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395-26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問答
問:《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的作者是誰?
答: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的作者是劉叉
問: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是唐代的作品
問: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出自 唐代劉叉的《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問: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的下一句是 臨行瀉贈君,勿薄細(xì)碎仇。
問:出自劉叉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叉名句大全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賞析
“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說得很口語化,而頗有詩味:詩人不直說這是一把古代傳下的明晃晃的寶劍,而說成“一條古時水”;不直說寶劍“拿”在我手里,而是循著“水”的比喻拈出一個“流”字,說一條水向我手中流來,從而使得原來處于靜態(tài)中的事物獲得了一種富有詩意的動感。這種從對面著墨的寫法,較之平鋪直敘多了一層曲折,因而也就多了一種風(fēng)趣。
第三句還是循著以“水”比劍的基本構(gòu)思煉字。劍既似“水”,所以不是一般的“奉贈”、“惠贈”,而是扣緊“水”字,選用了“瀉贈”。我們仿佛看到了一條流動著的“水”,流到詩人手里,又瀉入朋友掌中。如果直說成“我把劍送給你”,那就情韻全失,索然無味了。
以上三句寫贈劍,末句是在贈劍時的殷勤囑咐?!氨 ?,是迫近的意思。這一句是說不要為了私人的小仇小怨用這把劍去作無謂的爭斗,弦外之音是應(yīng)該用它來建立奇功殊勛。白居易在《李都尉古劍》詩中寫道:“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笨梢杂脕韼椭斫饽┚錄]有明白說出的這一層意思。
?。愔久鳎?/div>
- 望岳三首·其二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稍待秋風(fēng)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 志峽船具詩。百丈少嘗侍先君,馀閑誦白氏。始得入峽詩,深味作詩旨。云有萬仞山,云有千丈水。自念坎壈時,尤多兢慎理。山束峽如口,水漱石如齒。孤舟行其中,薄冰猶坦履。孱顏屹焉立,洶涌勃然起。百丈為前牽,萬險即平砥。破之以筼筜,續(xù)之以麻枲。礪之堅以節(jié),引之直如矢。杼軸連半空,長短隨兩涘。鐵鎖枉馳名,錦纜謾稱美。長繩豈能系,朽索何足擬。茍非dJ之為,胡可力行此。
- 筼筜谷二首竹答我實仙陂百世孫,二年生長感君恩。近聞官滿將歸去,更望臨時莫洗園。
- 隆興府半生幾度此登臨,流落而今雪滿簪。南浦不知春已晚,西山但覺日初陰。誰憐龜鶴千年語,空負(fù)鵬鹍萬里心。無限故人簾雨外,夜深如有廣陵音。
- 余作探使以繚綾手帛子寄賀因而有詩解寄繚綾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叢。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緶處直應(yīng)心共緊,砑時兼恐汗先融。帝臺春盡還東去,卻系裙腰伴雪胸。
- 浪淘沙 送貢應(yīng)奉仲章歸觀宣城明月萬家*。蟋蟀哀音。何人不起故園心。一語最難留斷袖,說觀云林?;厥子裉蒙?。誰*綸音。都門無酒與君斟。只賦祈招當(dāng)贈別,如玉如
- 昭圣觀主家隱溪口,微路入花源。數(shù)日朝青閣,彩云獨在門。雙樓夾一殿,玉女侍玄元。扶橑盡蟠木,步檐多畫繙。新松引天籟,小柏繞山樊。坐弄竹陰遠(yuǎn),行隨溪水喧。石池辨春色,林獸知人言。未逐鳳凰去,真宮在此原。
- 送馮圓仲吏部出守邛州戰(zhàn)伐驚前日,安危決此時。諸侯今有望,萬里子何之。市駿甘求骨,呼鷹苦待饑。寸心懸日月,不為去來移。
- 三學(xué)山夜看圣燈虔禱游靈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靜夜,銀燭炫遼空。泉漱云根月,鐘敲檜杪風(fēng)。印金標(biāo)圣跡,飛石顯神功。滿望天涯極,平臨日腳紅。猿來齋石上,僧集講筵中。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jié)老去何堪節(jié)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