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招
何堪更繞西湖,盡是垂柳。
自看煙外岫。
記得與君,湖上攜手。
君歸未久。
早亂落、香紅千畝。
一葉凌波縹緲,過三十六離花,遣游人回首。
猶有。
畫船障袖。
青樓倚扇,相映人爭秀。
翠翹光欲溜。
愛著花黃,而今時候。
傷春似舊。
蕩一點(diǎn)、春心如花。
寫入?yún)墙z自奏。
問誰識,曲中心、花前友。
角招問答
問:《角招》的作者是誰?
答:角招的作者是姜夔
問:角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角招是宋代的作品
問:角招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為春花瘦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為春花瘦 出自 宋代姜夔的《角招》
問:為春花瘦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為春花瘦 的下一句是 何堪更繞西湖,盡是垂柳。
問:出自姜夔的名句有哪些?
答:姜夔名句大全
角招賞析
此詞前有小序云 :“甲寅春 ,予與俞商卿燕游西湖,觀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歸吳興,予獨(dú)來,則山橫春煙,新柳被水,游人容與飛花中,悵然有懷,作此寄人。商卿善歌聲,稍以儒雅緣飾;予每自度曲,吟洞簫,商卿輒歌而和之,極有山林縹渺之思。今予離憂,商卿一行作吏,殆無復(fù)此樂矣 ?!奔滓撬喂庾诮B熙五年(1194)。俞商卿,俞灝字商卿,姜夔的朋友,世居杭州。紹熙五年春天,作者至杭州 ,曾與俞灝共賞孤山西村(又名西泠橋)的梅花 ,不久俞灝歸吳興(今浙江湖州),作者獨(dú)游孤山,對景懷人,寫了這首詞,對景抒懷顯示出深刻的友誼。
開端點(diǎn)明地點(diǎn)與時節(jié),在敘事中借景抒情。美好的春光能給人帶來歡樂 ,但也容易觸動離人的愁思,縈損柔腸,使人消瘦,但作者是寫離愁,因而在取景時,著眼點(diǎn)是西湖垂柳。古代有折柳贈別的習(xí)俗,看到垂柳,很快牽動詩人的聯(lián)想與感慨。開端擒題,“何堪”一詞,用在“春瘦”與“垂柳”之間,使意思遞進(jìn)一層。為什么西湖垂柳能這樣撩撥人的愁思?因?yàn)槟鞘桥c友人“湖上攜手”之處。煙外峰巒,雖別具風(fēng)姿,然而如今“ 自看 ”獨(dú)游,就不能不緬懷昔日的“湖上攜手”。借傷春以懷友 ,因懷友而傷春;二者交融,不分際涯。由“湖上攜手”接著想到對方“歸后”的蕭瑟風(fēng)情,于是集中筆力來加以烘染刻畫。“早亂落香紅千畝”,是寫花兼點(diǎn)時序 。香紅是突出梅花之紅之香兩個特點(diǎn),所以代指梅花。商卿離去,獨(dú)來西湖,時已暮春,那“玉雪照映,吹香薄人”的千畝紅梅,如今早已凋敗零落 ,怎能不令人低回傷神呢?
既然紅梅已不復(fù)存在,那舊游的蹤跡又在何處?“一葉凌波縹緲 ,過三十六離宮,遣游人回首?!笔菍懹未鎸懬樗?。獨(dú)自登船賞春游湖,蕩漾于煙波之中,那鱗次櫛比的離宮別殿又怎能不讓人頻頻地回首眺望不止呢?離宮,皇帝臨時住的行宮,此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的宮殿。南宋偏安江左,故稱臨安為行都,臨安之宮殿為離宮 。三十六離宮,言宮殿之多。以上敘事,寫作者獨(dú)游西湖,即景生情,引起對友人的深切思念。
下片拓展思路,緊接西湖景物,以婉媚密麗之筆,寫他人之樂 ,進(jìn)行反襯?!蔼q有”緊承上片,詞意粘連相續(xù)。青樓,歌妓的住處。古代顯貴之家亦稱青樓,梁劉邈《萬山見采桑人》詩 :“倡女不勝愁,結(jié)束下青樓” ,后專指妓院 。翠翹,翡翠鳥尾上的長毛曰“翹”,美人把它當(dāng)作首飾來裝飾,故曰翠翹。宮黃,古代宮女用來涂額的黃粉,民間婦女亦多效之,又稱額黃,是唐宋時一種很時髦的化妝。詞人駕一葉扁舟,于落花繽紛中從水上縹緲而過,閃現(xiàn)在眼前的,是那精美的畫船上,美女舉袖障面;兩岸的歌館里,佳人持扇佇立。她們面容上涂著時興的宮黃,時髦華麗的頭飾閃爍著光彩。這些美女歌娃爭艷比美,嬉游如故。而自己呢?