澗節(jié)鞏帥相招坐上默營侵尋逾七夕,次第到中秋。蒲澗廣南節(jié),熊車城外游。杯盤收復(fù)出,賓主勸還酬。痛為江山飲,離騷不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