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xué)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jié)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nèi),在室內(nèi)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yīng)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靜夜思問答
問:《靜夜思》的作者是誰?
答:靜夜思的作者是李白
問:靜夜思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靜夜思是唐代的作品
問:靜夜思是什么體裁?
答:樂府
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 唐代李白的《靜夜思》
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下一句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靜夜思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yīng)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摹@缌汉單牡凼捑V《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lǐng)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 醉落魄(東叔兄生日)才難如此。一門生許奇男子。長公更是惺惺底。千百年間,一寸心為紙。人知公在詩書里。天知公在詩書外。人間百順由公起。公把無心,總備人間事。
- 句坐對潛山萬髻鬟,一峰孤秀獨攙天。近城殊未發(fā),君與探山宮。
- 偈頌四十二首大家共住喫莖虀,熟煮爛炊。粗餐易飽,細嚼難饑。泠淡沒滋味,從來少人知,此意明月說向誰。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赤肉一塊,臭膿一袋。何物著乎中,有應(yīng)發(fā)於外,妙入群機兮成三昧,個時撒手斷崖前,方見渾侖撲不碎。
- 袷饗太廟禮血樂成,祖考來格。有嚴有翼,天子孝德。臣工在庭,罔不祗飭。玉爵之華,縶如弗克。
- 望江南/憶江南日精滿,陰魄化無形。每遇月圓開北戶,神龜時飲碧瑤玲。形魄豈能停。陽砂赤,陰粉色微青。粉換肉肌砂換骨,凡胎換盡圣胎靈。飛舉似流星。
- 余在北門時每立春必前索宮中春詞十馀解今逢星杓夜壓禁城東,葭縠晨飛玉管中。撲撲煙花千戶暖,嘈嘈歌吹九門風(fēng)。
- 春草歌漠漠綿綿幾多思,無言領(lǐng)得春風(fēng)意?;ú眯″\繡晴空,葉抽碧簟鋪平地。含芳吊影爭芬敷,繞云恨起山蘼蕪。離人不忍到此處,淚娥滴盡雙真珠。
- 嘗新茶僧催坐夏麥留寒,吳人未御絺绤單。溪云谷雨作昏翳,思假快飲消沈煩。商人遠處抱珪璧,千里來從建溪側(cè)。報云蟄戶起驚雷,鞭走龍蛇鬼神力。色新茗嫩取相宜,留得一年春雪白。先修天貢奉珍團,次向人間散春色。僧作虛白無埃塵,碾寬羅細杯勺勻。寒泉一種已清絕,況此靈品天香新。人間富貴有除折,靜中此味真殊絕。誰言僧飯獨蕭條,勝處誰容較優(yōu)劣。
- 和陳郎中時舉清夜不寐四檐殘溜雜風(fēng)鈴,長夜遙空候啟明。綠鬢望郎猶不寐,白頭遺老得無情。幾時畫角吹愁徹,何處黃粱做夢成。一笑詩來扶杖起,滿湖煙霽曉寒輕。
- 紫毫斑管,定書當(dāng)日佳句——— 楊弘道酹江月 寄贈
- 招提饒泉石,萬轉(zhuǎn)同一趣——— 錢起歸義寺題震上人壁(寺即神堯皇帝讀書之所)
- 氣耿簪裾肅,風(fēng)嚴刻漏頻——— 羊士諤巴南郡齋雨中偶看長歷是日小雪有懷昔年朝謁因成八韻
- 塵世歡娛開意少,醉鄉(xiāng)風(fēng)景獨游多。——— 劉禹錫吳方之見示獨酌小醉首篇,樂天
- 何用功成似子房。——— 潘熊飛南鄉(xiāng)子
- 煒矣風(fēng)猷,時哉用舍———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半山執(zhí)拗面,亦得傳無窮——— 真德秀題八君子圖后
- 竹馬兒猶小,荊釵婦慣貧——— 許渾酬殷堯藩
- 幾多映月憑肩私語,傍花和淚深盟——— 晁端禮雨中花/夜行船
- 蒼生愿東顧,翠華仍西遙——— 孟郊晚雪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