友人已經(jīng)遠(yuǎn)去 ,無人可與共賞良辰佳景,仿佛歡樂只是屬于他人!難說處設(shè)以比較、對照,在這種曲折中詞人心情的惆悵在華美快樂的背景下更顯悵惆無狀,意醇而味永。如今,充溢著詞人整個心靈的,只有解脫不盡的無限的春愁,而這傷春的意緒猶如酒一般的濃烈,在詞人心懷中蕩漾起伏。要把它譜入絲弦自己聆聽欣賞吧,可又有誰能夠理解這傷春懷友的情思呢?更顯示出兩人友情的真摯與相知。據(jù)詞序中所言,俞灝風(fēng)度儒雅,善音樂,常常有山林隱居之想,堪稱江湖文人白石的知音 ?!敖裼桦x憂,商卿一行作吏,殆無復(fù)此樂矣。”語極沉痛?!耙恍凶骼簟?,即“一經(jīng)作吏”,指俞灝出仕做了小官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 。”姜夔語意本此。因而,此詞煞拍幾句所表達(dá)的感情,就不僅是一般的懷友之情,它實(shí)在是說,知音已入仕途,相伴共享山林、琴曲之樂恐不可復(fù)得 ,似乎也表露出詞人對友人及至世界的失望。
陳郁《藏一話腴》謂白石“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意到語工,不期于高遠(yuǎn)而自高遠(yuǎn)?!庇诖丝梢姟1酒~緊緊扣住西湖景物,即地興感,借落花烘染 ,用青樓反襯,然后歸結(jié)到“吳絲自奏”,同上文“湖上攜手”在照應(yīng)中進(jìn)行對比 ,尾句以“問誰識”提醒全篇,余韻悠然。在思路上,上片觸景生思興發(fā)離愁,再折轉(zhuǎn)到當(dāng)今;下片由旁寫轉(zhuǎn)入正寫,由外景收束到內(nèi)在心靈。全詞幾經(jīng)轉(zhuǎn)折,逐步遞進(jìn)地寫出了對友人的真摯懷念,姜白石一生性情孤高,未嘗仕宦,襟期灑官,“似晉宋人”,此詞就借對友人的思念以自己的襟懷,意境深遠(yuǎn)于抑郁中隱隱透露出詞人那清超瀟散的情懷。
- 宣檄隨府初程得風(fēng)泝楚三千里,離淮第一程。海潮隨意送,江月打頭迎。西事端無恙,東風(fēng)故有情。篙師渾未解,掛席亦歡聲。
- 早起有懷草草西風(fēng)動葛衣,呼僮前啟竹間扉。山僧好睡鐘聲晏,社戶多貧酒氣微。豈是客愁渾較可,祗因書卷解忘歸。旴江百里清無滓,枉屬閑人坐釣磯。
- 熙寧祭風(fēng)師五首飄飄而來,淅瀝而下。爰張其入,爰整其駕。有豆有登,有兆有壇。弭旌柅輈,降止且安。
- 詠史下夏侯玄一日天誅正始余,百年曹馬兩丘墟。景王似見銅駝禍,究極根源殺太初。
- 送客之上谷北客悲秋色,田園憶去來。披衣朝易水,匹馬夕燕臺。風(fēng)翦荷花碎,霜迎栗罅開。賞心知不淺,累月故人杯。
- 雪后雪花竹屋未全消,寒雀梢頭眼擘椒。紙合不煙梅自放,底能踏濕渡溪橋。
- 次韻曾帥遣意三首文章游戲里,政事笑談馀。種就三田藥,編成一帙書。情忘心自適,神定氣長舒。四海曾人子,何人可學(xué)歟。
- 滿庭芳(八月十六日醴陵作)雨送涼來,風(fēng)將云去,晚天千頃玻璃。嬋娟依舊,出海較些遲。玉兔秋毫可數(shù),疏星外、烏鵲南飛。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誰持。團(tuán)欒,成露坐,云鬟香霧,玉臂清輝。任短髭爭挽,問我歸期。三弄樓頭長笛,愁人處、休苦高吹。沈吟久,搘頤細(xì)數(shù),四十九年非。
- 詠淮陰侯秦王日兇慝,豪杰爭共亡。信亦胡為者,劍歌從項(xiàng)梁。項(xiàng)羽不能用,脫身歸漢王。道契君臣合,時來名位彰。北討燕承命,東驅(qū)楚絕糧。斬龍堰濉水,擒豹熸夏陽。功成享天祿,建旗還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錢酬下鄉(xiāng)。吉兇成糾纏,倚伏難預(yù)詳。弓藏狡兔盡,慷慨念心傷。
- 臨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風(fēng)大作,復(fù)晚晴,遂見月,與客再登)卷地驚風(fēng)吹雨去,卻看香霧輕浮。遙知清影遍南州。萬峰橫玉立,誰為此山留。邂逅一歡須共惜,年年長記今秋。平生江海恨飄流。元龍真老懶,無意臥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